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楼兰:“体育大国”与“大国体育”

送交者: 楼兰2004/08/24 4:14:6 [温柔一刀]

楼兰

每逢奥运会之类的国际体育盛会,世界各地都会有些体育迷和爱国者们比上场比赛的还忙乎,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美国和中国两个大国,雄心勃勃地注视着金牌之争,作为在美国的中国人或中国血统的美国人,更因双重身份付出双份关心。网坛上,也有人讨论中国能否算“体育大国”。

其实,所谓“大国”,是不能光以规模大小、数量多少等指标来衡量的。如果比较中国与美国,国土面积不相上下,在地球上都可算在“大国”之列。论人口大国,非中国莫属。而经济、产值、收入、科技、军事、教育等等时髦项目,美国的“大国地位”无可动摇。至于体育,自从中国重返奥运会等国际体坛,就把在体育上争当“大国” 作为突破口。因为在体育上出风头既声誉响亮,又没太多政治因素,也不需要雄厚基础巨大投资和长期建设,很符合想争“大”者急功近利的需要。不光中国,一些并不富裕却极渴望显示某种国威的国家(如一干前共产国家),都热衷于走体育争强之路。

这使我想起,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中国已经在争夺奖牌实力上显露身手。当年在美国和我同校念书的一位印度同学曾满怀敬佩地说:“中国人的体育很棒!”然后又补充说:“共产党国家的体育都很棒!”那时东欧共产党阵营刚经历了痛苦的“政治地震”,各国还是不忘派选手参赛,解体不久的前苏联是以“独联体”的名义出赛的,依然成绩斐然。我当时听了那印度同学的话觉着挺得意:体育出色,确实能为咱祖国争光,也让其他国家人民对咱中国人民佩服一把!

但有位前苏联同学就不以为然,他甚至不知道“独联体”的奖牌数超过美国中国位居第一。他从来不为 “体育强国”而狂热,因为他有几个童年朋友曾被选为运动员进行培训,训练和药物毁了他们的身体,不管出不出成绩,到了岁数就被一脚踢开。他觉得共产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事业,与其他事业一样充满假象,争了头名也并不光彩。其实苏联的全民体育根本不像美国这么普及和发达,多数苏联人也不像美国佬这般由衷热爱各类体育运动,因此配不上“体育大国”称号。

同样生长于社会主义国家,我那时明知道这叛逆的苏联同学有理有据,但心里却不肯认同。我还是更爱听那不了解“计划体育”真相的印度哥们的说法,盼望祖国(哪怕其他不行)起码在体育上尽早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好让其他弱势国家崇拜得五体投地!中国的十亿人民,恐怕也都做着同样的梦。

光阴如飞,转眼好几届奥运会过去了!这么多年生活在美国,目睹与“计划体育”完全不同的体制,算是体验了什么是真正的“体育大国”!

美国人把运动称作“玩体育”(Play Sports),管竞技叫作“游戏”(Games),点出了在其中追求的是趣味、娱乐、健身、刺激、挑战等人生享受。美国的体育爱好者们是真心实意地喜爱(Enjoy)体育运动,个个玩得不亦乐乎,迷得忘乎所以!体育在美国也开发成一项效益巨大的商业市场,而盈利又回馈给全民体育事业。美国的群众体育资源恐怕其他国家都难比拟,从中小学校到社区的运动场所设施装备,不仅无偿供青少年和民众使用,还常有免费课程比赛机会。那些孩子大人的业余体育比赛,都会像节庆般吸引当地居民踊跃出席,就甭说高水平的专业比赛能迷倒多少观众了!真有体育天分者,则不惜自己掏银子搭工夫进行专业训练,国家并不承包投资培养体育尖子。美国人就在这自觉自发的“玩体育游戏”中,玩出了迷恋体育的民族素质,玩出了货真价实的“体育大国”。

而中国人则说“搞体育”、“抓体育”、或“练体育”,让人想起“抓革命”、“搞政治”等沉重口号,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苦练精神,那这体育还有啥好玩的?怪不得中国运动员大多是来自农村或贫苦家庭、能吃苦耐劳的孩子,他们不是为了自己享受乐趣,而是被动地为了换取某种报酬而投身体育。中国和其他一些计划经济的国家,是由国家出资来培养运动员,像罗马尼亚、北朝鲜那样的穷国,都不惜血本要拿出几项闪光的体育成就,从而得到一些自我满足感。但这样的体育成就并不见得能促进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

想当“体育大国”之心太甚,没准反而会失去大国风范。像中国人对待足球的态度,就令人搞不懂!就是想靠体育争光,中国人擅长的运动项目多了,何必专拣“不开的水壶”去提?还有中国足球臭水平与高报酬的不成比例,更是中国体育走向市场化中的一大败笔,也是球迷们怨声载道的原因之一!

体育应该是项超越国界的趣味无穷又与经济收益挂钩的事业,但却别与政治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搅在一起。从当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乒乓外交,到如今把亚洲杯中日足球决赛演变成“抗日战场”,中国人心理上仍然笼罩着“体育政治”的阴影,从国家意识和观众素质上就达不到“体育大国”水平。

具有水平的体育观众,虽然也可以有自己最崇拜的体育队或运动员,但在观看比赛时,更注重欣赏其中体现的顽强精神和精湛技能,而非只顾输赢。无论哪国哪方选手取胜,都会公正地祝贺赞扬,尤其是对那些不屈不挠者!

在这2004年的8月,大家都盯着雅典奥运会争金牌破纪录的新闻时,有一条奥运小消息引起我的注意:“一如其他的「獎牌貧窮國家」,印度陸軍少校拉索爾昨為印度贏得奧運史上第一銀后,舉國若狂。拉索爾說,印度熱門運動是板球,若非奧運,許多人一輩子不可能接觸這許多不同的運動。 印度人口高居世界第二,現代奧運創始以來,印度僅曾得過三面獎牌(角力、網球、舉重),三面全是銅牌。”

读完这消息,我直想乐,同时也记起当年我那印度同学的话,尽管现在我连人家的名字相貌都记不清了,可我还真切地记得他当时的满脸真诚与崇拜。有人说那印度哥们是讽刺共产党国家,吃不着葡萄就嫌酸,真是因不了解印度文化而错怪了人家!

瞧瞧那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一百多年才三块奖牌还泰然处之,这种不吃葡萄也不嫌酸的祥和心态,大概来自他们的文化传统与宗教信仰。这些年来,我接触过一些印度裔,还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南亚人士,发现他们的处世态度大多冷静低调,不太炫耀声张,其实他们的内在上进心很强,聪明才智不输其它族裔。

若干年前,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们还为自己在学业上的出色表现而沾沾自喜,曾几何时,校园里优秀学生的桂冠却突然被一些印度人摘取。本来华人擅长的工程、电脑、信息等行业,也不知何时被印度人大举入侵。以往,中国从来没把这人口仅次于自己的邻国放在眼里,不声不响地,人家的经济异军突起。虽然体育成就乏陈可数,那瑜伽运动却悄然风靡全球,连好多老中都放着太极气功等国术不练而迷上了这印度操。……不可小看的印度人啊!更不可忽视的,是他们依然低调而谦卑。他们不是日本、美国、俄国、甚至韩国,体育的落后,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情绪。他们不会明目张胆野心勃勃地争当某种“大国”,而且清醒地知道,有些“世界之最”的“大号”标签并不光彩(比如“人口大国”)。

有人比较中国和日本,说是:单个来比,中国人聪明的可能更多,集体来比,日本民族却比中国人更团结。如果比较中国和印度,恐怕可以说:单个来比,中国人能干的可能更多,集体来比,印度民族却比中国人更清醒而冷静。从这角度来说,印度民族的风范倒很有些“大国气度”。

不一定你的国家大人口多,就得处处拔尖,更不必因输了某些体育项目就觉着脸面丢尽。想当“体育大国”,就得先以大国的气量来开展体育、对待体育,让人民都能享受真正的“大国体育”!

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给予中国一个充分展示“大国风范”的机会!是成是败,不仅取决于竞赛场馆的现代化程度、或参赛运动员获奖牌多少,更要看东道主在体育管理、支援服务、市场销售、媒体宣传、观众素质等各方面的水平。这些“软件”的提高,可不像建造“硬件”设施那样能突击快上,而需要花时间气力对各级人员(从上层官员到普通百姓)进行系统培训。四年光阴,转瞬即逝,北京奥运会能否在中国进军“体育大国”的路途中成为一个里程碑?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