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新闻

盖耳德赞扬新中国人民战胜特大自然灾害

(1960年12月18日)

盖耳德这篇报道,竭力赞扬当时中国“口粮是足够
的,所有的人都有足够的粮食,而且价格很便宜”,
儿童和成年人都笑逐颜开。然而,就在中国报刊转
载此报道的前一个月,中共中央刚下发了《关于立
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
要求全国人民进一步贯彻“低标准、瓜菜代”方针,
大吃代食品,以弥补口粮不足。

[新观察]·文库版www.chinafamine.net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

  北京12月18日消息:英记者斯图尔特·盖耳德访华文章如下:


                饥荒

  我上次到中国,是在共产党革命前,那时,在河南和广东两省的大饥荒
中,有八百万男女和孩子因为饥饿而死亡。在现代的西方,这样的恐怖是不
可想象的事、而在以前,中国人遭受这种苦难却是通常的事情。

  今年,华北遭到了六十多年来所未有的严重旱灾,但是没有死一个人。
同为没有囤积粮食和做黑市买卖的现象,每一颗粮食都是平均分配的。

  在1942年到1944年河南和广东两省的大灾祸中,政府没有把孩子同他们
的父母亲分开。许多人为了换取几碗饭,出卖自己的女儿。吃掉了这几碗饭
以后,他们就吃泥土和树皮,一直到他们死去。

  今天在公社中和全中国各地的中国人民愿意一星期工作六天,一天工作
八小时.一年中只有星期天和几个全国性的假日,原因就在这里。


                尊严

  因为肌肉酸痛要比肚子饿得饥肠辘辘要好一些。

  过着享有自尊和人的尊严的生活要比在25岁象一头无人理睬的牲畜般地
死去要好。在1949年前,中国人平均只能活25岁。

  30年来,没有一个英国人必须这样地生活和工作。

  在一个西方人看来,中国人大部分的居住条件仍然是差得难以相信的。
因为载重汽车不够多,千百万一人不得不用大车搬运日常生活必需品。广大
人民不能每天吃肉。现在绝大多数英国工人享受的奢侈品并不存在。

  但是口粮是足够的,所有的人都有足够的粮食,而且价格很便宜。我和
我的妻子同一位朋友在北京最大的饭店里吃了一顿饭,包括油炒饭、带有素
菜的牛排和鸭盹肝、五香豆腐、啤酒和茶的五道菜每道不到一先令。中国首
都的这家饭店相当于伦敦的萨伏伊饭店。同这比较,中国工人用餐只消几个
便士。

  当然罗,虽然粮食产量已大大增加,还远没有有充足够的肉吃的情况,
但那是因为还没有生产出足够的肉来,而且不是由于只有少数能够出得起供
不应求的高价的人才能买到的缘故。所生产的肉供应那些最需要它的人们--
--矿工、造船工、钢铁工和重体力劳动者。

  中国这些物质人民的改进----其中包括出色的医药和社会服务----是重
要的。

  但是也许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革命。这个革命在深刻地改变人与人之
间的态度。我们在5000英里的旅行中没看到一个乞丐和穷汉。

  如果说这个唯物主义的、无神论的政权已经使她的人民丧失人性和道德
败坏,那么为什么敬老院都尽可能地设在幼儿园附近,以使没有子女的老人
能够与儿童一起游乐呢?为什么年老寂寞者受到这么关怀的照顾呢?

  公社生活是沉闷单调的吗?成都附近的新民公社中有四分之一中年工人
仍是文盲:他们的工具上贴上小图记,以便辨认。对他们来说,学习文化是
一种新的快乐。每个公社都有电影看,摄影和制片的质量使我感到出乎意料。
每个公社都有自己的业余歌舞乐器手队。

  真理在违反一个人的偏见的时候,往往是使人感到不舒服和不安的。

  我哪能使愁容满脸的中国儿童和成年人在照片中显得笑逐颜开----我的
照相机摄下了它所见的。我报道的是我所发现的东西。


《大参考启示录》第二卷(方华、史册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西安,1999)第481-482页

回页首  


[新观察]·文库版 www.chinafamine.net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