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国出了许多新鲜事情,公共食堂在广大农村普遍建立就是其中
的一桩。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前后,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公共食堂,受到
几亿农民的热烈赞扬。可是新生事物总是在斗争中生长起来的,农村公共食
堂也不例外。当多数农民积极支持公共食堂的时候,不但远在天边的帝国主
义者为此而大吵大闹,就是近在眼前的一些死抱住习惯势力不放的人们,也
借口某些食堂局部的暂时的缺点,指手划脚地议论起来。事实是公共食堂解
放了大批的劳动力,他们却硬说多占用了劳动力;事实是公共食堂大大有利
于生产,他们却硬说公共食堂妨碍生产;事实是公共食堂改善了农民生活、
方便了多数社员,他们却硬说公共食堂降低了农民生活、对群众很不方便。
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在少数地区,有些农村工作人员甚至下令解散公共食
堂。可是,群众坚决不散,或者过后很快又把公共食堂办起来。就这样,围
绕着公共食堂,展开了一场斗争。
公共食堂“办不得”吗?问题根本不是办得办不得,广大群众已经自觉
自愿地在那里办了,问题是我们对这现象该如何理解,该如何对待。公共食
堂不是一个偶像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有深远的社会历史根源。我国农民长
期遭受封建统治的压榨剥削,加上水灾、旱灾、虫灾常常连年袭击,几千年
间,我国农民不是成千上万死于灾荒,就是大多数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在
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据1920年至1936年极不完全的统计,十六年间死于灾
荒的人口达一千八百三十五万人。1942年到1943年,只河南一省饿死的人就
有几百万。在平常年景,大多数农民也是终年勤劳,不得一饱。能过“糠菜
半年粮”的日子,还算是“过得去”的。有许多贫农甚至常常“家无隔夜之
粮”,“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吃饭问题对我国农民来说是多么严重的一
个问题呵!
解放以后,土地改革以后,粉碎了反动统治和封建主义的枷锁,农村的
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初步的提高。可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力
量还是非常单薄,特别是经不起自然灾害的袭击,农民要经常吃饱吃好还是
相当困难。经过共产党的指引和农民群众在斗争中的切身体会,人们认识到
了,要克服困难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土地改革以后,劳动互助运动接着兴
起,为了适应集体生产的需要,就有一些农民实行过“合伙做饭”,“集体
吃饭”。这就是公共食堂的萌芽。农业合作化以后,特别是普遍成立高级社
以后,生产集体化的规模扩大了,集体生产和分散吃饭的矛盾就更尖锐了。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许多农业社里办了农忙食堂。到了1958年夏季,随着农
业生产的大跃进,农忙食堂更像雨后春笋一般处处兴起;并且有一些开始转
为常年的公共食堂。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适当范围的生活集体化成为广大
群众普遍的要求,公共食堂这种新兴的生活福利组织,很短期间就在全国广
大的农村中普遍地建立起来。今年上半年,各地的公共食堂经过整顿,在总
结过去经验、因时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贯彻实行积极办好、自愿参加的原则,
大多数都巩固起来了。据调查,经过整顿以后,河南省共有公共食堂三十二
万个,参加食堂的人数占农村总人口的叨仍。四川农村有五十九万多个公共
食堂,安徽农村有二十万五千个公共食堂,上海市郊各县有两万多个公共食
堂。北京市郊区有七千多个公共食堂,最近还在不断增加;此外,还有湖南、
云南、贵州等省,农村公共食堂都办得比较多、比较好。其它各省和自治区
的农村公共食堂,也都采取了各种适应当地条件的措施而日见巩固。广大群
众不但办了公共食堂,而且办得很好,将来还会办得更好。一些被解散的食
堂又由群众纷纷恢复了起来。“办不得”论在这种客观事实面前,眼见得是
只有破产一条路了!
公共食堂究竟是不是节约了劳动力,是不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呢?事实是,
公共食堂一成立,就解放了大批妇女劳动力,使她们有可能直接投入农业生
产、副业生产或者工业生产。据河南省调查,全省农村一千零几十万户,过
去有一千万妇女常年忙于家务劳动,有的完全不能参加生产劳动,有的只能
参加部分的农业劳动。在人民公社和公共食堂成立之后,全省只有一百二十
万个炊事员做饭,加上其他服务人员,也不到二百万人(将来这部分人力还
可以节约),再加上托儿所、幼儿园占用一部分劳动万,至少还可以节省六
百多万个劳动力。再以福建省来说,该省妇女参加田间劳动的以前就是比较
多的。可是,福建将乐县在办公共食堂以前,虽经一再动员,妇女经常下田
劳动的也不过五千多人。办公共食堂以后,这个县的妇女经常下田劳动的达
到一万二千多人。因此,全县的农事活动普遍比去年提早了一个节令。办食
堂不仅解放了妇女劳动力,而且也使全体在食堂吃饭的男劳动力出工整齐一
致。农忙时食堂还把饭送到田边,更加节省了农民来回跑路的时间,减轻了
他们的劳累,保证了他们的休息。因此,这个县各个公社的工效,普遍提高
叨%-30%,今年的晚秋作物能普遍多锄一次草、多追一次肥。
公共食堂是不是改善了社员生活呢?这是肯定无疑的。据河南遂平等十
六个县四十六个公共食堂4月份的统计,平均每人消费粮食三十三斤(其中
包括薯类五斤半),菜二十斤,全月伙食费用合计四元多。这个生活水平,
同过去当地同~时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期)比较起来,显然有了很大的改
善。当地社员最满意的是办了食堂以后生活的稳定。许多社员说,在青黄不
接的时候,每天能吃到一斤粮食,又是白馍又是菜,从前想也不敢想!当然,
这个生活水平还不高。但是我们不能用城市生活水平去比,更不能用经济比
我们发达的国家去比,而只能用过去来比,用大多数农民单独起伙的情况来
比。这样,我们就不能不承认,农村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确是保证了农民生
活的改善,而且将保证它的继续改善。
公共食堂是不是使社员在生活上感到不方便、不自由呢?如果是那样,
食堂是不会维持下去的。的确有些食堂在开始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曾经有
过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在整社以后,各地公共食堂都实行了“粮食分配到
户,各人自愿参加,口粮依人定量,节余全部归己”的办法。同时,采取了
各种灵活的方式:可以常年或者只是农忙的时候在食堂吃;可以全家或者只
是参加生产劳动的人在食堂吃;可以全天或者只选一顿、两顿在食堂吃;可
以主食、副食都由食堂供应,也可以只在食堂定主食或副食;可以在食堂里
吃,也可以打回家去吃。有些地方还实行“一堂多灶”,并设立小卖部,谁
愿意吃哪一种就吃哪一种。总之,尽量给社员以方便,使大家再也不必为柴
米油盐操心。正如四川武胜县一些农民的歌唱所说:“往日收工回家来,先
挑水来后拿柴;眼看太阳偏西坡,我还在家出不来。如今吃饭不用忙,收工
过后进食堂;只要出工锣声对,无牵无挂把工上。”难道这就叫做对社员不
方便,不自由吗?跟攻击公共食堂“消灭了家庭生活”的人们说的恰恰相反,
公共食堂不但不排斥家庭生活,而且带给许多农民家庭更大的幸福。入了食
堂,一家人仍然可以聚在食堂里一桌吃饭,也可以打回家里一桌吃饭。而他
们是吃得更好了,更方便了。而且,这减少了多少家庭中夫妻、婆媳、她程。
姑嫂之间的纠纷和怨恨!妇女们解脱了锅台、碾台、炕台的束缚,参加社会
政治文化生活的机会大大增加了;就是男社员,也有了更多的机会过集体的
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大家在集体生活中眼界日益开阔,思想不断进步,心
情就更加愉快。公共食堂在改进饭食卫生方面也有很好的条件。社员不在家
里做饭,住的地方也容易清洁了。
公共食堂是不是会浪费粮食和其它物资呢?初办的时候,有些食堂缺少
经验,没有很好地统筹安排,又喜逢大丰收,确曾多吃了一些粮食和副食品,
有的也多用了一些燃料。这是难免的。各地在整社的过程中,采取了各种具
体的措施,建立了必要的制度,饭菜实行供给制的范围,也由各地方、各公
社、各生产队。各生产小队根据具体条件和具体计算自行规定,这种浪费现
象已经迅速地消除了。食堂的规模,都按照利于生产、便于社员的原则作了
调整。食堂是群众性的集体福利事业;正像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别的集体事
业一样,它比个体经营有极大的优越性。它可以用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
来克服各种困难,可以创造越来越多的条件来把群众的生活安排得又好又省。
现在,各地食堂都注意了经济核算和物资的综合利用,按照农忙农闲、热天
冷天、过年过节的不同需要,有计划地使用粮食、副食和燃料。随着管理人
员、炊事人员和其他服务人员的日益熟练,公共食堂不仅可以更多地节约劳
动力,还可以节约不少物资。据河南省七千多公共食堂统计,它们在最近三
个月内就节约了粮食七十八万多斤。据一些地区调查,凡是办得好的公共食
堂,同分散做饭的时候相比,燃料可以节约30%以上;每年添置炊具的费用,
可以节约60%左右。很多食堂由于节约,有了赢余,还养猪,养羊,种菜,
施莱,增加了食堂饭菜的花色品种,增加了副食品的供应。从这里,我们看
到了公共食堂的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美好的前途。它将随着人民公社生产的
发展,随着社员收入的增加,而日益成为提高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工具。
共产主义者从来主张彻底解放妇女,使妇女同男子站在完全平等的地位,
一同建设美好的社会,一同创造幸福的生活。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首先要
消灭阶级之外,还要逐步创造条件,做到家务劳动社会化。“妇女的解放,
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中工作仅占有她们很少
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思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只有在开始把琐碎家务普遍改造为社会主义大经济的地方,才有真正的妇
女解放,才有真正的共产主义。”(列宁:“伟大的创举”)现在,我国农
村妇女开始“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了,“开始把琐碎家务普遍改
造为社会主义大经济”了,社会主义者和广大人民的多年理想,虽然还不能
完全变成现实,总是开始变成现实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大喜事!有
些人,特别是那些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口口声声讲群众利益,甚至讲共产主
义,可是对于这件解放广大妇女劳动力、促进家务社会化的事业不但没有鼓
掌欢迎,热烈支持,却在一旁大施攻击。这些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代言
人,尽管也自称为共产主义者,何尝有半点共产主义的气味!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农民群众大量举办的公共食堂,是热情支持的。
在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满腔热情地对办好公共食堂的
目标和方法,作了一系列合情合理的规定。它说:“要办好公共食堂。要保
证所有的社员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干净卫生,并且适合民族习惯和地方习
惯。公共食堂要有饭厅,要经营好菜园、豆腐坊、粉访、酱园,要养猪羊、
养鸡鸭、养鱼等。饭菜要多样化,要有味道。要同营养学家商量,使食品当
中包含有生理上必需的含热量和营养分。对老人、小孩。病人、孕产妇和哺
乳的母亲,在伙食上要给以必要的和可能的照顾,并且可以允许某些社员在
家做饭吃。公共食堂要实行管理民主化。食堂的管理人员和炊事员要选择政
治上可靠的人员担任,最好经过民主选举。”诚然,这些要求不是一天就能
实现的,但是它们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逐步实现。新生的事物必然会碰到
一些困难,必然会发生一些问题。可是,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就认为,在新生
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碰到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发生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
的。革命者对待新生的事物的唯一正确的态度是积极地支持它克服困难,热
情地帮助它解决问题,而决不应该对它采取冷淡无情的态度。1919年6月,
列宁说过,共产党员必须关心共产主义的幼芽。他说:“公共食堂、托儿所
和幼儿园是这些幼芽的标本,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平凡的、普通的东西,
这些东西实际能够解放妇女,减少和消除她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上同男
子的不平等。”他还说:不管情况是怎样困难,“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支
持下,共产主义的幼芽不会夭折,而定会茁壮地成长起来,发展成为完全的
共产主义”。看,列宁对于公共食堂这样的共产主义幼芽是采取多么坚定多
么热情的态度!在我国,公共食堂已经基本上普及于全国农村,办好的条件
完全具备。人们有什么理由不对这些新兴的大有前途的事业采取积极支持的
态度呢?
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分子借我国的公共食堂为题而发出的种种谩骂,
这是完全不足为哀的。“消灭家庭”之类的鬼话,从共产主义刚在世界上出
现的时候起,资产阶级及其奴仆们就不知道说过多少遍了。早在1848年,马
克思和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这种诬蔑已经作了最有力的驳斥。帝国
主义者对我们公共食堂的造谣诬蔑,除了又一次暴露他们的无耻和无知之外,
还能再有什么呢?公共食堂本不是中国农民的发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不是
早就有了公共食堂吗?不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办公共食堂是为
了赚钱,为了剥削劳动人民。我们农村中的公共食堂尽管还很简陋,却完全
是另一种性质的,它是为劳动人民服务的,这就比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共食堂
高出百倍。帝国主义者采用各种借口咒骂我们,只不过是因为我们粉碎了他
们加于中国人民的枷锁,永远取消了他们掠夺中国人民的自由,永远要脱离
他们而过自己的越来越好的生活。他们真正害怕的是:中国发生的“使我们
目瞪口呆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只不过是为主要任务 生产 服务的需要
的改变。生产!生产得更多、更好、更快!”(巴黎“世界报”1958年9月
对日刊载的纪兰的报道)。显然,他们担忧和害怕的,不正是我国劳动人民
所欢喜和热爱的吗?
至于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如果他们坚持他们的脱离人民群众的观点,也
学着帝国主义者的腔调,把人民公社、公共食堂这些新生事物看作眼中钉,
那么他们迟早就会发现,被人民抛弃的将不是人民公社和公共食堂,将是他
们自己。
公共食堂有深厚的社会经济根源,有党和人民的爱护和支持,它绝不是
一阵风吹起来的,也不是一阵风吹得散的。个别的暂时被吹掉了,迟早也总
是要吹回来的。孙中山说:“事有顺乎无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
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也。”这话是
说对了。我们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和它的公共食堂,都属于这一类事情。我
国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一定会越办越好。在现阶段,它们将大大有助于加速
社会主义的建设。而在将来,在我国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时候,正
如列宁所说的,这些幼芽必将“茁壮地成长起来,发展成为完全的共产主义”
!
原载《人民日报》1959年9月22日第1版
回页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