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中国问题专家林培瑞评价赵紫阳的贡献

送交者: dok-knife2005/01/21 19:30:7 [温柔一刀]
回应 苏绍智: 哀悼赵紫阳,必须全面肯定他的功绩 by dok-knife 于 2005/01/21 19:28:42


中国问题专家林培瑞评价赵紫阳的贡献

(大纪元记者辛菲采访报导) 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17日早晨病逝,大纪元记者辛菲18日采访了著名汉学家、中国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先生。

林培瑞早年获得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博士,是美国汉学家中屈指可数的中国通。1972年,有“乒乓外交”之称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美时,他担任中文翻译。89年 “六四”期间,林培瑞出任美国科学院中国办事处主任。作为《中国“六四”真相》一书英文版《天安门文件》三名编辑之一,他被中国政府列入拒绝入境的黑名单。目前他是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的教授。

记者问:“您可能也听说了赵紫阳先生已经病故?”

林培瑞先生说:“是的,对。”

记者问:“您是中国问题方面的专家,您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赵紫阳先生呢?”

林培瑞表示:“这当然不是很容易一句话说完。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允许中国农民种自己的地,这是个比较大的贡献。第二呢,87年到89年‘六四’之前那一年半中,我认为那是共产党执政以来,政治上最开放的18个月,跟他做党委书记也有关系。他在‘六四’失败,可是他基本上是支持学生,反对暴力,这也是他的积极的贡献。”

记者问:“您认为赵紫阳先生和其他中共领导人有何不同?”

林培瑞认为:“这两个贡献是比较突出的,一般的其他的领导人,很难说有那么好的,尤其是以后的江泽民、胡锦涛,很显然没有他的贡献、没有他的人格、没有他的历史形象。”

记者问:“您觉得为什么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也会受到共产党的压制,被软禁这么多年,甚至没有说话的自由?”

林培瑞指出:“因为高层领导人关心几方面的事情,可是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权力,这是压倒一切的价值观,对他来说。所以不管赵紫阳出来是否起作用,起什么样的作用,对他们来说都不在话下,他们只是害怕他会影响他们稳定地掌握政权,这是压倒一切的考虑,所以把他软禁。相当不开明,可是这当然是个集权政权,他就是那么思维的。”

记者问:“据消息说,中共方面对是否给赵紫阳先生开追悼会目前举棋不定,还没有最后决定,您对此如何看?”

林培瑞表示:“这也是因为他们的权力,他们慎重考虑的问题。我相信在赵紫阳过世以前、垂危的时候,他们对这个问题肯定是已经开始讨论,而且很紧张的讨论,真正是很难的一个题目,对他们来说。因为人家毕竟是他们的党委书记、总书记,你不给他开追悼会,有点奇怪。”

“尤其是因为前几天宋任穷,就是现在的官方很喜欢的一个政治局老领导96岁过世,很隆重地开了一个很大的追悼会,政治局9个人都出席,江泽民也出席。过了几天,赵紫阳去世,赵紫阳凭他的贡献来说,比宋任穷强得多、要紧得多,所以赵紫阳过世,他们不开呢,也很难说得过去。”

记者问:“据消息说,共产党党内也有一些人提出给赵紫阳先生恢复名誉、给‘六四’平反?您如何看此现象,会造成中共的内部分裂吗?”

林培瑞认为:“这我相信。分裂的话,有横着的和竖着的概念,在我看来。竖着的概念就是说高层领导也发生一种决裂,象89年一样,这是我很难预测的。横着分析的话,人家的表面意识跟深层的意识之间,我觉得向来都有分裂,很多人肚子里头同情改革,同情赵紫阳,但是不好在公开的场合上说,有这种现象。”

“当时89的时候,北京市以内的共产党的普通干部里面,刘宾雁推测大概有70%都是同情学生运动,只有少数不同情。我相信这是真的。一直到现在,很多党内的人不满那种极权主义的作法,希望能够有政治改革,但很难出头,很难抬头。”

记者问:“为什么中共这样的政权能够统治这么长时间?”

林培瑞表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你看过杨建利的散文吗?他喜欢分析这个问题。暴力是一个方面,谎言是一个方面,还有形成一种官僚制度,官僚里头的利益,很多做官的他明知道他做违心的事情,可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自己家的利益,就跟着这个制度走,这也是个因素。这三个因素都起作用,是个很大的复杂的问题。”

记者问:“您觉得胡温会改革走向民主法制吗?”

林培瑞认为:“我看不会主动的。两年以前,我们都希望他可能会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现在很清楚,尤其是胡,他思想相当狭隘、相当保守,想象力不够,他在50年代受那种共产党的教育,是他的最基本的教育,他不会。被动的会,就是外面的势力或者老百姓的反抗给他压力,等胡锦涛从上面把他恩赐下来,他不会的,这是我的看法。”

记者问:“现在中国国内也有很多反弹,您怎么看?”

林培瑞指出:“现在主要不是知识分子,反弹的最有效的是农民、下岗工人、法轮功。我赞成继续反抗。”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