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工闹粮问题的批语[1]

毛泽东
(一九六O年十二月至一九六一年一月)


对付职工闹粮,锦州四O一厂采取小组辩论教育闹粮
活跃分子,逮捕法办政治破坏分子和加强食堂管理等
办法处理,不仅不用增加粮食,反而压缩了九千余斤
定量,而且没有一个人再喊粮食不够吃。毛泽东认为
其经验很好,值得推广。

[新观察]·文库版·大饥荒档案 www.chinafamine.net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


印发《在粮食问题上进行 思想教育的一些值得注意的 情况》一文的批语 (一九六O年十二月三十日)
  此件印发各同志[2]。 锦州的经验很好,可在各工矿企业中推行, 机关、学校、部队中也可推行。请各组同志[3]讨论一下。                     毛泽东                    十二月三十日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 中共中央宣传部六O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编印的宣传动态》第一 一三期上刊载的这篇文章说,辽宁省委工业部十月二十四日《关于在职 工中迅速开展一次粮食问题的思想教育运动的报告》中反映,辽宁省从 五六月份以来,生产一直上不去,主要是因为闹粮问题。闹粮的原因有 三:一是人们心理紧张,二是农村两条道路路线斗争的影响;三是五类 分子趁机造谣生事。解决闹粮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政治挂帅,以增产节 约为目的,对粮食问题进行正面教育,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组织 老工人现身说法,回忆对比。凡是采取这一办法的单位,粮食问题都解 决了。锦州市四O一厂原有百分之八十五的职工闹粮或同情闹粮,经过 教育辩论后,反而压缩了九千余斤定量,没有一个人再喊粮食不够吃。 辽宁省委十月三十日转发这一报告时指出,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办法在 于深透的政治思想工作,进一步树立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同时 在干部中狠反右倾畏难情绪。   [3] 指当时正在北京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同志。 资料来源:《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960.1--1961.12)》第402-403页

关于推广锦州四O一厂解决职工 闹粮问题经验的批语[1] (一九六一年一月十日)
   值得推广,但要注意解决一些实际上存在的问题。下面各件[2], 印发各同志[3] 研究。                       毛泽东                       一月十日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 这是在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黄火青和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 一九六一年一月九日关于锦州市四O一厂解决职工闹粮问题的经验报告 上写的批语,毛泽东为批语和报告拟了一个题目《锦州经验是否值得推 广?》。黄火青、周扬的报告说,锦州四O一厂去年五月到七月,发生 了职工闹粮问题。闹粮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心理紧张。造成心理紧张的 原因有三:(一)城市副食品和蔬菜供应紧张;(二)这个工厂的职工 家属绝大部分住在附近农村, 农村粮食定量低, 对职工有直接影响; (三)这一时期, 工厂招收了七八百名盲流人员, 这些人成分极其复 杂,进厂后在工人中散布紧张情绪,扰乱了工厂秩序,引起工人不安。 针对这种情况,厂领导于八月初,一方面对广大职工群众进行了正面教 育,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组织老工人现身说法,回忆对比,对少 数闹得特别厉害的人在小组会上进行了辩论,逮捕了三个进行政治破坏 活动的分子;另一方面加强了食堂工作,解决了贪污、浪费和无计划用 粮等问题,实行了民主管理,保证职工按计划吃够自己的定量,而且吃 得较好。在上述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接着进行了调整粮食定量的工作, 号召职工节约粮食,压低了部分职工超过标准的部分。现在的实际问题 是:一、职工家属的定量低,对职工仍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特别注意 加强家属工作。二、一部分由工人中新提拔的干部,因为变换工种,吃 粮标准下降幅度过大,应该有所照顾。三、对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照顾不 够。四、全厂还有二十多个浮肿病人。   [2] 指周扬一九六一年一月九日给毛泽东的信和他随信向毛择东报 送的关于锦州市四O一厂解决职工闹粮问题的经验报告、中共中央办公 厅一月三日编印的《情况简报》上刊载的《目前学校工作中值得注意的 几个情况》、中央宣传部一九六一年一月九日编印的《宣教动态》第二 期上刊载的《从关心群众生活和耐心教育着手进行治安工作的一些好办 法》。   [3] 指当时正在北京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同志。                      毛泽东                      一月九日                      根据手稿刊印。 资料来源:《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960.1--1961.12)》第419-420页

回页首  


[新观察]·文库版·大饥荒档案 www.chinafamine.net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