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ZY 关于“吃到天涯”一书的简介:

送交者: 冰叶2004/01/01 18:27:25 [状元纸巾]


关于“吃到天涯”一书的简介:

吃的巡礼

融融

写完了”吃一道美国风情菜’以后,我接受世界知识出版社的邀请,编一本
吃在世界各地的书。完全和“风情菜”一样的思路,一样的形式,讲个人故
事,谈食品趣味,知识和历史,有照片有菜谱。不同的是,从美国吃出去,
四面开花,辐射到天涯海角。

正巧有一群爱好写作也爱好口味的作者朋友,搭著网络的云梯,码中文字
码到了一起。他们都是来自世界各地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同我们每天相
遇和相处的普通人,他们也有工作拼博,教子成龙,婚姻爱情等等方面的故
事,但是,在这本书里,大张旗鼓地谈吃。

身在海外,语言变了,服饰变了,观念变了,行为变了,能守住的大概只剩
下吃的领地。在家吃中国菜,外出找中国餐馆,人际交往中,引为骄傲的中
国话题往往也离不开食品。写写海外的中国餐馆,写写西方人对中菜的喜爱,

这类的故事俯拾皆是。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的话题。

我们做假洋鬼子,把东方的舌头伸进西餐的盘子里,其滋味只有克服了多重
的心里障碍才能吃出来,其过程恐怕不比跨洋过海来得容易。

汉堡,乳酪,德国面包,咖啡,啤酒,枫糖浆,苹果,南瓜,香兰草,螃蟹,
蘑菇和鹿肉,日本的清酒,香港的私房菜,......哈哈,从马来西亚吃到阿拉斯
加,从法兰西吃到墨西哥,从日本吃到澳大利亚,从夏威夷吃到意大利。......

我们吃得不亦乐乎!

谈吃本来是件开心的事情,从吃谈开去,则是欢天喜地了。

这些生动的个人故事,不仅带我们周游世界,领略风土人情,更给我们来龙去
脉,吃个明白。书里有餐桌文化,有宗教礼仪,有聚会方式,有狩猎垂钓,有
菜谱比较,有历史故事,有厨房里的孩子,有意大利的城堡,......这是一本吃
的巡礼!

亲爱的读者,等不及了吧!让我们就从这里开始------



德国的吃法:

不但嘴巴吃(或曰胃),眼睛也在吃。通俗地解释,嘴巴吃的是指实实在在的内容,
而眼睛吃的则是虚得不能再虚的形式。比如,用什么样的盘子啦,用什么样的餐具
啦,别忘了还有杯子。餐桌上花里胡哨的东西不少,点根□烛,说是增加情趣;放
束鲜花,也说是增加情趣;餐巾纸大到就是浪费。可以想象,
一个桌子被花里胡哨东西占去位置不少,到真正的吃饭时,就不过是一荤一素。这
一素可以是根本不煮不炒的色拉,也可以是煮得面目全非的蔬菜。这一荤不是大块
肉,就是大块鸡,除了表面还有点滋味,里面的味道,用我们一个同胞的话说,就
全是木头味(或曰锯木味)。



异乡食韵:

 德国人的主食是面包和土豆。早餐一般是”黄油面包“,即各种方法烤制的面包
片涂上黄油,再放上一些肉食、奶酪和菜叶。晚餐德语干脆叫做”晚面包“。在德
语里也有类似我们的”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叫做”早晨像皇帝,中午像国
王,晚上像乞丐“。



“吃在阿拉斯加”:

男生带著止泻药,准备到阿拉斯加大吃海鲜,结果天天吃汉堡包,“同样的情节一天
天地重复著,到最后我每次接过菜单时都有些紧张。同行中的一个朋友是基督徒,
每用餐前都低头祷告几句。受他启发,我也在打开菜单前,低下头,默默祷告道:
上帝啊,来顿海鲜吧。



女同胞却有截然不同的故事:

“一直听说阿拉斯加地广人稀,尤其在深区内陆里,不仅没有什么餐馆,连快餐店
也见不到。於是我们在临行前的重点就是在'吃'的准备上狠下功夫:买了许多速泡
面,香肠,榨菜,水果等等,为在那似乎是了渺无人烟的地方生存下去,有备无患。
我们甚至还托运了四颗大白菜到Ancorage市(那里是我们行车旅行的始点)。听到的
人无不目瞪口呆:天哪,大白菜才几毛钱一斤,你们居然让飞机运去!”


洋“老板请客”是怎么回事?

“肯和薇拉都喜欢交朋友,他们的每个周末基本上都是和朋友一起度
过,或者到朋友家吃饭,或者请朋友来家,有时也会和朋友一起到
餐馆去,然后各人付各人的帐。

这样的交朋友和与朋友的聚会倒是别具一格,没有什么繁文缛节,
礼尚往来,也没有过多的经济负担和家务劳动,又能和朋友一起度过
愉快的时光。我真□慕他们能有这样单纯而友好的人际关系,还有这
么多具有同样志趣而又关系亲密、随意的朋友。”


吃剩的食品想打包带回家吗?在意大利叫“狗袋”:

老师解释说,象法国和意大利都是一个阶层分明的社会。通常人们习
惯在盘子里留点食品而不是全部吃光,以示身份。而请服务生打包一
个“狗袋”也不是没有,不过与北美不同,那里的狗袋食品真的是给
狗吃的。像我们这样要求打包,与他们的习惯很不符。


夏威夷的kona咖啡:

第一口下去,完全惊艳,一个措手不及几乎被它全面收俘。到了美国之
后,跟著老美崇洋媚外,咖啡喝过若干,加之自己勤工俭学的时候还去
咖啡店里卖过咖啡,自以为阅咖啡无数,所以口味难免挑剔,自忖难有
亮眼的角色打动人心,结果谁想在这机场的小小台子前,我被kona完全
折服, 不禁赞叹不已,当真是极品。


法国咖啡:

巴黎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咖啡俱乐部连锁。就是全巴黎人的神圣周末,你
也总能在住的地方附近寻到一两家开门的咖啡馆。热情接待欲成名饮者。
随意遐想构思创意。唯独不可到处涂鸦到此一游之类词句,违者必被开
除会籍。自从加入咖啡友的行列,每天我不是在咖啡馆,就是在咖啡馆
的路上。其实世界就是个大咖啡馆。只不过巴黎的咖啡馆特别好。这里
的咖啡喝起来苦,感受起来浪漫。


看法国人品酒:

法国品酒的品酒分“望”、“闻”、“尝”三个主要步骤,所谓“望”,
就是请品酒者查看标签,首先确认酒的牌子、产地、年份就是客人所要
求的那一种。经客人点头之后,堂倌从腰间拿出开塞钻子,“嘭”的一
声拔出酒瓶上的木塞。然后侍者侧身左手背后,右手握住酒 瓶,对准客
人酒杯,手腕缓缓向内拧,小心翼翼地往酒杯里到少许。只见贝尔纳端
起酒杯,轻轻摇动,目不转睛地察“颜”观色。高品质的酒,应该是晶
莹匀趁,透彻无暇。过了“望”关之后,贝尔纳把酒杯抬起,微微倾斜,
凑到鼻尖前轻轻地抽几口气。一般人闻酒只能体会酒的特殊芳香,注意
有没有酶变的酒桶瓶塞味道。经过专业训练的品酒专家据说还能嗅出酒
的成分、性情和生气。在闻的基础上,就可以尝了,这是品酒仪式最关
键的一步。按贝尔纳的说法,品尝酒的时候切不可一饮而尽,而是把酒
含在嘴里,细细品味酒的结构体魄,酒精含量以及醇厚口感,然后再缓
缓咽下,体会酒的芳香在口中存留的时间。只见贝尔纳不急于下结论,
做沉思 装状若干秒,然后转身抬头对忐忑不安一直候在一旁的堂倌说:
“C’est tres bon”(“很好”)。於是,皆大欢喜。


在啤酒飘香的地方 :

啤酒已经整体地溶入了捷克文化。歌曲在酒屋中唱著啤酒,国家引以为
豪的标志是最有名的啤酒,城市和乡村那些角落里的酒馆几个世纪以来
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市政大厅。在历史上高压政权下,啤酒馆是人们仅有
的几个能够秘密地交换看法的地方之一。持不同政见者经常相聚在这些
由於浓密烟雾和桌上烟头痕迹而增强了密谋气氛的啤酒屋中。蓝领工人
们在劳作了一天之后,通常来到这没有风吹日晒的地方,享受他们的美
酒,和那永恒的酒中谈资,足球、政治,和女人。1989年重新私有
化以后,新开的酒馆各具特色,老酒馆风采依然。


用莫札特的音乐酿酒:

小原公助先生在1988年曾经到日本国税厅的酿造试验所实习,当时曾做
了关于声音对於酵母的影响之研究。这个研究在小原先生回到自家的酒
藏之后,更进一步进行试验:以各种的音乐如古典音乐、爵士乐、日本
演歌等,播放给发酵中的酒(称为「醪」,moromi)里的酵母听。他们从
实验中了解到古典音乐的效果比起爵士乐和日本演歌要来得好,特别是
莫札特的音乐。依据实验结果,听了莫札特的音乐之后,醪中的酵母密
度会变高,也就是说酵母的数量会增加;再者酵母的活性也提高,在低
温中的发酵力也变得比较强,而且由於酵母的死亡率降低,使香气良好
无杂味。


香草兰(vanilla):

香草兰可以使大家的生活更香更甜,不知道它的人实在太没福气了。如
果您厨房里有糖没有香草兰,就像有盐没酱油一样。


乳酪(Cheese):

乳酪有“奶黄金”的美称,与鲜奶的比例是一比十二。乳酪不仅营养丰富,
而且是已知食品中含钙量最高,最容易被吸收(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食
品,乳酪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可降低人体的血清胆固醇,对预防心血管疾
病十分有益。尤其对於无法吸收牛奶乳糖,出现胀气,腹痛腹鸣的东方人,
乳酪是雪中送炭的救命恩人。


马来西亚的“阿三叻沙”:

小时候不觉得“阿三叻沙”有什么奇特。街头巷尾都有人叫卖。“阿三叻沙”汤
头酸辣,带浓厚 鱼肉的鲜味而不腥。伴著“虾膏”的独特风味。就这样常年累月地随著米制的赖粉条,刺激著槟城人的味蕾和肠胃。这东西不见得会令人“一见钟情”。有人要吃多几次才会喜欢。不过一旦爱 上,便没有回头路了。可恶的是,跟上述几种小食一样,这东西也是一出槟岛,就要走调。让槟城人离开槟岛,除了心头上,舌头上要附加多一分乡愁。


野趣野味:

 在老陈的不断指点下,我的采菇经验和烹菇技艺不断丰富提高。下班
放著近道不走,非钻小巷过短墙绕沟渠穿丛林地花个把钟头采个一包半袋
的蘑菇看著够一两顿了方收兵回营开灶。做菜的花样也渐渐多了,不光是“鹑蛋炒
松菇”了。什么“凤翅掠菇”、“鱼翔菇底”、“菇丛卧兔”、 “菇片蛋花汤”每每出现于party的餐桌上搏得众人的喝彩。


教会里的聚餐会:

踏上美州新大陆而觉得举目无亲的学人学者们,千万别错过这样充电加油
的良机。不仅如此,你们还会发现,教会聚餐会吸引人的地方不仅是丰富
的菜肴,更有一种祥和的气氛,人们的微笑是真诚的,人们的问候和关心
是亲切友好的,帮助人是不求回报的,让人有归家般的温馨与感动。


儿子在施粥站做义工:

大儿子每天看“Food Channel”的“Iron Chef”,并开始在家练习厨艺,他倒是肯
练基本功,从烧水、打蛋学起。学校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为家人做一顿晚餐,做完
饭不但要详细记录菜谱、写下厨报告,还要母亲写一段观感和评语。大儿子做晚餐
这一天终於到了,瞧哥哥摩拳擦掌、猛虎下山的气势,二儿子紧张地嚷嚷,我担心
哥哥会把厨房弄烧掉!


犹太逾越节晚宴:

讲故事? 晚餐桌上还要讲故事?

我看了一下小册子。第五个步骤叫Maggid, 重述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
以及逾越节的来源。传统上,必须由家中最小的孩子唱出著名的“四问”,
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 也就重复了出埃及的故事。同时,“十瘟疫”的传
说也被重复了一遍,每提到一个瘟疫,大家就把小指点到酒杯里,沾一点
酒,点到桌上。......一个离散四方, 受尽苦难的民族, 就是这样通过融入生活
的宗教仪式, 把民族精神和民族的梦想代代相传。

......。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