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徜徉滕王阁(图文)--(一). 远 眺

送交者: 寒江月2004/02/02 18:11:23 [江月茶寮]




徜徉滕王阁

寒江月

一. 远 眺

高台上, 我凭栏独立。

云黯天低,江风飒飒,树木凋敝。远方,一条灰蓝的山脉横在天边。薄雾从山中升起, 如一袭轻纱,似要将山脉遮挡, 却又犹疑不定,欲遮不遮,似掩非掩,只将山的细部隐去,留下简简单单的轮廓, 又把轮廓的边缘虚化, 那道山脉于是成了一幅水墨大写意。

大写意虚中有实, 柔中蕴刚,我远望的目光被弹回,落到高台下的江中。 江水从不知处而来,朝不知处而去,江心里横一道狭长的金黄沙洲,黄沙上有淡淡绿意,那是耐寒的青草。几条船泊在沙洲旁一动不动, 好像还在沉睡。 高台的左面, 一条小河从城中淌来,注入江中,二水相交之处歇着一群小舟, 小舟群中有条小小的木渔船,船头上高高挑着以细竹为骨的方形渔网。 沙洲与高阁之间横一带江水, 水上, 一只运货的机船拖着长长的水线无声滑过。江静水缓,看不见水流,听不到涛声, 一如我与此江相隔了30多年的岁月,时光不见流淌,只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



西山, 赣江。南昌故郡, 洪都新府。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然而尽揽这方水土灵气的, 却是他乡的人杰。

千年前, 一位青年文士登临高阁,极目远眺。我真想知道,除了落霞孤鹜,秋水长天,那时的西山是否也在薄雾之中? 那时的江心是否也有沙洲? 沙洲旁有没有泊着小船 ? 唱晚的渔舟上, 有没有挑着细竹撑开的网? 风从四方吹来,聚起这方水土的灵气, 慷慨地赠给了青年文士;文士笔蘸山精水灵, 挥毫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此后,江山代有才人出, 文人墨客来往不绝,吟哦歌咏之声不断,据说留下了1360余篇诗文, 却没有一诗一词一文一赋, 胜过那篇。 山,江,阁的灵气怕已被那篇华章尽行收去,故而此山非彼山, 此水非彼水,此阁非彼阁。一座楼阁引来一篇文字,像一只印鉴, 把一个文弱书生的名字印在了历史上;那篇文字又给了一座楼阁生命。青年书生抛下笔,走下楼阁,孤帆远影天边去,单薄的身影消失在岁月之中, 从此,那座楼阁活了。


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藤王阁

始建至今的1,300年中,滕王阁迭经兴废, 曾有28次损毁,大多毁于兵火。 兵来将往, 王朝变更, 英雄豪杰走马灯一般你来我往,楼阁毁了建, 建了毁,古城的人们对这位外乡过客始终不离不弃。1926年, 军阀岳思寅火烧民房,试图以此阻挡北伐军攻城,滕王阁第28次遇劫。 然而,战火兵戎终是敌不过文采风流。1989年10月8日,高阁第29次浴火重生。重生的藤王阁已非唐代风范,仿的是大气磅礴的宋式。许多帝王将相轻烟一般随风散去,什么也没有留下,“三尺微命”的一介书生偶然从此经过,却留下了一座时光与战火无法摧毁的楼阁。滕王阁第29次落成时, 江风一定从遥远的地方送来了书生的微笑。

世间到底还是有不朽的, 那就是:美。

山在天边,楼在水边。 一支大笔饱蘸淡墨,任意一挥一染,于是有了那山那水;山水的背景上,一支细毫轻点朱红青绿,工笔细描, 绘出一座临江高阁。

人在画中, 画在心中。

山还是那山, 水还是那水,楼阁也还是那楼阁。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