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时期农村整社记实作者:惠文[新观察]·文库版·大饥荒档案 www.chinafamine.net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 县委召开全体下放干部会议----中国科学院慰问团来到简阳简阳县委发出通知:8月29日下午,整社工作团全体下放干部,到县委招待所报到开会。会议于8月30日开始,到9月2日止共四天.会上听取了内江地委副书记兼简阳县委书记张政委的报告。他在报告中,首先用简单的几句话对整社工作团的干部表示慰问,肯定了工作成绩,然后转入正题:讲了全国、本省和本县的形势,讲了大家特别关心的粮食情况,回答了同志们提出的有关问题。 这次会议,在生活上照顾颇好,能敞开肚子吃饭,菜也有了油水,还打了牙祭。比起在生产队自己煮、经常吃少量的米加混土麦面煮的羹好多了,因此,普遍感到满意。听完报告后,大家总结了工作,检查了缺点,并保证今后要安下心来,坚持到下放两年整社期满为止,表示要把自己的工作搞好,同广大社员群众一道,为扭转农村形势、解决粮食过关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当9月2日下午会议快结束准备返队时,忽又得通知:会后大家不要回队去了,科学院的慰问团来简阳慰问你们来了,你们还要继续开会。闻听这一喜讯,大家非常高兴,于是都留了下来。9月3日,安排大家休息一天,慰问团代表与有关方面接触,搜集了解情况,研究会议开法,决定9月4日开会。 会上,慰问团首先说明了来意,向大家表示慰问,然后简要报告了国际国内形势、北京的情况等等。报告中,根据大家提的意见,讲了我们的所属关系和工作关系问题,特别是工作分配方面的问题。明确了:在所属关系上,既然是下放整社干部,现在基本上属于原单位,不属地方;在工作关系方面,现在应在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两年下放期满,在分配上,鉴于北京中央机构在精简,人员在压缩,情况已发生了变化,除自己愿意回原单位,原单位又需要而同意回去的可以回去外,其余的实行重新分配。由于大家在农村经受了锻炼,吃了大苦、耐了大劳,在分配时要尽量照顾专业和志愿、照顾家庭和夫妻关系等。报告听完,开展了讨论。 同志们在讨论发言中,有个共同的特点:外省来的,表示重新分配时,决不留在四川工作,要求回本籍或到东北、新疆等边远地区工作;四川籍的愿意留在四川,但要求照顾家庭和夫妻关系、照顾专业,分到别的地方去,不愿意留在简阳工作;没有牵挂的年轻人,很多都想离开四川,到别的省份甚至到边远省份去工作。 在北京组团下来之前,完全是采取自愿选择的原则。中科院建立一个团是到四川,但是,中科院的人,有些自愿到其他省里去了。比如,我们近代史研究所三人中,就有两人到青海等地。待工作团到四川后,我们接触到很多人不是中科院的,有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地质部等单位的人,但是,绝大多数还是中科院各研究所的人。 在建团下放时,这些人为什么要选择到四川来呢?在暴露思想中,他们当时想:四川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是粮仓之地。虽然国家困难,但到四川农村生活,吃饭问题是不必愁的。还有,听说四川是江南风光,山青水秀竹林翠,一年四季常青,风景优美,想借此机会来看看。山东、河南、河北的人,除了上述思想外,还想到:民主革命全国胜利前后,这些省份有大量南下干部入川,听说这些人差不多都当上了区、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把家也安在了四川。自己到四川后,可以得到先入川的老乡们的帮助,向他们学习,也把家安在四川,等等。可是,来到四川八个多月的亲身体会,情况并非原来想象的那样美好。碰到的很多实际问题,自己根本无能为力解决,特别是对四川现行的一些政策很不满意。他们说:尽管四川有灾害,生产的粮食也不少,为什么定量比全国各省都低,让那么多人得了浮肿病饿死?有的批评四川的领导浮夸风太严重了,向中央虚报了粮食产量,让四川人民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对大量粮食外调,支援别的地区,他们不认为是共产主义风格高、对国家贡献大,而是不老实造成的。有的甚至说:“李井泉能当上西南局书记,是拿四川的粮食换来的,是拿四川千千万万的人命换来的。”“他只要自己的官,不要老百姓的命,所以我们不愿意在这样的鬼地方工作。” 同志们听到本地社员群众反映,四川省委农工部夏勇部长,1958年以来常深入农村了解情况。他很实事求是,主持正义,反对刮“五风”,反对打人骂人,反对瞎指挥生产,反对无止境地苦战夜战,反对扣饭罚款,等等,群众很欢迎他。他下到基层到一个地方,群众欢天喜地,奔走相告。他讲话大家都拥护,鼓掌欢迎,把他称为“夏青天”。这样的好干部,却反而被李井泉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罢了他的官,贬其下放到简阳禾丰区落后地带农村一个土墙茅草棚里住着,进行监督劳动改造。对此,心里感到不是滋味,很是同情。而对当时大刮“五风”、破坏性大、打骂群众、作恶多端的人,在纠正“五风”中被揭发出来,民愤极大,要求处理的雷光银、吴必渊等人,上面却进行包庇,认为情有可原、出发点是好的,而不加处分。在下面难于对群众作解释工作,感到这个地方是非不分,上下都有问题,因而也不愿意在四川,想分配时调到别的省去。有的同志认为,四川人口多,耕地少,地势高低不平,难以实行机械化,将来发展前途不大,因而也不愿意留在四川工作。 上述的种种说法,不一定都对,认识也不一定都正确,但确实是谈的真实思想,说的是实在话。 人们的经历不一样,因而处世哲学也不一样。有些同志平时对一些问题意见也大,思想上也不愿意留在四川工作,但怕得罪人,就是不公开谈出上述意见,而只是强调自己不适应四川的气候,不习惯四川的风俗,语言不通等与时局无关、与政治不沾边的理由,要求分配时照顾自己的这些“实际”,分到其他地方,或者分回原籍去。以上这些意见,都给慰问团的代表作了反映。会议当天结束。 1961年9月5日 [新观察]·文库版·大饥荒档案 www.chinafamine.net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