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人:王莹莹(女,1946年出生,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城关镇任家沟村石门组
采访人:郅鹏波(男,1989年出生,西安美术学院09影视摄影学生)
采访时间:2012年1月13日
采访地点:王莹莹家
(口述整理:张孝淳)
采访笔记:
2012年1月19日上午,我和侄女去了她们以前住的地方,那里还有她们的亲戚以及没有搬出来的家族成员。我去看了他们祖上的祠堂,里面有人正在打扫卫生,我就站在门口看了一下。侄女没有进去,她说祠堂不让女的进去,我就和她离开了。我们找到了几位他们家族的旁系的亲戚,跟他们说了之后,有的愿意有的就不同意。当我见到这位老人时,她在火坑边烤火。带着一个帽子拄着拐杖,她好像得过中风。刚开始她比较抵触的,在我们对她的邻居进行了采访。后来说采访她的时候,她就同意了,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口述正文
粮食和地,都在社上,不得吃不得穿不得治病
58年我在上小学三年级,那时候的生活基本上不错。吃食堂的时候我在学校里,一天早去晚归。从晌午黑了回来吃一顿,早晨吃一顿,早晨吃的那都是那稀汤汤饭。早上吃的是红薯干子,秋天就吃的是红薯煮的那红薯糊汤。那时候粮食,地都是农业社上么,都是农业社上分的么,秋天分红薯包谷么,吃的都是包谷红薯么。
过年就吃点糊汤,三十夜里搅点糊汤吃吃或者擀点面,家庭好的吃点面。穿的是洋布,一年夏天也是那一套洋布片子衣裳,冬天过年就是那一身穿的稀巴烂的。我小的时候基本上还不错,就是59年饿饭的时候我那时候都大了,穿的都是那粗布子,白,就买的那粗布子回来弄红稿子绿稿子一染染。做的棉裤做的袄子,穿的稀巴烂补又没的啥补,套子在外头白花花的露着。生病了就是弄丹方么,要是感冒了,弄瓜蒌子籽弄蜂糖啦一治治喝么。生病也没得药摆治,也没得钱也没得药摆治。
59年拆食堂
那时候没得粮食么,59年拆食堂以后,生产队也不晓得咋回事。就是吃那稀稀的糊汤,我就记得吃那稀稀得饭,吃的是野菜。我学校吃的饭那就是糊汤,那屋里拿糊汤了在学校吃的糊汤。
59年拆食堂了以后,那苦的很,那就没得啥吃了。吃的都是那个打的米糠做馍吃,坡上挖的那个榆树皮,还有麻根打的粉搅糊糊喝。吃菜是王八差(一种植物)、刺菜芽,还有那油树叶子、黄金条(植物)叶子,还有那二花叶子这是菜。饭就是那,那糊汤粉就少得很。那稀稀的野菜搭到里头,一捞起来全是菜,不得糊汤粉了。这是58年59年这时候,62年我从初中回来了。61年饿饭时候,那饿得很,我一小小就卖柴家庭也困难。担一挑柴禾,上荆紫关都是二十多里,二分钱一斤卖几毛钱回来够称点盐。以后我69年到这儿,到婆家来以后这儿也困的很。
59年以后都私人做饭吃啦,生产队分的粮食有做的没得吃的,余钱户啦,人家家里劳力多的啦,人家一年分得多有钱。缺钱户啦,一年到头不给你,到秋天了给你分的时候啦,给你分些烂红薯。你吃不成你也要要,也给你算口粮。人家余钱户啦,有钱还有好粮,分啦分麦子分包谷。缺钱户你别指望,也没得钱,你也没得好粮。烂包谷是你的,烂红薯是你的。
(完)
原载:草场地工作站《民间记忆计划》(读取时间:201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