“大跃进”时期的统计工作

孔德超



  统计工作的生命和灵魂在于真实,然而在“大跃进”运动期间,统计工作的
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浮夸风盛行。牢记这段历史并从中
记取教训,是十分有益的。

                 (一)

  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后,全国各地区和各部门纷纷提出一些“大跃进”计
划。这时,统计部门内部对于统计工作能否跃进与如何跃进的认识还存在分歧,
并不完全赞同统计工作的“大跃进”。

  在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形势下,统计工作的“大跃进”随着对“教条主义”
的批判开展了起来。毛泽东在3月的成都会议上严厉批评统计工作“墨守成规”,
指责从苏联“照搬”来的统计制度压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了
冷冷清清的局面。4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统计工作的两种做法》的
社论,指明了统计工作“大跃进”的方向,也就是使统计工作轰轰烈烈的方向:
(1)把统计工作同党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同群众的生产高潮结合起来;(2)
坚持政治思想领导,多讲方针、方向,少讲具体方法;(3)依靠地方,依靠群
众。

  为了主动顺应“大跃进”运动的形势,统计部门内部也展开了反教条主义的
批判。从4月16日到23日,国家统计局连续召开了五次大会,掀起了批判教条主
义的高潮,同时,国家统计局和地方各级统计局还张贴出许多大字报,狠批“僵
死”的规章制度,要求统计工作灵活地满足“大跃进”的需要。大批判带来了全
国统计工作的“大跃进”。经过国家统计局的大力推广,各地纷纷学习“河北经
验”,建立起党委领导下的统计网,由统计部门掌握了生产进度统计。

  1958年6月,全国统计工作现场会议在河北保定召开。会议的中心任务是进
一步推广河北先进经验,把统计工作与中心工作和群众生产运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切实为“大跃进”服务。保定会议后,全国统计工作者都以极大的热情掀起了轰
轰烈烈的统计工作“大跃进”的竞赛。为了放统计卫星,各地纷纷成立“跃进办
公室”,制定“跃进计划”,统计工作“大跃进”运动进入了高潮。在这一过程
中,《人民日报》在8月13日发表社论,号召“全党全民办统计”。国家统计局9
月3日通知各地在25日以前完成统计工作“大改革、大跃进”情况的检查和总结。

  基于舆论与组织的促进,统计工作很快改变了“冷冷清清”的状况,“轰轰
烈烈”地走上了生产运动、政治运动的第一线,扭转了“脱离实际”的倾向。然
而,由于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遭到严重破坏,也由于行政命令取代了业务指导,
统计工作“大跃进”的负面影响很快显现了出来,浮夸风开始大肆盛行。国民经
济信息的严重失真直接导致了决策的失误。北戴河会议之所以做出大炼钢铁的决
议,就在很大程度上与1958年夏粮的虚假数字造成了农业问题已经解决的假象有
关。

                 (二)

  从1958年11月的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年七八月间的庐山会议,统计部门反
思了统计工作的“大跃进”,并在形势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了纠“左”。

  实际上,“大跃进”的高潮并没有完全淹没要求实事求是的呼声。还在大炼
钢铁的高潮中,一些地方就已从“卫星上天”、“元帅升帐”的喜报中清醒了过
来。1958年9月、10月,河北省渭县、泺平县和晋县分别发出“关于加强统计工
作的领导,迅速提高统计数字的质量的指示”。陕西华县也通过试点的方法探索
如何提高统计数字质量的问题。浙江兰溪县则把11月定为“提高统计资料质量运
动月”。

  1959年4月,国家统计局在北京召开了统计局长座谈会。会议总结了从1958
年开始的统计工作“大跃进”,指出了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如统计机构和统计
队伍的削弱、统计数字质量的下降等。经过认真讨论,代表们提出,要大力提高
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建立准确的人民公社统计工作,做好农作物产量调查工作以
及整顿工矿企业统计工作等。

  这次座谈会反映了统计部门力图恢复正常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的主观愿望。
会后三四个月的努力,使统计工作出现了一个良好的局面。国家统计局在党中央
领导下,于4月份把1958年的粮食产量从750O亿斤核减到S000亿斤,基本上接近
了实际情况。不仅如此,国家统计局还通知各地统计部门核实有关数字,为当地
党政领导提供准确的经济信息。

  在这一阶段,统计部门还写出了许多客观的统计报告。庐山会议召开前,仅
国家统计局就提交了10O篇统计报告,如《关于钢铁工业的几个问题》和《女职
工人数的增长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地方统计部门也踊跃行动起来,分析本地
存在的问题。如江苏省统计局编印了不定期的内部刊物《统计报告》,专门向指
挥生产的党政领导反映情况。这些统计报告都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大跃进”的得
失利弊,对抵制无视实际情况的命令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实事求是的统计方法虽然重新受到重视,但并没有得
到真正意义上的恢复;统计报告虽然也指出了“大跃进”中的一些问题,却只能
在“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的范围内分析它的成就与不足。最为关键的是,统计
工作这叶小舟还只能在“大跃进”的洪流中随风飘流,并没有获得独立统计的自
主性。

                 (三)

  1959年七八月份以后,在“反右倾、鼓干劲”的大形势下,统计工作被迫放
弃了纠“左”努力而进入了新一轮的“大跃进”。为配合反右倾运动,国家统计
局不仅迅速组织力量写了十几篇报告,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大炼钢铁、人民
公社、基本建设等方面全面论证总路线的正确性,还通知各地统计局积极行动起
来,拿起统计武器,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击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1959年10月
的全国省市统计局长会议提出,坚决反对统计工作脱离政治斗争的倾向。于是,
统计工作根据继续跃进的要求,在宣传“大跃进”的伟大成就,尤其是在196O年
初的“开门红、满堂红、红到底”的宣传中,便只得去反映“大跃进”的伟大与
正确。

  在这种形势下,统计工作的“浮夸风”又变成了“瞒产风”。这突出表现在
粮食产量上,“大跃进”后期,地方领导为少征购粮食往往少报产量。于是,统
计数字无论是多还是少,已经不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而成了领导意志的体现。统
计数字的“随风倒”显然不利于掌握实际情况,更不利于经济决策。随着统计工
作“大跃进”,尤其是以群众运动搞统计的危害性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党中央开
始着手加强统计工作的专业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统计部门乘着有利形势而大张旗鼓地加强统计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一方面,
大规模地删减统计报表,加强了对统计报表的管理。1960年4月底至5月初,全国
农村统计工作经验交流大会和省市统计局长会议先后召开,其中一项主要任务就
是改变“统计报表满天飞”的现象。另一方面,统计部门又核实有关统计数据,
提供了更接近实际的数字。1960年6月国家统计局经过核查,发现南京20多个街
道工厂原报5月份工业总产值4421万元中,实际产值只有562万元,需要核减的产
值为3859万元,即核减87%。苏州市统计局自报上半年的工业总产值需要核减16
%,长春市统计局自报要核减19.7%。这次检查使国家摸清了“大跃进”后的工
业底细,同时更认清了统计工作“大跃进”所带来的危害。1960年6至7月份,中
央先后批转了国家统计局党组的《关于加强农村统计报表管理工作的报告》和
《关于中央一级各部门精简统计报表的情况》)。以此为契机,统计工作开始了
全面整顿。

 主要参考资料:

  ① 山东省档案馆藏山东省统计局档案。

  ② 国家统计局主办《统计工作》门958年)

  ③《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④《薛暮桥回忆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原载《党史文汇》2001年第4期第31-33页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