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多维时报》:谁来收养他们的童年?------援助中国艾滋孤儿的故事

送交者: dok-knife2004/12/09 15:4:30 [温柔一刀]

《多维时报》:谁来收养他们的童年?------援助中国艾滋孤儿的故事


《多维时报》记者吕贤修(chinesenewsnet.com)


在中国艾滋孤儿援助网站上,有这样一段描述:

姓名:海艶;

性别:女

年龄:17

年级:高二

学费:650RMB/学期

家庭状况;爸爸:已去世 妈妈:已去世 爷爷:已去世 奶奶:玉兰,70岁,独力抚养三个孙子 (chinesenewsnet.com)

“今天(2004年8月2日)到海艶;所在的高中爲她交学费。别的同学都在补课,由于没有交学费,当我进去的时侯,她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学校门口等我。在重新分的班级名单里,我们找不到她的名字(该上高二),也没有宿舍,昨晚上是和同学凑合着睡的。

走进校长室,慕校长说学校还没有减免学费的特例。当场慕校长从自己的身上掏出50元,说学校只能免100元(应该交650元)。我这次带的500元学费,是一美国朋友资助的。

海燕并没有特别的高兴,因爲她问我下学期的学费又该怎麽办?由于自己的叔叔在学校的食堂打工,在叔叔的帮助下,她可以在放学的时候在食堂打工,唯一的报酬仅仅是免费的一日三餐。

农村的孩子上到高中很不容易,更别说是孤儿,我们不想让她半途而费,再坚持两年,考上大学,形势就会好了。”

这是目前中国艾滋家庭的典型处境,而许多类似的故事,经过东珍在河南的工作人员一一发掘、查证,刊登在中国艾滋孤儿援助网站,向外界寻求协助.

一部影片感召而起的网站(chinesenewsnet.com)


中国艾滋孤儿援助网站,2004年8月在美国成立,由五个身居异乡的中国人联合组成。

李江琳,江西人,目前是纽约皇后区图书馆,国际资讯中心的活动策划,也是这个网站的发起人兼宣传。

何刚医生,河南人,纽约北岸医院驻院医生,负责捐款的收纳。

酒摄(笔名),在在乔治亚州从事电脑工作,义务架构这个网站,并负责管理。

杜欣欣,四川人,业余作家,在科罗拉多州从事电脑工作。她在今年夏天走访北京,与前东珍艾滋孤儿救助学校李丹接洽,促成了目前中美两地合作的援助模式。

海贝珠(笔名),北京人,业余作家,全职编辑,居住于西雅图。从今年五到八月,她参与编辑了电子杂志《新海川文摘》特辑:来自民间的人道关怀·艾滋病专辑(一)、(二)两期。随后她更进一步,将电子杂志实体化,搜集相关文章,共计八万多字,出版了一本艾滋专刊,将于今年12月发行。

网站的发起人,李江琳,1988年来到美国。她表示,在中国时对艾滋病了解并不多,只记得当时的报纸还有点幸灾乐祸,说是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导致这种疾病的蔓延,而中国是安全的.

在2001年,李江琳再度有机会接触这个话题。那年中国艾滋病研究第一人高耀洁,获得乔纳森曼奖,而中国官方也正式承认中国的艾滋病问题。(chinesenewsnet.com)

2002年,由于有一位熟识的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联合国的爱滋病高峰会,李江琳便邀请他到图书馆来,就中国爱滋病现况,做了一个专题演讲。(chinesenewsnet.com)

“也许因为是英文演讲,而且多数是中国官方的资料,反应并不热烈,只有二、三十人参加。”她回忆。(chinesenewsnet.com)

“但在去年,胡佳来纽约的时候,带来了一些幻灯片和资料,也在法拉盛图书馆办了讲座,因为有许多震撼人的资料,参与的人非常踊跃!”她兴奋地说。(chinesenewsnet.com)



李江琳认养的一个九岁的小女孩(图由东珍学校提供)

但在当时,李江琳说,她与多数人一样,关心的是预防及治疗方面的问题,还未开始注意爱滋病孤儿的问题。(chinesenewsnet.com)

而谈到“好死不如赖活着”这部描述河南爱兹疫情的纪录片,李江琳急切地说“当时我是少数知道有这部电影,而且在美国获奖的人。因为这部电影的一个制片人,是我的朋友,他寄了一份电影的拷贝给我。”(chinesenewsnet.com)

“我一看,就深深被吸引,而且看完后感觉非常难过…我问自己,这家人全死了之后,唯一剩下的这个女孩,以后怎么办?而当我想到这儿,我就自然开始关心爱滋孤儿的问题了。”李江琳沈思。(chinesenewsnet.com)

为了发挥这部影片的最大功效,让更多人重视这部影片,以及爱滋孤儿的问题,在此之后,李江琳与多维计画为这部电影做义卖,帮故事主角的马深义基金会募款,也帮助他的小孩。

“当时由多维出面制作DVD,透过报纸义卖。我则是到处写影评,来进行网路上的义卖。”她说。(chinesenewsnet.com)

义卖带来的思考

“我个人先买了100张DVD,想说如果卖不掉,就拿来送朋友,但没有头绪要如何卖。当时我的一个好朋友,何刚医生知道了,就说我来帮你。他立刻寄来一张支票,帮我分摊一半。”李江琳感谢何刚的帮助。

笔名“刀客”的何刚医师,由于本身也爱写作,在网路上认识了李江琳。他回忆起当初看这部影片的心情“我今年46岁了,看了这么多电影,只有这部电影让我从头到尾流泪…因为我也是河南人,影片的开头,她叫的声音是河南话,我一听,立刻眼泪就下来了…我到现在一说起这部片子,都还觉得很难过,尤其想到那些孩子......”(chinesenewsnet.com)

谈到河南的艾滋村,何刚气愤地说“我是河南医学院毕业的,这个事(卖血)的罪魁祸首就是河南省卫生厅长刘全喜!我非常了解这个人,我82年毕业留校,分配到第二附属医院当外科医生,当时他只是一个胸腔外科的副主任,没几年他就爬到副院长,副校长,再爬到省卫生厅…”“他是一个善于吹吹拍拍的家伙!他吹捧自己靠卖血帮河南赚了很多钱,带着十多个血液样本来美国做生意,但其中有四个有爱滋病毒。这可吓人了,连你这个卫生厅长带来的标本都这样,谁还敢跟你做生意?”(chinesenewsnet.com)

德不孤,必有邻。当时在网路上合力办义卖的,除了李江琳与何刚,还有自愿加入的杜欣欣及海贝珠,而她们,也都是受到同一部影片的感召。(chinesenewsnet.com)

“然后我们就开始在网路上到处宣传,像风华园、华夏文摘等等。但也不知道消息是怎么传开的,突然间就出现很多人询问我,想要购买。”李江琳回想当时的热烈反应。(chinesenewsnet.com)

让李江琳讶异的是,许多素不相识的网友,居然只凭着一篇影评,就完全相信她了。对此,何刚也说“有一个加州的女孩,只不过看过我在网上的几篇文章,她就相信我,给我寄来了500美金。她说,这些钱你们就拿去吧,我相信你们能把这些钱送给需要的农民。”“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他补充。(chinesenewsnet.com)

当然,有人支持,就一定有人浇冷水,何刚接着说“有人批评我是民运,说我夸大,我就拿美国、联合国,和中国的报告去堵他们的嘴。”“这些是少数的例子。但攻击我的,都是海外的华人,这让我很感慨…到底是几百万人的性命重要?还是政府虚荣的面子重要?我觉得,许多人把这种问题政治化了。还有的人连这部片子都没看过,就说这些人都是活该!”他不平地说。

第一批的100张DVD,三个星期就卖光了。根据了解,后来也有网友在加拿大、夏威夷办了放映会,而目前有人正在筹备德州与德国的放映会。(chinesenewsnet.com)

“多数买的人都感谢有人在做这件事,感谢有人让他们知道这个消息,我们也受到极大的鼓舞,发现热情的中国人还真不少!”李江琳说。(chinesenewsnet.com)

在第100张卖完,开始卖第二个100张时,李江琳和伙伴们开始计画着下一步。“我们在电话上讨论,是不是要把这件事扩大?”她说。

艾滋孤儿孩子们的画。(多维社)


一对一的认养协助模式(chinesenewsnet.com)

茫然的几个人,一开始不知道该怎么做,几乎天天都用电话讨论,最后决定要做一个网站。但是四个人中没有人懂电脑,于是,李江琳就在网路上大声求援,然后正好遇到酒摄,他喜欢摄影,也在从事电脑工作。酒摄免费提供了个人的网路空间,做了网页、也义务管理。(chinesenewsnet.com)

“当时我们觉得,认养小孩是国际通行的作法,而且也比较固定,是一种长期的帮助,可以分摊负担给每个人…但是不知道上哪去找小孩?正好,杜欣欣在网上认识了李丹,也到北京去与他谈过一次,所以就有了之后的合作。”李江琳说。(chinesenewsnet.com)

今年七月,杜欣欣回中国办事,也顺便在北京与李丹讨论这个计画。回想起当时,李丹说“我们讨论了这种一对一的认养协助模式,但在当时我还是把主要的心力放在学校上,只打算把这作为一种辅助的方式。但在8月份,我们与河南的关系彻底失败了,学校也再度被封了。于是就开始把这个方式作为目前的主体,而且我觉得这种方式有一个优点,因为我们的学校能帮助的孩子有限,可能就是几百个,但认养的方式,如果做的好,可以帮助几千,甚至几万个孩子。”(chinesenewsnet.com)

对于李丹,杜欣欣则说“他真的非常瘦,那天中午,他一直在说话,我买了水果给他吃,他都没有吃,我怀疑他那天中午没有吃饭?”“他应该是2003年可以拿到硕士学位的,但是为了艾滋孤儿的事,他放弃了学位,变成肄业…我觉得李丹是个很有理念的年轻人。”(chinesenewsnet.com)

分析起选择与李丹合作的原因,李江琳说“当时我们觉得李丹是理想的人选,不是因为他有名,而是因为他已经做了很多,而且他敢站出来。许多其他我们接触过的人,虽然有这个心,却不敢站出来。因为他们对海外总是有些顾虑,不知道我们背景,担心我们是民运。”(chinesenewsnet.com)

“我们也曾考虑过在香港的人选,但最后还是觉得合作者最好在国内。我们觉得有些事总不能老是透过香港或台湾,或是等着外国来做…这些小孩等不起呀!”她补充解释。(chinesenewsnet.com)

谈到现行的作法,李丹说“目前是我们到农村去与一些家庭谈,知道他们父母及孩子的故事,然后再透过不定时的走访,以及由邻居得到的证实,证明这个家庭的情况是需要协助的。我们把孩子的资料寄给李江琳,由她来宣传,海外希望认养小孩的人就透过网站与他联络,然后由海外或透过国内亲友寄支票、或转帐给我们。我们除了按时把钱带给孩子,也透过定期的回访,还有邻居的说法,看看钱是不是真的用在孩子的身上了。”(chinesenewsnet.com)

至于选择援助对象的标准,根据网站的公告,共有五项:1.年龄16岁以下的儿童和少年;2.父母死于艾滋病,或父母一方死亡;3.父母双方或一方感染艾滋病,失去劳动能力;4.父母双亡者优先考虑;5.已经由政府机构,或通过其他途径得到帮助的孤儿,不在选择范围之内。(chinesenewsnet.com)

此外,依照网站的规定,资助之学费以公立学校学费爲标准,如果资助方愿意资助特别学校的学费(私立学校,音乐,艺术学校等),或是额外的生活津贴,则由资助方决定。(chinesenewsnet.com)

由于网路上有传说,有些得到外界援助的的小孩,逐渐养成偷懒和依赖的心态,也不用心学习。对于这点,李丹承认“这种问题的确存在,比如说,南方有个人发动给孩子捐款,大概是每个孩子给了七八十块钱,然后他希望孩子能回信,却一直没有下落。他以为孩子没收到钱,就托人来问。结果家长说,你们就给这点钱,还想要我们回信?”(chinesenewsnet.com)

“重要的是沟通。如果只是钱,小孩子有时候并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帮他,而父母也会有吃大锅饭的心理,有时候就吃上这个艾滋病了。”他补充。(chinesenewsnet.com)

“我们每回都会告诉孩子,这些钱不是工资,也不是恩赐。别人给你钱,是因为他们爱你,希望你能成材。”李丹进一步说明他们的作法。

艾滋孤儿孩子们的画3。(多维社)



“对我是心理上的安慰”

芳芳小朋友:

你好,我叫彦彬,比你父亲年纪大,就叫我彦彬伯伯吧。我以前是北京人,现在家住美国。我有两个男孩,老大今年十四岁,已上高中一年。老二今年八岁,我没有女孩,所以很喜欢女孩子。 (chinesenewsnet.com)

我从一个朋友那里得到了你的消息,听说你爸爸已去世,家中有困难。看到你的照片,很喜欢。你长得很可爱。你有什麽困难?我很愿意尽量提供一些帮助。请你把每学期的学费单给我寄来,我会把人民币给你寄过去。

你能常常给我及我的家人写写信,说说你及家人的事情吗?这次我托我在北京的好朋友李伯伯给你先寄上200元。

彦彬

彦彬伯伯伯母:
你好,忙吧,全家人都安好。谢谢伯伯伯母给我的援助,接到您寄来的200元,我激动得哭了。我和你们素不相识,您能这样帮助我和我的家人,怎不让我感动呢

伯伯伯母你们远离家乡,还关心着祖国的孩子,你们的心真好。我一定好好学习,来报答你们的恩情。今年我家的庄稼收成不错,生活上还可以过得去,在经济上比较困难。但是爷爷奶奶从不让我耽误学习。我不惹他们生气,放学回来先做作业。作业完成后就帮奶奶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我们家事情很多一时也说不完,下次去信再告诉你们吧。我听您的话今后常给伯伯伯母去信问候你们及哥哥弟弟。一言难尽,下封信再谈。



伯伯伯母身体健康

您祖国的孩子

芳芳

彦彬(笔名)医师,北京人,目前与家人居住马里兰州。今年夏天,他由何刚医生那儿买了一张好死不如赖活着的DVD,看完后感触很大。后来,便与夫人商量,决定认养一个小女孩。他认为“一个月200元人民币,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一顿饭的钱,可以帮助一个孩子,对我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chinesenewsnet.com)

至于联络的过程,他说“我是经过email与这个网站联络上,他们寄给我小孩的资料,我透过北京的朋友给小孩寄钱。”“我知道小孩子接受援助,有可能会养成依赖的心理,所以我也只给他学费和一定的物质需求,而且一定要有收据。这种事,在任何系统里都会发生,我只把他当成个别的例子,不会是我优先的考量。”彦彬解释他的作法。(chinesenewsnet.com)

已有11个孩子被收养(chinesenewsnet.com)

“有个孩子叫雅丽,12岁,父母皆死于爱滋病。有一个老爷爷,脑子有问题。当义工到她家时,发现家里连被子都没有,最后是在田里找到雅丽的。爷爷看到这些陌生人,以为是来要债的,就开始哭,叫他们拿玉米去抵债…”李江琳回忆,当初她在整理这份资料的时候,眼泪就一直流下来。“这根本就不是童年!”她说

对于许多海外的华人,中国的农村,可能只是一个遥远的印象。李江琳接着说出自己的农村经历:

“60年代末,我跟随父母下乡,住在一个江西的农家里,村子里没有电,完全是原始的生活。那时我读初中,而那户人家也有一个女孩,跟我差不多大,但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没再读了。她们家还有一大串的弟弟妹妹,她是最大的。(chinesenewsnet.com)

他的个儿比我还小,但要煮全家的饭,洗全家的衣服,还要背弟弟妹妹。他们家还有一个妹妹,非常聪明,教他唱歌,一下子就能学会。但我们都觉得很可惜,因为她是生在大山里,如果是在城市,将来一定非常有前途。(chinesenewsnet.com)

生在那里,那边的人连自行车都没见过,能有什么前途?那边的小孩,在村子里大概读到五年级,就要去外村继续念中学。但因为太远,必须住在学校里,一个礼拜回来一次,不能照顾家里,还要自己带米带菜,所以村子里很少有人能上到中学的。”(chinesenewsnet.com)

“这些经验,到现在都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李江琳感伤地说。(chinesenewsnet.com)

李江琳本身也认养了一个九岁的女孩,名叫笑笑。对此,她说“我看这些小孩的照片,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眼神中的忧郁。他们的年纪都很小,可是眼神却和大人一样,好像经历过许多事。再看看我们自己的小孩,实在很心疼。”(chinesenewsnet.com)

“就好像当初录取我的教授,我来到美国,我后代的命运就改变了…那我们又为什么不也作一次别人的贵人呢?”李江琳问道。

艾滋孤儿孩子们的画2。(多维社)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统计,在2002年,中国约有七万六千名孤儿是因艾滋病所导致,占全国孤儿数之千分之五。而根据美国柯林顿基金会的估计,目前中国约有十万名艾兹孤儿。比较集中的地区是:河南、云南、湖北、安徽、新疆等地,这些也是中国目前艾滋病的高发病地区。(chinesenewsnet.com)

面对急速增长的数字,除了根本的艾滋病医疗及治疗外,专家也指出,忽视失学或失怙的艾滋孤儿,不但有可能引发下一波的艾滋病感染,更将形成另一种社会的负担。(chinesenewsnet.com)

对于艾滋孤儿的救援,李丹认爲,越早做,对他们的心理帮助越大。他举例,双庙村有一位叫李百万的艾滋病孤儿,今年14岁,患有严重的自闭症。父亲去逝后,几乎不再和同学说一句话。东珍纳兰研究所工作人员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助治疗,李百万不仅愿意与同学们交流,还在“神州5号”发射成功后,画了一幅主题爲“火箭”的图画,表示自己长大后要当一名科学家。(chinesenewsnet.com)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人力、及信用问题。现在大家愿意收养,很多都是因为相信我们个人,但还有许多未曾相识的人,他们不一定要相信我们。就算他们相信我,却未必要相信李丹。所以我们想先一点一点做,也累积我们的信用。”李江琳分析目前的打算。而由于信用是组织发展的重要关键,李江琳也希望将来能有律师或会计师能加入他们。(chinesenewsnet.com)

“我们现在有三个人,负责做这个事。目前最需要的,是公众的知晓。而当未来孩子的资料越来越多时,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李丹说明。(chinesenewsnet.com)

李丹认为救助这件事,按理说不应该是敏感的,但是目前在河南却是,外国的团体,只能做一些较不敏感的事,还要受到层层的约束,否则就会被赶出去。而对于这点,他说“因为我们是本土的组织,而且也从未想过要与政府妥协,他在怎么样也不可能把我们赶出中国吧?而且,只要我人在这里,就有一定的影响力!”(chinesenewsnet.com)

根据李江琳表示,目前网站已经有25个小孩的详细资料,而自八月到现在,已经有11个小孩成功地被收养了。她也希望从这个小小的网站、能引发其他人做更多的事,就像陈为军的影片触发了他们一样。(chinesenewsnet.com)

“我们这五个人,都已经为人父母。每次有人要认养孩子,我们都特别高兴,就好像又有一个我们的孩子得到了帮助!”李江琳开心地说。(chinesenewsnet.com)

“真想见他们一面啊!我常说,如果我们五个人有机会见上一面的话,一定要痛引一番…哈哈!”她大笑。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