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在三年困难时期
医药欠缺的补救措施

黄菊坡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生产部门搞堰苗并丘,造成收成锐减,不得不采取
粮食低标准供应措施。全县人民多以瓜菜代弥补食粮之不足。营养不良,体
力消耗,引起水肿病例到处发生。由于粮食紧张,限制药用作物种植,医药
部门药源奇缺,收购困难,上级公司拔下来的药材供不应求。我当时承乏县
人委卫生科副科长,召集全县医药人员开会研究,土法上马,敢想敢做,沙
(土呈)保健院院长林上卿建议无中药配方,可采用青草,即席喊出:“一枝
香,牛套鼻,又吃补,又去气”的响亮口号。接着管阳保健院汪智昭院长说:
用生松毛煎红糖取液饮服,可退水肿。少数民族钟文廉老草医说:用牛粪晒
干捣碎调红糖煎淡取服,有疗效。真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经过一段治疗,
临床观察,虽能取得初期疗效。但间有复发病例,我考虑必须设法引种栽植
健胃补脾中药材来应用,才能巩固疗效。中医书不是有“中洲一健,则百骸
皆生”这一句话么?所谓“中洲”就是脾胃,于是我就向桐山镇镇长李世华
反映,经允许将近郊黄家山扬府宫一片山园和清末把总林国太墓周围荒地拔
给县医药公司为药场,栽种滋补脾胃的白术、淮山、玉竹、苡米、缩沙仁及
藏红花等一些中药材。并指定麻坑底蜈蚣墓下隙地让医药公司建盖一座房屋,
贮锄头水桶等必用工具。医药公司领导吴乃铭、张树庭率领职工上山垦植,
轮流浇水,创造典型,推广经验,召开保健院负责人会议布置上山开荒种药
任务。沙(土呈)林上卿院长开会后,回去立即实行三上山,即把药场搬上山、
猪栏搬上山、医务人员轮流上山,在南镇山开荒引种栽植土党参、土当归、
小旋花、土茯苓等药物,经医务人员全力以赴,培植成功,投入药用。林上
卿还以鱼骨煎肢,营养丰富,遂收集带鱼刺煎胶供应外区兄弟院站,治疗水
肿病后身体衰弱有一定作用。管阳保健院长汪智昭干劲十足,开会回院立即
提出种药计划,大种白术、苡米、山猪仔,向区委汇报深获区委书记与晏溪
乡支书的大力支持,把晏溪看天田种白术,在王屋山开荒种苡米、山猪仔,
收获很多,投之药用。又把收成白术用红(米曲)制酿白术酒,售给农民春耕
生产饮用,觉得下地翻土犁田很有力气,对促进生产起很大的作用。巽城保
健院院长郑香岩是名医,临床经验丰富,利用院后荒山,发动职工开药场,
种植土人参、木瓜、黄精、白毛(竹头屯)、狼把草、阿利(竹头屯)等药物。
在粮食低标准中取阿利(竹头屯)配牛骨煎胶,名牛骨胶,效力很好,在春耕
时,各地农民竞向巽城保健院购服。此外在瓜菜代时,各地发现食蔬菜中毒
病例,本来食菜中毒西医是用米兰治疗,而郑香岩则用(草头雍)菜根煎液治
疗有奇效,这是中药一个新发现。店下区保健院长陈明杰以药场水源缺乏,
种上药物成活率很低,最后找到岚亭鲮鲤坑有水源不断向山壑流出,便把药
场移设该地,大种北沙参,年年丰产,除留自用外,售给群众炖鸭及治疗水
肿病的阴虚症很有效,还可支持外区兄弟院站分售配药使用,对保护人民身
体健康有很大的贡献。此外,店下区金竹湾涵头中村医眼科专业医生陈振丰
是慈善家,每届盛夏施茶,让过路行人饮用,在大跃进药源缺乏中陈医生将
家里小花园改种药用花卉,亦能解决无药治疗,值得一提。

  再者,一九六四年春间我随县委陈勉良书记到温州雪山疗养院参观百草
园回来,就在革命根据地山门底溪南寺建立百草园,组织力量参加工作。我
总负责,周瑞根任培植、制标本,谢如某任采药苗,何克敏任记录。县委书
记周义务当时是县委宣传部长,大力支持,抽一中一批高中学生,随带工具
到溪南寺协助锄荆斩棘,挖石搬沙,平整山上观音楼废墟,培土扩展园地面
积,栽上中草药八百种,制有一套标本,供卫校教中医课教具使用。省卫生
厅张副厅长了解到福鼎创立百草园种药很多,带两个中医药专家莅园视察,
指导科属名称。福安专署卫生局王汉忠局长也来视察,索取标本带回福安建
立百草园。周宁县卫生科派一名医士来园学习,原拟要种上一千种草药改名
千草园,是年下半年,福鼎开始社教,我回县参加学习,未几,文化大革命
运动开始,受“四人帮”迫害在老区畜牧场参加清队学习,以前所制标本散
失净尽。我在老区畜牧场劳动余闲,在龙船岗周围采摘药物,并得本场生产
队长王忠意、草区谢如某搜集到草药共六百多种,重新制造标本,按科分类,
编著《福鼎中草药》七本,可供医务人员学习中草药的参考。

  (完)
《福鼎文史资料》第六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福鼎县委员会文史工作组编, 
1987年9月)第174-176页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