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侨报1月2日发表寒江月文章:来,我们登山去!

送交者: 冰叶2004/01/02 10:4:1 [状元纸巾]


侨报1月2日发表寒江月文章:来,我们登山去!

来,我们登山去!

寒江月

身居闹市,不免常为早晚不断的噪音和污染的空气所苦。我的应对方法就是:进山。
小时候,因为文革,在山村里过了几年与现代文明隔绝的日子。因祸得福,我不仅
学会了欣赏简单纯朴的美,也与山林结下终身情缘。每到俗世的压力到了难以承担
之时,“进山”,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就成为最好的休息,也成为心灵小歇的方
式。
  住在美国东北部,连绵起伏的阿巴拉契亚山脉是最佳的登山处。西部当然就是
落基山脉了。阿巴拉契亚山脉位于北美洲东部,由北向南,从加拿大的 魁北克省到
美国南部的乔治亚州,全长1,600英里。阿巴拉契亚山脉连绵起伏,山势柔缓,最高山峰是位于北卡的米歇尔峰,高6,684英尺(2,037米)。整条山脉又分为一连串较小的支脉,其中有好几个国家公园,著名的有位于田纳西/北卡的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和位于弗吉尼亚的Shenandoah National Park。山脉经过的各州也各有州立公园。
  阿巴拉契亚山脉有一条闻名于世的步行山道-阿巴拉契亚山道(Appala
chian Trail),登山者们简称它为AT。顺便说一句,要是你初次踏上
阿巴拉契亚山道,遇到老“山油子”,提起这条山道,千万别用全名。否则,哪怕
你浑身上下名牌登山装备,捎带(由于不老练)滚了一身泥,可你那身惨绿色顿时
暴露无遗。 AT全长2,100英里,从乔治亚州的斯布林格山到缅因的卡塔丁山。
据说是全世界最长的步行山道。这条山道有100多年的历史,完全由志愿者们如
在下管理和维护。山道及其附近若干英里的土地大部分被阿巴拉契亚山俱乐部(A
ppalachian Mountain Club-记住,提起它时要说AMC!)
买下,任何人不准开发,因此山道沿途基本保持了天然风貌。总部在波士顿的AM
C目前有9万多会员,下面有一连串分支,这些分支具体管理和维修“领地”范围
内的山道。 春末夏初是维修山道的忙季,也就是我们这些自愿者们出大力,流大汗
的时候了。
  美国山道的原则是不破坏原始风貌,因此不可任意修建人工化的建筑,桥梁等。
山道的标志也有统一规定。阿巴拉契亚山道著名的白色路标(white blaz
er)指示出全程,如果想下山整修,就得找蓝色路标。蓝色路标指示的山道会把
你从AT带到附近的小城,让你重返文明,吃上顿象样的饭,好好洗个澡。关于A
T,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实在不好意思,我在AT上的经历非常有限,连一个州
都没走完,纽约州的这一段还是AT全程中最平缓的,用我曾经碰上的一个“AT
全程登山者”的话来说,“纽约这一段儿就像逛公园!”可我连这公园都没逛完。
对了,这些“AT全程登山者”(through hiker)都特牛,仗著自己
是货真价实的“老山油子”,对我们这些day hikers/weekend
hikers挺傲慢,我们碰上他们通常是不敢搭讪的。不过,如果我正好在出山
时碰上这么一个两个“老山油子”,带的矿泉水又有多的话,我会送给他们。 这些
人很好认,通常他们健步如飞,带一支专业登山棍(我们这号的就别假模假式的了,
反正我不好意思柱那么一根。再说,它特贵,没有100美刀打不下来),浑身脏
兮兮的,胡子拉茬,灰头土脸,背一个巨大的登山包,全部家当都在包里,包外头还
挂著各种各样的附件。对了,他们通常还挺瘦,因为,等他们走到纽约州,在山里至
少已经泡了4个月,那还算快的。
  我的出没地点是在纽约上州的Harriman State Park,有时
也到新州和德拉华州交界的那一带去。那里有个AMC的营地,花上几十美元,可
以在那里度周末,在一条大“炕”上下两层的木头床上滚俩晚。那可不是“星”级
的,完全是“土” 级。夜里门不能锁,得给随时可能进来,累得半死的throu
gh hiker们留门。为了防熊门全朝外开,笨熊们这么多年愣没学会把门掏开,
还不如我们家猫聪明。
  要是哪位想开始进山,又没有经验的话,建议参加一个登山俱乐部,跟老山油
子们爬几回,学学规矩,学习认路标,野外急救常识等,用不了多久,就能自己出
入了。AMC一年的会员费才$40,西部的Sierra Club 会员费也差
不多。参加它们组织的登山活动比较安全。我从96 年起就是AMC会员,勉强算
半个“山油子”(正确的行话叫“山耗子”-Mountain Rat,我嫌难听,
拒绝自称“耗子”,现在基本上是“单干户”了。那一年$40算是支持环保吧。
在旁边旅游指南中介绍一些登山基本知识,正牌山耗子略过可也。  
  最后,看完了这篇,但坚决不打算进山的人,还有一条出路,就是当个Arm
chair hiker(哼哼!),躺在沙发上读上一两本人家如何爬山的书,过
过干瘾。你要是打定主意做个“安乐椅爬山者”的话,这本关于AT的书不可不看:
Bill Bryson:A Walk in the Woods,这家伙真绝了,
估计他连我的爬山水平都还不到,居然敢闯AT,而且还给他闯成功了,真真气死
我也!

不用说,专业的装备特贵。我那套装备,包括爬山靴,爬山袜,背包,帐篷,气垫,
瑞士军刀,地图,指南针,防虫膏,腰带包,吸汗内衣(shirt lining),
吸汗袜(sock lining),羽绒睡袋等等,估计不少于上千美刀,光一个
周末包就$140。我惨淡经营了好长时间才买齐。不过,连半个“山耗子”都不
打算当的,以上单子里的东西大部分可以去掉,只需照顾“足下”和“背后”就行
了。
  “足下”的那双爬山靴是必不可少的,普通的“死泥克”万万不行。那“死泥
克”是为城市设计的,进了山可就不行了,除非你进的是那种专为小孩子和老人修
的公园一般的平坦山路,又平又宽,吉普车都能开,连我这号半 “耗子”都不屑一
顾。真正的terrain就是一条 footpath,用油漆往树杆,岩石上画
上个竖长方形的标志,跟著标志走就是路了,很多时候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路”。
因此,磕磕碰碰是少不了的。
爬山靴通常是高帮,可以保护脚脖子不会扭伤。靴头上装了高质金属片,一脚踢到
岩石上不会伤了脚指头。加上靴底厚而有弹性,保护大脑不受太多的震动。还有个
优点是防水,碰上不深的水?子,淌过去就是了。 再加一点是轻。我的爬山靴别看
笨头笨脑的,可比“死泥克”还轻。可别小看这点,一天走个10英里试试!最好
的爬山靴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也就是Gore Tech,等闲也得100多大
洋,又轻又结实。爬山靴的设计有为day hike设计的,有为长途设计的,跟
你背的重量也有联系。买的时候要想好。
  背后背的那背包也不可小视。专业设计的爬山包宽带,腰,胸部都有带子可以
扣起来,背起来时那沉甸甸的包就是自然地捆在背上,背带和后背还有个自然距离,
不至于紧贴在背上,闷出一后背的汗。就算出一后背的汗,背包后层还有层海棉,
保护你包里的东西不会被汗水湿了。我通常的day hike包是20-30镑重,
周末包是50-60镑重,包括帐篷,没个好包可不行。半路上带子断了,你哭都
找不著地方。
  服装嘛,最好别一身短打进山,因为得防虫还得保护皮肤不被有毒的植物划伤,
更别提一不小心摔一跤了。我从来不穿短裤圆领衫爬山。好几次看见那些偶尔进山
的人胳膊腿划得血淋淋的,还没带创可贴,这些我每次都带,以防万一。
辨认标志
  忘了具体的标志尺寸是多少了,但是,所有的标志应该是同一尺寸的,用不同
颜色来标志,叫做blazer。一条山道的开头,必是三个品字形的标志,把
“品”字倒过来,表示这条道到底了。山道拐弯时,是两个长方形的标志上下列出,
上面那个在左边,表示路往左拐。反之亦然。每隔若干米就会有标志,通常是在树
干上,跟著路标走就对了。就连我这样毫无方向感的人在山里都还从来没有迷过路,
在城里倒常常迷路。
野生动物
  东北部有黑熊,但我从来没有碰上过。有次在山野里露营 ,半夜里听见土狼嚎。
碰上最多的是白尾鹿和野火鸡。还碰上过几次蛇,吓得我惨叫。夏天要小心响尾蛇,
不过我从来没碰上过。这也是穿爬山靴的优点,高帮特厚,一般的蛇咬一口也咬不
透。还要小心ticks,不过即使被它叮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一个月内吃点药就
行了。我给叮过两次,啥事也没有。有种防虫膏也防ticks,用那个就行了。

环境保护
  爱山的人是自然的环保主义者。爬山者的伦理是简单的4个字:Nothin
g in,nothing out-什么也别留下,什么也别带走。我在“学徒阶段”
跟著老山耗子们爬山时,他们通常把别人扔下的饮料瓶什么的也带出来,我因此也
养成了习惯,每次进山不忘带个塑料袋,把自己的空饮料瓶什么的带出来,别留在
山里破坏环境。
另外,在AT上碰上through hiker时,通常我会把多余的水和食品送
给他。毕竟这些老山耗子在山里要走六个月,我特佩服他们。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