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兰(湖南)

口述“三年饥饿”(1959-1961)之226

讲述人:刘金兰(女,1926年出生,湖南省石门县白云乡鸡鸣桥村村民)

采访人:贾之坦(男,1951年出生,湖南省石门县白云乡鸡鸣桥村村民,村民影像作者)

采访时间:2010年11月1日

采访地点:刘金兰家中

(口述整理:吴文光)

采访笔记

刘金兰老人,我叫她刘妈,今年八十四岁,住在白云山脚下老房子里,从那土墙上的窗户造型来看,起码是解放前的时髦建筑。

刘妈家大门两侧还保留毛主席语录宣传牌,白底黑字,红油漆的线条框框,依然还是那么醒目。左面的一条是:“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评资本主义倾向”;右边的一条是:“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明显的文革时期痕迹,这位老人住在这里,好像要伴随这些历史的见证走完她人生的最后岁月。

老人平时就少言寡语,我来时,老人坐在它住的大门右边,默默地低着头,像是沉思着什么。当我架好摄像机问起她食堂的日子时,她只是苦涩地笑了笑,但她的回忆很清晰。

口述正文

吃食堂,差点饿死

食堂里俺是吃二等,甲等一天只两张(饭票),俺是二等,一天只一张条儿(饭票)。那时我就有四个吖(孩子),儿字有前元、前亚、姑儿,女孩有清珍、单珍。前志是下食堂(食堂解散)生的。

食堂是搞在俺这屋里的,一个吖(娃娃)一餐就半钵钵饭,四两米的钵,食堂里还一卡油(克扣),你看还有好大一点点?开始,各人屋里还攒得有点(粮食),要不一个个都饿死了!

白天干活,晚上还强迫加班

我是个三十六天的,俺种菜就吃菜。队长是贾之X,他这个人积极得很,日里不讲它(白天干活不说),晚上天天都要限到(强迫)你去打夜工。去迟了还作不到数(不算工分),还要罚你。

贾国彦还好些,他是支书嗨。有一回天黑时他经过俺门口,队长又要我出工去,这些吖(娃娃)大的哭,小的喊。他看到哒,才没要我去。

找野菜充饥,有时候就硬饿

吖(孩子)是哪么(为啥)喊的?就是要吃!吖(娃娃)喊起来了,就煮粥吃。没得灶,就用个小炉灶那么炖的。

平时就利用出工休息的时候,找点么哒(什么)野菜,就剁了,拌得饭里头吃的。俺的吖(娃娃)多,回去了,要洗要抹,人家能抽时候去找点么哒(什么)萝卜菜、苦菜,俺时候都没得的,就只好那么硬饿。

这后边山上的万朝歇的吖(孩子),就一岁多一点,就么饿死的。他老伴的手又这么伙搞起(手指头伸不直),干不了多少,有点饭各人吃哒!吖(孩子)不就么饿死的!

张家幺嗲就饿不到,他搞事务员,看哪么饿得到他的。食堂还搞一年就差不多哒,下(解散)食堂时,就饿死好几个人哒!

原载:草场地工作站《民间记忆计划》(读取时间:201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