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胡说摄影:变焦镜头之优劣与用户的取舍。

送交者: AlphaQ2004/03/01 18:12:19 [江月茶寮]




首先要说,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几乎所有相机上配置的变焦镜头都是可以接受可以使用的,不然人家也就不会那样设计了。

不过呢,终究是选择有很多,咱这就说说其中的差别。

我是顺嘴瞎说几句,同志们也不要太当真,否则一不留神就有“吹牛”之嫌,被人当众揭发出来,俺这老脸上可就不好看啦。

无论是35毫米的胶片相机还是最近大行其道的数字相机,都广泛使用变焦镜头,看这意思,简直是离开变焦头就没法儿活了似的。

所有的镜头都能够成像,不过质量有差别,不然就不会有要价上万焖的专业镜头存在了。

一般说来,成像质量最好的是定焦镜头。这个只要看看各种镜头的专业测试结果就知道了,无论什么厂家的产品,成像质量最好的一般都是定焦头,尤其是标准镜头。无论什么名厂的名牌变焦头,再好也很难超过定焦镜头的质量,顶多是很接近而已。

很多比较严肃的专业摄影师,就很少使用变焦镜头,不仅不用,还嗤之以鼻呢。比如俺老哥那种的,就是用清一色的蔡斯定焦头,从来不用变焦镜头。

定焦头的优势,成像质量好,光圈大(速度快),价钱一般比较便宜,单个体积重量小,制造工艺成熟,内部镜片少,很少出现眩光和鬼影等问题,而且结构简单,非常的结实耐用。

缺点呢,就只有一个:定焦。

变焦头呢,正好相反,除了变焦以外,就全部是缺点了,几乎是每一样儿都不如定焦头好。

但是,就只有变焦这一样儿优点,已经足够使得变焦头死里逃生了。

变焦,这个优点确实是太实用也太卓越了!一个变焦镜头就可以取代好几个定焦头,不用经常的换来换去,真是方便的一塌糊涂。

得到了方便,代价是成像质量的损失。比较讲究的专业用变焦头,就是尽量的减少成像方面的损失,变焦头的优劣就在这里体现了。

专业变焦头,一般体积比较大,也很重,镜头前组尺寸很大,像饭碗般大小。即使这样,这种镜头的最大光圈仍然不是很大,一般最大的也不过是f2.8,而且变焦的比率都不大,很少有超过三倍变焦比的。

专业变焦头,大部分或者是广角变焦,或者是长焦距变焦。从广角端一直变到长焦端的比较少见,偶尔有,也是比较保守的设计,变焦比很小,比如尼康造的早期镜头35-70毫米的专业变焦头就是从小广角35毫米变焦到70毫米的中焦段。

这个,与镜头的成像特点和制造镜头的工艺难度有大关系。

镜头在广角端的成像,经常要解决的问题是近距离成像和边缘部分的变形控制;可是在长焦端则不同,光线在长焦镜头内折射后会发生色散,所以消灭色散现象是长焦头制造技术上的基本国策。

广角镜头上,现在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是使用非球面镜片,很多厂家都用这个法子;还有一个,就是在镜头内部设一组浮动镜片,其位置会根据焦点变化而变化来保证近距离成像的质量,比如蔡斯和尼康的广角头上就用了这种技术。

长焦头呢,消灭色散好像只有一个法门,就是在制造镜片的材料上动脑筋,大家都使用低色散玻璃来制造长焦镜头的镜片。

这些问题,单个问题在镜头内解决都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把这两个问题都集中到一支镜头内,在工艺上就很难完美兼顾了。

好像一个同志肝病和肾病一起犯一样,如果是在俺小时候居住的农村,估计就只好听从医嘱,“抬回家去,想吃什么就吃点儿什么吧 ”。

当然,也有给病人硬下猛药的大夫。日本有个镜头制造公司Tamron,就生产很大变焦比的镜头,从28毫米的广角到近300毫米的长焦,而且是非球面镜和低色散玻璃都用上了,听起来很唬人。

我估计那只镜头大概也不错,如果不太讲究,尤其是照片不要放很大尺寸的话,应当是可以接受的,那些技术上的东西大概就是噱头的成分居多了。

扯远了,现在咱说点儿比较实际的。

我们用的“消费者级别”的相机上的变焦镜头,自然不能与专业镜头相比了。这种镜头一般造价比较低,于是变焦头的缺点部分就更加的明显,有的不仅是明显,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使用。

首先,专业变焦头的光圈一般都是恒定的,就是无论使用什么焦距,光圈都不会随之变化。我自己用的两只胶片机器上的变焦头就都是恒定光圈的,用起来比较放心顺手。而一般的消费者变焦镜头,我敢说没有一个是恒定光圈的,都是随着焦距的变化而变化,没办法,真有些“万里追杀,紧盯不放”的意思。讨厌!

更讨厌的是,“紧盯不放”还不算完,它还时刻要让你“倾家荡产”呢。

比如,瑞老师提到的尼康机器上的镜头就是这样恶劣的典型,其最大光圈会随着焦距的增加而变小,最后会变到比他妈的屁眼儿还小,只有可怜的f13,这样小的光圈几乎就是不能用了,尤其还是在长焦端,正是我们一般拍摄距离比较远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机器自带的闪光灯的功率一般是不够用的。这个问题几乎没有解决办法,唯一的方法是使用三角架,可是用这种机器的人大概很少有带三角架的。

就算你放弃,或者根本不管这个变焦头的成像质量好不好,可是在长焦端拍摄时候,握机器的手的抖晃就会完全毁掉这张照片,因为光圈太小导致只能使用比较慢的快门速度,这样画面模糊就很难避免了。

瑞老师说到的那个Olympus C750,同样面临的是这个问题。变焦比率太大,10倍,首先会让成像质量变得有些可疑,而且长焦端太长,达到了相当于35毫米机器上的超长380毫米焦距,这样长的镜头焦距基本上是没有人能够手持拍摄还保证清晰的,更别说这个镜头长焦端的最大光圈只有f8了。

手持380毫米的长镜头,在f8的小光圈拍摄,最大可能的结果就是,“倾家荡产”。

当然,您可以在数字相机上改变胶片的感光度来加快快门速度,不过这也是以质量损失为代价的,照片上的噪音会严重增加,画面粗糙。

这东西,看起来很可爱,但是真正使用起来并不理想,甚至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就是不实用了。

说的简单些,凡是与“万里追杀,紧盯不放”还有“倾家荡产”有关系的东西,大都不是好玩意儿。最好是保持距离,不然随时都可能拍出意外的烂照片来,“突然出现在你的生活里”,那可不是好玩儿的!

我个人经验,在使用中,变焦头广角端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长焦端。广角端才是比较有意思的,变形,夸张,对比,构图冲击效果,大部分都是用广角头完成的,所以我自己更加在乎变焦头在广角端的极限是什么,而不是长焦端。

对我来说,广角端的几个毫米的差别,也要超过长焦端几倍的变焦量。比如,35毫米和28毫米的差别,可就大了去了!如果能够给我到24毫米甚至20 毫米,我宁可完全放弃任何长焦端。

我的数字相机,是我用土方法达到了大约24毫米的广角焦距,不过变形控制还不是很理想;用同样土方法,长焦端也可以轻松达到240毫米或者更长,而且最大光圈是比较可爱的f3.0,这可是f8.0完全不可比拟的,速度差了大约有16倍呢!

我个人的选择,是在光圈得到相当保证的前提下(不小于f5.6),争取大一些的变焦比,不过这样的情况下变焦比也不会很大,3倍4倍而已。一般的数字相机都没有很好的广角端,那就只好先放弃了。

我现在的数字机器上的镜头,4倍的变焦比,光圈是广角端最大f2.0,长焦端最大f3.0;广角端焦距相当于35 毫米,长焦端是4倍的120毫米。这个东西我用着还可以,尤其是用土方法加大广角以后,大部分情况都能勉强应付了。

突然想起来,很多事情都有例外,这专业镜头也是一样。大变焦比的镜头在静态的专业摄影设备中没有见到过,不过在电影拍摄的专业设备中却有几样。

有个价格昂贵的35毫米电影镜头,阿莱PL卡口,法国名牌“爱展农”,就有一款是25毫米-250毫米的巨大10倍变焦镜头,价钱也很可观,大约要靠近两万焖美元才能拿下来。

我如果能有朝一日偷一支这样的“爱展农”,抱回我国去高价出租给剧组拍摄电影使用,以后就衣食不愁再也不用上街要饭了。

英国制造的“哭客”镜头也有类似的大变焦供阿莱摄影机使用的。

不过,电影摄影机虽然号称是35毫米,但是与静态摄影的35毫米相机走片方向不一样,画面不同,所以不是完全可比。

废话说了不少,先打住。有什么别的,以后想起来再说吧。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