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BBC: 透视中国:GDP掺水2.7万亿元

送交者: dok-knife2005/03/16 15:14:6 [温柔一刀]

BBC: 透视中国:GDP掺水2.7万亿元

                 江迅

百姓中流传这样一副对联,上联:上级对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下级对上级,层层加水,水到渠成。横批:各得其所。

"官出数字,数据出官"、"谁不造假谁吃亏",在中国大陆已是一种常见歪风。在已近尾声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政协委员李德水披露了一个惊人信息:2004年各省市自治区上报的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汇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核算后公布的GDP数据相比,竟然高出3.9个百分点;2004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3.65万亿元人民币,比各省市自治区上报汇总总量少26582亿元人民币。在政协经济界别的联组讨论会上,显得苦恼的李德水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2004年许多省市的GDP都达到两位数,而国家的却只有9.5%?一些省市地区,仍过于看重GDP,报送统计数字时左顾右盼,层层掺水,成为省市GDP大于国家GDP的重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目前在中国的分级核算体制下,数据出现一些误差难以避免,但各省市自治区GDP增速汇总值,如此大比数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就令人难以理解了。

据李德水的分析,数字相差那么大,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区年初制定计划预期指标时,往往自上而下层层加码,为落实预期指标,就会自下而上层层加水;重复计算,如一些跨地区的大型企业和公司,总部计算的是分布在全国各分部的总和,而地区还会再次计算;还有核算工作不规范和资料来源不同。不过,李德水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地区间相互恶性攀比,过于看重GDP,将其视作官员的考核指标,有的甚至采取末位淘汰制。一些地方统计部门报送数据时左顾右盼,生怕自己吃亏。

又起“浮夸风”

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地方单求数字增长,不求实际经济增长,以此包装自己政绩,不惜虚报浮夸,好迅速升职。听一位人大代表说,湖南省衡阳县原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冯加格,因"参与篡改乡镇企业总产值和乡镇企业利润总额",县监察局曾给予其行政处分,但不到一年,冯加格没有降职反而升了职。中共衡阳县委官员说,据组织部门考察,冯"资历老,能力强,懂统计"。一个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严重违反《统计法》的官员,居然获提拔,新任的竟然是以维护《统计法》的尊严为己任的统计局长。这种让违法者执法的做法令人不可思议。

据国家统计局的一官员透露,几年前国家统计局作过一次执法检查,那一年就查出六万起浮夸虚报、隐匿瞒报和拒报假报迟报事件。GDP失真,是地方"官员失信"惹的祸。官员失信已呈激增趋势,对官员失信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政协委员、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谷永江提出,对弄虚作假的官员一定要严惩。在统计上作假,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是危害性极大的腐败行为,必须严肃查处,但现在处置"手软",也没有相应规定,作假的官员反而能升官。

一些省市县的"地方长官意志",对统计部门的工作产生影响。不过,国家统计局对"数据打假"动了真格,对统计法的执法力度加大。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不是依据底下层层上报,将地方数字简单相加,而是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独立核算的,经过普查、抽样调查、汇总、评估、修正得出数据。例如,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上是对200多个大中城市的4万多户居民调查得出,而不是上报数。农民纯收入是对857个县6万多户农家计调查得出,而不是各县自己报的数字。当然,也有不少经济学者和统计学者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率统计与国际通行的统计方法尚不可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若恩两年前就指出,中国GDP统计的规模、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近年已与国际靠拢,但GDP增长率问题,包括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三部分的统计实践,仍与国际上许多国家存有差异。

□ BBC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