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话说吊汤

送交者: 贝苏尼2004/03/13 6:7:45 [治生闲话]


话说吊汤

楼下在说味精,听了有恍如隔世的感觉。我从来就没体会过味精的神通,出国后听说它声名狼藉,把最后一包用完就再也没买。几年前帮人一个小忙,事后朋友拿了一包味精一包榛子来谢。见那味精是500克装,在塑料皮下闪着幽幽的蓝光,吓我一溜跟头,连忙说:“不跟你客气,榛子收下,味精还是拿回去吧,我从来不用。”

但是,说我不重视画龙点睛也是不对的。每次请客,采买的第一样东西就是肉骨头,猪、牛、羊不拘;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骨头洗干净,放进汤锅炖上,才放心去准备其他。做菜的时候凡需要加水的一律用肉汤,果然增色不少。

有人笑话我是书呆子做饭,一开口就是 “书上说如何如何”,恨不得比较各种版本优劣,每道菜盘子上贴一张reference纸条。对此,我是甘之若饴,我行我素,凡有人问到做菜之法,就答之以“看书”二字。大部分人哈哈一笑,难得也有人听了我的话,实践检验的结果证明是真理。其实道理很简单,谁的“硬盘”里也没存着那么多菜,临请客翻翻菜谱就有了大概的主意。不论“物质”如何“极大丰富”,若没有“先天范畴”,肯定对满街的菜视而不见,转一圈还是空手而归。从此这二字真经不胫而走。

就说这吊汤吧,书上说,作为烹调原料的汤叫鲜汤(或高汤)。高汤分毛汤、奶汤、高级奶汤、清汤,其基础都是毛汤,即“以猪骨、鸡骨、鸭架子、碎肉头等为原料,也可以加适当的鸡、鸭、猪肉,对上一些水,上火煮开。撇去浮沫,再用小火煮几个小时即可”。(《中国南北名菜谱》,p.57,金盾出版社,北京:1988)毛汤不需要经过任何细加工,所以称之为毛汤。“毛汤用于制作一般菜肴。毛汤又分为两种:一种适用于制作家常菜肴,这种汤无出汤比例,甚至于可以随用随对水。另一种适用于制作高档菜,这种汤克适当用老母鸡、鸭子、肘子肉等制作汤原料,加水量一般应为原料重量的3-4倍。”(同上)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的高汤大概属于高级毛汤。因为我始终将“必须一次将水加足,不可中途加水”奉为金科玉律,扬言要来“蹭饭”的朋友可以放心。:)

不过,看书也有坏处,那就关键问题经常语焉不详,顾左右而言它。例如“鱿鱼卷的花刀究竟应该打在正面还是反面”的问题,就查了好多书都没有,最后还是问了专业厨师才得到正解。我甚至怀疑烹饪学校、饭馆老板跟菜谱作者出版社之间有conspiracy,关键know-how技术保密!难怪拙作中的“某君”要备了重礼,长途跋涉去见厨师,才能解决困扰多年的“煎鱼怎样才能不掉皮”的疑问。

关于吊汤的方法,倒是从来没有产生过怀疑,无非是哪天高兴了,试验一下奶汤清汤而已。这事儿要当“汉奸”也比较困难,盖他山无石,其奈玉何?外国书上说的还没中国详细,只在“老母鸡”一节中提到,“吃肉热水下锅,喝汤冷水下锅”,同样不能中途加水而已。

一日,却无意中得知“汤的秘密”。有朋友在旅途中碰见厨师,说起吊汤。厨师说,肉骨头要先在烤箱里烤一下,表面焦黄后再煮,才出味。这种方法从来没听说过,试验了一次,效果不错。现将其“量化”后码在下面,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带肉牛骨头约1公斤,切成2寸见方大块。预热烤箱至摄氏220度,将肉骨头放进去,烤约半小时。待表面焦黄后取出,放进冷水中大火烧开,转小火煮几个小时。

我用的是牛骨头,猪肉鸡肉亦可,但时间温度可能需要调整,非科盲们可以根据常量变量画出曲线,就不在这里罗嗦了。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