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省级、地级、县级、社级、队级、小队级的同志们:
我想和同志们商量几个问题,都是关于农业的。
第一个问题,包产问题。南方正在插秧,北方也在春耕。包产一定要落
实。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
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吹
上八百斤、一千斤、一千二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已,实在办不到,有何
益处呢?又例如,去年亩产五百斤的,今年增加二百斤、三百斤,也就算成
绩很大了。再增上去,就一般说,不可能的。
第二个问题,密植问题。不可太稀,不可太密。许多青年干部和某些上
级机关缺少经验,一个劲儿要密。有些人竟说愈密愈好。不对。老农怀疑,
中年人也有怀疑的。这三种人开一个会,得出一个适当密度,那就好了。既
然要包产,密植问题就得由生产队、生产小队商量决定。上面死硬的密植命
令,不但无用,而且害人不浅。因此,根本不要下这种死硬的命令。省委可
以规定一个密植幅度,不当作命令下达,只给下面参考。此外,上面要精心
研究到底密植程度以何为好,积累经验,根据因气候不同,因地点不同,因
土、肥、水、种等条件不同,因各种作物的情况不同,因田间管理水平高低
不同,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密植程度的规定,几年之内达到一个实际可行的
标准,那就好了。
第三个问题,节约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
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此事一定要十分抓紧。每年一定要把收割、保管、吃用三件事(收、管、吃)
抓得很紧很紧。而且要抓得及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定要有储备粮,
年年储一点,逐年增多。经过十年八年奋斗,粮食问题可能解决。在十年内,
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讲就是十分危险的。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
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第四个问题,播种面积要多的问题。少种、高产、多收的计划,是一个
远景计划,是可能的,但在十年内不能全部实行,也不能大部实行。十年以
内,只能看情况逐步实行。三年以内,大部不可行。三年以内,要力争多种。
目前几年的方针是:广种薄收与少种多收(高额丰产田)同时实行。
第五个问题,机械化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有十年时间。
四年以内小解决,七年以内中解决,十年以内大解决。今年、明年、后年、
大后年这四年内,主要依靠改良农具、半机械化农具。每省每地每县都要设
一个农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村有经验的铁匠木匠,搜集全
省、全地、全县各种比较进步的农具,加以比较,加以试验,加以改进,试
制新式农具。试制成功,在田里实验,确实有效,然后才能成批制造,加以
推广。提到机械化,用机械制造化学肥料这件事,必须包括在内。逐年增加
化学肥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第六个问题,讲真话问题。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不讲经过努
力实在做不到而又勉强讲做得到的假话。收获多少,就讲多少,不可以讲不
合实际情况的假话。对各项增产措施,对实行八字宪法[2],每项都不可讲
假话。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
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应当说,有许多假话
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因此,干劲一
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
以上六件事,请同志们研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以求得真理为目的。
我们办农业工业的经验还很不足。一年一年积累经验,再过十年,客观必然
性可能逐步被我们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有自由了。什么叫自由?自
由是必然的认识。
同现在流行的一些高调比较起来,我在这里唱的是低调,意在真正调动
积极性,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果事实不是我讲的那样低,而达到了较高的目
的,我变为保守主义者,那就谢天谢地,不胜光荣之至。
毛 泽 东
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根据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八月
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刊印。
(有手稿)
二
刘、邓、周、陈、林、朱、谭、彭[3]各同志:
心血来潮,写了一篇《党内通讯》,请你们斟酌,看是否可用。如有修
改,请直作改动。
毛 泽 东
四月廿九日上午九时
柯庆施、曾希圣、周林、刘仁[4]四位同志看一看,是否可行,请求修
改[5]。
毛
三
刘、邓阅后,交尚昆[6]同志:
此件[7]请你在今天或明天,用电话发去。再另印如前示。
毛 泽 东
五月二日上午
根据手稿刊印。
注 释
〔1〕 本篇(一)是毛泽东关于农业方面六个问题给省级、地级、县
级、社级、队级、小队级干部们的一封信;本篇(二)是毛泽东为征求对这
封信的初稿的修改意见而写的批语;本篇(三)是毛泽东为下发这封信的修
改稿而写的批语。本篇题目是毛泽东拟的。
〔2〕 八字宪法,指农作物增产的八项措施,即土、肥、水、种(推
广良种)、密(合理密植)、保(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管(田间管理)
、工(工具改革)。
〔3〕 刘,指刘少奇。邓,指邓小平,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
院副总理。周,指周恩来。陈,指陈云,林,指林彪,当时均任中共中央副
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朱,指朱德。谭,指谭震林,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
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彭,指彭真,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
处书记。
〔4〕 柯庆施,当时任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
海市市长。曾希圣,当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周林,当时任中共贵州
省委第一书记、贵州省省长。刘仁,当时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
〔5〕 曾希圣一九五九年四月三十日对毛泽东的这封党内通信初稿提
出两点修改意见:一、关于“密植问题”。他写道:“由老农和中年、青年
三者协商的办法很好。我的意见省里可以提出一个幅度作为下面参考。因为
老农过于保守,青年则有一点冒进,他们争论很大,要有一个幅度,容易使
下面的意见一致。根据我们去年经验:麦子因地、因时和种子的不同每亩可
用25斤到35斤的种子。稻子可插2×5寸到4×6寸的密度。”二、关
于“吃粮问题”。他写道:“必须杂以其他代食品,不仅节省粮食,还有益
于身体。但蚕豆、豌豆是经济作物(做粉丝、豆酱等),是否可以不作粮食
定。”五月二日,毛泽东对这封信进行修改时,采纳了曾希圣的意见,在
“密植问题”中,加上了“省委可以规定一个密植幅度,不当作命令下达,
只供下面参考”一句;在“节约粮食问题”中,将“杂以番薯、青菜、萝卜、
蚕豆、豌豆、瓜类、芋头之类”一句,改为“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
芋头之类”。
〔6〕 尚昆,即杨尚昆,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办公
厅主任。
〔7〕 指毛泽东一九五九年五月二日对这篇党内通信的修改稿。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月)第235-240页
回页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