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会前毛泽东已经表示了对形势估计的三句话。即“成绩伟大,问题
不少,前途光明”。所以会上大家在总结经验时基本上是照着既讲“伟大成
绩”又讲“严重问题”这个路子去发表意见的。
后来周恩来在谈到庐山会议初期的心情时,曾说过这样的话:“那时候,
是本着一年来党的总路线的执行情况,跃进了一年,大家都很忙,找到庐山来,
把经验总结总结。主席说了,也带一点休息的意思。这一年的大跃进成绩伟
大。有些问题,逐步在解决,已经解决了不少,剩下的还在解决中,在认识上前
途是光明的。是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意思上山的。”
在这种心情下,周恩来自7月2日会议开始后,思想侧重点便放在纠“左”
上。
会议的第二天,周恩来受留在北京主持有关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
经委主任薄一波之托,正式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建议将国家经委党组提交的
《关于当前工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向中央的报告》,分送到会各同
志参考。这份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着重强调:
大跃进以来所出现的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以及工业内部比例关系的某些
失调现象也是严重的,低估这方面也是危险的。
为此,报告提出了一些调整、巩固的措施。
同一天,周恩来还建议毛泽东将6月5日浙江省一生产队长给毛泽东写的
一封反映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的不实事实是、不因地制宜、不讲真话、瞎指
挥等错误作风问题的信,印发政治局到会人员。以便让大家对“大跃进”以
来的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
此后,他先后参加东北小组、华南小组、华北小组、西北小组等小组会以
及各协作区主任会议,都明确地指出了“大跃进”以来的党在领导工农业方面
的一系列缺点、错误:生产计划指标偏高,基本建设规模偏大,国民经济比例失
调……
7月16日,他在出席各协作区主任会议时,与刘少奇一起总结了建设经验,
他说:
在跃进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平衡,不会右倾,不是机会主义。跃进速度不
可能每年都一样高,但五年平均起来是很高的。钢的生产,第一个五年计划期
间年均增长31%,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年均增长35%,问题是一个一个发现的。
……
正在周恩来等人极力纠“左”的时候,毛泽东的想法却发生了逆转。
政治局扩大会议原定 7月15日左右结束, 参加会议的彭德怀对会议纠
“左”不力的局面深感忧虑,7月14日,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陈述他对1958
年以来党的“左”倾错误和经验教训的意见。彭德怀的信虽然也首先肯定了
“大跃进”的成绩,但他把重点放在坦率地批评“大跃进”的缺点错误上,指
出大炼钢铁“有失有得”,存在“小资产阶级狂热性”。
彭德怀对“大跃进”的批评是尖锐的,但这种批评无论从出发点、内容
和方式上,并没有出格,仍然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向党的领导人提出的中肯的
意见。至于他的信中在毛泽东看来语言上带了一些刺激性,也是一种忧党、
忧国、忧民的表现。
7月16日,毛泽东批示将彭德怀的信印发给到会各同志,并亲自加了一个
标题:《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这个时候,毛泽东的思想走向,已经由原来
的反“左”,倒向对所谓右倾的反感。本来准备结束的会议也决定延期。
就在毛泽东批示印发彭德怀信的这天,他还写了一封信给刘少奇、周恩
来、杨尚昆,意思是要把在北京主持工作的人叫上庐山,信的口气是商量,实
际上是通知。信中说:在北京的人,如彭真、陈毅、黄克诚、安子文、若干部
长、三委若干副主任,不要太多(十人左右即可)是否可以请他们来此参加最
后一星期的会议?
刘少奇、周恩来等人接到毛泽东的信后,立即进行了布置,当天就通知留
守在京的彭真、薄一波、黄克诚、安子文等人,让他们立即上山。
无论是先期上山还是刚刚上庐山的人们,除了毛泽东外,恐怕谁也没有想
到会议的变化会越来越大。刚刚印发彭德怀信的那几天,周恩来认为彭德怀
的信中所述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有一天晚上,针对会上人们对彭德怀信
的各种议论,毛泽东的兼职秘书李锐曾私下问周恩来:你看彭总的信怎么样?
周恩来回答:那没有什么吧。
7月21日,周恩来召集国务院各部长汇报会,提到“大跃进”中的问题,他
还说:
在去年大跃进的基础上,今天继续跃进,出现了相当紧张的情况,我想也
是由于我们主观上的工作没有做好,我们综合平衡未做好,……现在必须要落
实指标。落实指标不是泄气,就是到底能跃进多大,这个问题要回答,并不是
对跃进怀疑。
7月23日,周恩来在同副总理们谈话时,还与彭德怀持同样的观点,他说:
目前的情况有些紧张,要想办法解决得更好,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况,这是
大跃进中的紧张,胜利中的困难,出现这些困难的原因,主客观都有,指标太
高,超过了实际可能,综合平衡没有做好。
要鼓气,但要把虚气去掉,鼓气必须跟落实同时并进。干劲必须落实,才
是脚踏实地的干劲。
他还与彭德怀谈了话,他向彭透露了毛泽东对彭德怀信的看法和自己的
态度,他说:
主席说了,基本是好的,方向不大对。当然,他没有指名。要注意,也没有
什么了不起。你还没有到反冒进的那个情况,有那么一个趋势。你停止了,认
识了就是了。
而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由批评“大跃进”的“左”,开始转向对他所谓
的“右倾”的严重关注。
(原载《炎黄春秋》2000年第02期,原题“周恩来在庐山会议上的两难处境”)
回页首
[新观察]·文库版·大饥荒档案 www.chinafamine.net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