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骚蕊,讲名牌不是中国的错

送交者: 化外2004/03/10 21:23:36 [温柔一刀]

好久没来过,刚扎进来就看见楼下几位唧唧喳喳说我们中国男人的坏话。我最听不得人说我们中国男人的坏话,因为那是我说的。

我先替名牌洗冤。

人们质问名牌,最常用的一招就是单刀直入:“名牌质量就一定好吗?”清纯得挡不住。

这一招的问题在于它暴露了全部后方侧面:发难者显然不知道品牌的市场学、心理学、社会学。

现代商业社会,同一个公司拥有同一产品的若干个品牌,不少见,比如Panasonic和Quasar。更多的是同一家的产品,几家公司拿去糊上各自的标牌,比如汽车、液晶显示板、很多服饰类产品。互相之间“质量”差别很小或简单没有,看谁的牌子打得响,能卖出好价钱或卖得多。竞争激烈、进入成熟期的产品,经常是大部分产品质量都差不多,价格的差别主要在于整体包装 -- 品牌、服务、保修、附加功能、包装箱里泡沫垫的多少之类。前几年Minivan竞争得愿意竞争的方面(质量、功能、外形、价格、保修期)都一样了,广告部的人实在没话可说了,把车拆开了跟对手比,结果唯一能找到的区别是我的车里有18个Cupholders,这是市场开发黔驴技穷的经典例子。

尽管如此,品牌管理总是大公司市场开发预算的大头。为什么?

西方现代企业管理,至少在运作层面早已不是靠拍脑袋,而是一切都有详尽的调查研究论证。麦当劳的早餐上个月卖$1.49这个月卖$1.29,肯定是人家花了几十万推敲的结果。公司愿意在品牌上花大钱,当然也是有坚实基础的。

这个基础,简单说就是买方的主观价值。一栋鬼屋,你怕鬼,只愿出三万;我觉得鬼特刺激,愿意出三万五。品牌的唯一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加大、符合不同消费者的主观价值,你愿意出一块决不让你出九毛五。

如果必须提高所谓“质量”的话,好好好,娘西皮,咱就给你做好一点点。

前面的清纯问题完全问错了。

至少在现代西方剩余社会里。

贫瘠社会里市场动力学当然很不一样。原先的马头肥皂洁银牙膏凤凰自行车,那可不是吹的。

剩余社会里,服饰类产品的原始功能 -- 御寒遮羞 -- 早已退居第五位,连装饰功能也比其原始含义丰富了很多。名牌服饰,更是以社会地位象征的功能为主。

人都有势利心,只不过不同的人势利的焦点不同,不同经济阶层、社会圈子的人也趋向于有一些各自不同、内部相似的势利焦点。

我小时候,小伙伴们势利焦点之一是文具盒。谁有一个花里胡哨的塑料文具盒,社会地位马上暴涨。如果还是盒盖里面有海绵的,我靠,每次拿出来你就觉得眼光扎背。

大学教授,势利焦点是论文、基金、头衔之类。一流科学家,势利焦点是智力、结果、社会影响力之类。

服饰势利,欧美当然是发源地。据我所读到的听说的,直到二战之前,欧美主流社会在服饰方面非常讲究、势利。那是社会结构、生活条件及社会发展历史的必然。

自从欧美出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剩余经济之后,服饰方面的势利逐渐弱了许多。这也是社会结构、生活条件及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中产阶级的特征就是安于现状。

当然,中产阶级的势利心一点不比直勾勾盯着别人塑料文具盒的小化内弱。他们的势利焦点是车、房子、草坪之类。

但是,在某些圈子里,名牌仍然很重要。总体来讲,人越密集的地方,竞争越激烈的地方,服饰势利就越严重。在纽约,在华尔街,尽管人们一般不嚼着舌头,但从偶尔的闲聊中你能知道,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另外一点,别人是否在乎你穿得是不是名牌,还看你们的关系。如果是纯公务,要不没人说,要不就直截了当跟你说,那是你太出格了。如果你已经在圈内,按定义你也就知道什么是“得体”的,偶尔出格当然也没人管。

痛苦的是从圈外到圈内的过渡过程。这时候,什么是名牌?你想进的圈子说是名牌就是名牌。中学生的Gap、券商的Pronto,在这个意义上没什么两样。

推论一:如果你一辈子只认一个名牌的话,对不起,那很可能说明你一辈子都在一个圈子、一个层次。

推论二:穿名牌不害臊,如果是为了在特定场合“合适”,跟进餐馆不能穿大裤衩子一样。如果是靠名牌拔高、行骗、维持自己的自信,那自然另当别论。

推论三:中国现在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快速变化的时期,服饰的象征功能能够直接体现,投资量不太大,当然被很多人重视。这是社会结构、生活条件及社会发展的必然,不说明任何道德问题、修养问题,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哧出鼻迦的。

好了,擦擦鼻涕放心逛名牌店去吧。

化外
2004/03/11

化外逍遥岛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