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ZT 孙康宜:美国的寒山(下)

送交者: 冰叶2004/02/10 11:16:26 [状元纸巾]


ZT 孙康宜:美国的寒山(下)

以上所述这些情节(即小说里第一章的情节)是Frazier小说中很重要的一段。但可
惜电影却完全没有把它呈现出来。在电影中,我们看不出男主角究竟是反对战争,
还是支持战争。我们只看见,是那爱情的召唤(即Ada的那一句「Come back to me!」)
激发了男主角决定走向逃兵的路上。其实在小说里,一直要等故事进行到将近尾声
的时候(页344),女主角Ada才忍不住在信中写道:「我要求你回来!」(「Come
back to me is my request.」)但那时,Inman早已离开了战场,早已走上长途跋
涉的途中,而且就快要抵达家乡了。当然那封信也永远收不到了。
我们可以想像,当男主角Inman一步步走在回归的路上、一步步走向寒山之时,他所
要寻找的正是印第安人的原始价值。我以为,书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就是有关男
主角在归途中被一个印第安老女人拯救的那一章(页260-283)。小说写到Inman已
经饿得全身精力不支,加上身上的伤口又发炎,已到了临死的关头。但那个老印第
安女人却帮助他起死回生,给他敷药,并杀羊款待他,还给他许多宝贵的生命启示。
Inman发现,那老女人原来属於他一向很喜欢的印第安Cherokee族的人。多年前那女
人为了躲避婚姻,才独自逃到山中,从此过著隐士一般的生活,匆匆已过了二十六
个年头。她每天在山中,以捕羊为生,还利用休闲的时间画画,并按时写下短篇日
记。她完全不注重外表的修饰,身边也没有镜子,因此对於这些年来自己面貌的变
化和衰老全然不知。每天她只与自然对话,与动物为伍,虽然十分辛苦,却也欣然
自得。她知道自己来日已经不多了。当死亡来临时,她预备要静静地躺在山顶的悬
崖上,让乌鸦把她的身体一块块地分解掉,让它自然地逐渐消失。
可以说,这个印第安老女人的生活使Inman洞悉了另一种文化的真实性。这使他暗自
思索道:「这种归隐山林的日子或许也是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吧!」(页282)因此,
他开始幻想自己在寒山顶上隐居的情况:在那充满迷雾的山中岩石上,他想像自己
独自建了一座木屋,虽然数月不见人影,却也十分清静。他愈想愈觉得那是一个可
行的计画。於是他就利用与那印第安老女人相处的时刻,尽量找机会和她言谈,从
战争谈到人生的意义,从时间的无情谈到他那美丽的情人Ada。的确,小说藉著这个
场景令人看到了人性温馨的一面。可以说,在整个逃亡的旅程中,这是一个最富有
疗伤意味、最没有恐惧和焦虑感的插曲。(在这里顺便必须一提的是,电影中有关
这个印第安老女人的一幕是十分生动的,但可惜无法深入表现片中主人翁对印第安
人文化的向往。)
然而,故事的结局却与想像中的大不相同。后来Inman果然回到了理想的Cold Mountain,
同时他也惊奇地发现,Ada早已和友人在寒山上建了一座木屋,正在那儿等著他。就
这个层面而言,生命是美丽的,因为爱情终究可以胜过一切。然而,在那同时,他
却也无法躲过生命里那种强悍、残忍的一面。当他最后被南方宪兵枪杀,倒在寒冷
的寒山道上,正面临死亡的那一刻,Inman的心中不知包含了多少强烈的感受?
作为一个敏感的读者,我很自然地想起了诗人寒山的诗句:「人问寒山道,寒山路
不通。」寒山虽是一个理想的境界,但却是外人所不能了解的。对有些人来说,那
条路是「不通」的。问题就在於:人心各异,各人的成见有所不同。或许有人能像
寒山一样,乐於处在原始的生命状态中。但另外有人却要坚持某种约定俗成的规律
和制度,这个世界原来就如此地充满了矛盾。孙康宜(寄自耶鲁)

世界副刊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