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ZT季远:美国书介──第十五堂星期二的课

送交者: 冰叶2004/01/30 23:9:53 [状元纸巾]


美国书介──第十五堂星期二的课

季远

  米奇艾尔邦的小说《你在天堂遇到的五个人》(Five People Yo
u Meet in Heaven)让我跳出的第一个念头是:“相隔六年之后,第
十五堂星期二的课接上了!”
  之所以这么想,是从他出版于1997年的畅销书《Tuesdays wit
h Morrie》而来。那本书,中国大陆翻译为“相约星期二”,台湾翻译的书
名是“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讲的是作者在恩师、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绝症
的莫里教授去世之前,他每个星期二前往聆教,记录下老人14次关于人生价值、
意义的教训。“人之将亡,其言也善”,这些教训居然风靡世界,大红大紫,登上
《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名,仅精装本在全球就卖了570万册之多,借助余秋雨
写序的名人效应,中文版在中国大陆卖得也颇为红火。
  而艾尔邦的这本新书,篇幅不大,主题延续前一书而来,接著上人生教训课,
但却不是一本纪实作品,而是一本堪称当代美国寓言的小说。
  小说建构了三个故事,从同一个主角─粗鲁孤独的海滨游乐园维修工艾迪的第
83个生日,也是他的人生终点开讲。艾迪当过兵,受过伤,穿著补过的T恤衫,
成天给磁轨涂油、把螺丝上紧、注意倾听运转、保证儿童安全自认为这辈子白活,
干的活儿“像洗盘子那样不需要脑子”。小说开篇,老爷子为救一个从车上摔下的
小女孩猝然死去,可是在死后又神奇地醒来,进了天堂,见到五个人正等著他,要
给他讲故事呢。五个人有他生前熟识的,也有没什么印象的,他们一个接一个,给
了他拼图的碎片:他们的命运遭际,都分别在某一个时段跟艾迪的人生轨迹交叉扭
结,艾迪在自己从未觉察的情况下,一项决定一句对话,甚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改变了他们的心情或念头,从而改变了他们命运。
  小说时空跳跃、虚实交错,借助五个人的讲述让艾迪明白:敢情天堂不是人生
单程票的终点站,而是从头反省人生的地方,人死后去那儿是为了领悟尘世生涯的
前因后果,活著时许多猜不透想不通的谜底,到天堂才揭开:自己与别人(哪怕是
萍水相逢者),竟有那么多压根儿料想不到的联系,一个看上去不过是芸芸众生一
员、无足轻重的生命个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竟有著重要得难以置信的独特价值。

  天堂里的五个人告诉艾迪,实际上也是作者告诫我们这些在追逐名声、财富的
文化困境中迷失的男男女女:我们,所有人,都生存在一个无远弗届的“互联网”
中,一个人的生命就像一根丝线,都编织进了世界上所有生命丝线共同组成的织锦。

  写这样的小说颇冒风险:非常容易滑进说教的陷阱─书中有些段落,确实未免
过于甜腻。不过总的基调还算辛辣尖锐,不乏发人深省。《纽约时报》书评推介说,
此书是一本“带著瑕疵,小小的纯净简朴的书”,“一本以真诚的力量撼动又安慰
了读者们的书”。
  米奇艾尔邦毕业于麻萨诸塞州的布兰迪斯大学,现与妻子住在密西根,是《底
特律自由报》专栏作者,一个广播节目的主持人,13次被美国体育编辑协会评为
“最佳体育专栏作者”。他是帮助穷困年轻艺术学生的慈善团体“美梦基金会”的
创始人,还参与众多慈善团体和志愿项目。艾尔邦一直心甘情愿将《相约星期二》
的版税与恩师莫里教授及其遗属对分。《你在天堂遇到的五个人》是他的第一部小
说。
  《时代》周刊报道说艾尔邦现在“已成为协助人类性灵向上提升的人物”,他
的朋友、写过《喜福会》的华裔作家谭恩美说:“他是所有人的宗教领袖。”《出
版者周刊》的评介中说:艾尔邦的“这个单薄故事,就像查尔斯狄更斯的《圣诞欢
歌》一样,提醒我们世上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我们生命的意义”。而中国人读他这
部小说,大概更容易把他讲的这些哲理,归结为东方人生哲学中的最常用词─“缘
份”。
  书名:《你在天堂遇到的五个人》(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
作者:米奇艾尔邦(Mitch Albom)
出版:海伯龙出版公司(Hyperion Press)

侨报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