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ZT: 张颐武:庸常岁月

送交者: 菊子2004/08/16 17:16:40 [温柔一刀]
回应 【沙林】不能忍受这样的导演:以为审美就是艺术,整个一代被误导了——中国文化界集体针砭张艺谋 by dok-knife 于 2004/08/14 11:40:30


张颐武:庸常岁月

文 / 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讨论武侠小说的文章,其中说这些小说往往忽略了深山修炼的过程,而渲染英雄出山后的辉煌壮举。这篇文章的作者感慨那些深山中寂寞庸常的漫长岁月里面的故事被忽略了,其实那里面的感受别有滋味,但没有人能够把这些仿佛没有意义的日子写好。
其实不仅仅是那些深山修炼的岁月平庸单调,就是功成名就之后的日子也免不了寂寞和平庸。对于英雄,壮举也不是天天有的。辉煌之前是平淡无奇,而一段辉煌过去,接踵而来的也是平淡无奇。更糟糕的是出山之后往往碰不到辉煌的机会,时间就慢慢流逝了。

古今中外,谁没有一段豪情,但壮志消磨的是大多数。多么不得了的大人物也会有无聊的感觉,曾经有书记载爱因斯坦晚年常常在普林斯顿的街上闲逛,相对论是遥远的过去了,不可能每天有一个像相对论一样的创见,还有许多日子要过。当然他还对于人类做了另外的贡献,如呼吁世界和平,但那瞬间的辉煌是再也不可能重现了。好多年以前,女作家黄蓓佳曾写过一篇小说,题目是《这一瞬间如此辉煌》,这个题目太好了,一瞬间的辉煌是人一生的亮点。马斯洛有所谓“高峰体验”一说,其实就是讲一瞬间的辉煌,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非常流行,友人许金生兄倡导最力,但“高峰体验”的瞬间之难得他也承认。有时候,我们无论怎么期望也得不到这个瞬间,或者可能和这个瞬间失之交臂。当年的革命小说,如《欧阳海之歌》等等,往往写一个青年渴望成为英雄,但无论救人参战都没有机会,难免急不可耐,于是乎领导教育他要安心工作。现在看香港电视剧《烈火雄心》,里面主角的故事其实和革命小说完全一样,也是渴望救人立功没有机会,领导也在教育他安心。这里的意识形态当然不同,但那种人生的处境其实一样。这些小说和戏里的人往往在最后得偿宿愿,但在人生里的我们大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辛弃疾的词描摹此种心态最为深入:“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这的确是人何以堪,辛弃疾虽然悲凉,但总有词留下,我们可能就一无所有了。于是,我们往往自己为自己创造一点点辉煌作为漫长人生的慰藉。一场盛大的婚礼,一回难忘的旅行,一次成功的联欢会表演……都会成为我们的辉煌瞬间,偶一回顾,就会浮想联翩。

王朔有一篇回忆《阳光灿烂的日子》拍摄过程的文章,其中一个场景让人难忘:“开机那天,按香港习俗,供了冷猪头、瓜果梨桃什么的,放了许多鞭炮,硝烟弥漫。那以后北京便禁放烟花爆竹了。女演员仍未定,拜四方时三个妞儿都上去一字排开。有这等胸襟,我是自愧不如。最后定了宁静。”宁静是我们都知道的大明星了,另外的两个王朔没有说,我们也不知道,而她们的那些付出和期待,那些幻想和希望,都同样真实,然而早已经不知所踪。造化弄人,开始时的失之毫厘,最后却差之千里。只有她们3个人拜四方时的那份命运的残酷和无奈化为了这么几行字,留在王朔的书里,被我们偶然读到。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