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奇女子刘曼卿及其所著《康藏轺征》节选

送交者: 愚人2004/02/08 21:14:1 [治生闲话]


灯下读刘曼卿《康藏轺征》,为其记实的细腻所吸引,且文多幽默生动之语,勾
    描出作者持节赴康藏的旅途中的见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有关当时康藏地方风土
    人情和处于敌对状态的汉藏关系的记叙。原书虽不长,因我时间有限,只能暂时
    植字一节,以饷网友。
    
    按:刘曼卿(1906-1941)者,父刘华轩,清末驻藏大臣联豫秘书,后任九世班
    禅秘书,母藏族,曼卿出生于拉萨。1911年夏,钟颖率两千川军入藏,拉萨大乱,
    西藏民军旋驱逐川军,刘家避难至印度大吉岭,时曼卿方六龄。刘父在当地开了
    一家小食店,曼卿帮助家里营业,颇黠慧。1918年,曼卿随父经海路入都,入学
    北京第一小学,易藏装为汉装,她天生聪慧,仅用半年时间便熟悉了汉文,且名
    列全班前矛。小学毕业后,她转入通州师范继续学习,毕业后,入道济医院为护
    士。因与包办婚姻的丈夫失和,离异。她志在“旨在回归西藏,提倡改良康藏
    女界生活,以期渐次促进于文明。”她的特殊出身决定了她日后承担起促成汉藏
    和解的特殊使命。
    
    1928年冬,达赖遣其驻五台山办事处堪布罗桑巴桑去南京揭蒋介石,鉴于语言不
    通,他偶闻曼卿通晓两族语言,乃聘曼卿做翻译,随其赴宁见蒋。在接见谈话过
    程里,蒋对曼卿落落大方的仪表和对藏汉语言翻译的精通大为赞赏。几天后,曼
    卿被委为国民政府一等书记官。
    
    1929年,汉藏因甘孜白利大金寺事件引起战争,藏军向四川边境巴塘进攻。中央
    政府虽暂时抚定中原,而虑英人挑拨,乃决定派代表团赴藏与达赖沟通,而南京
    殊缺乏人才,曼卿遂自抱奋勇,向长官古应芬请求任使节赴藏完成这一重要使命。
    国府批准了曼卿的要求。于是曼卿仅带了一个藏族随从,毅然西上,从当时尚无
    任何通往康藏公路的四川成都开始了她划时代的行程。曼卿时年仅24岁。
    
    曼卿在路途里历尽艰险,几乎丧生的情况下,与风雪斗,与缺氧斗,与可能伤害
    她生命的敌对的藏军斗,与在拉萨企图加害她的英国间谍斗,终于把中央的声音
    带到了十三世达赖和西藏朝野。达赖喇嘛破例为第一个女人摩顶。曼卿所过的地
    方,受到西藏人民的保护,她宣讲了中央五族共和的原则,为汉藏人民的友好作
    出了贡献。
    
    曼卿返南京后,受到民国朝野的热烈欢迎,政府褒奖备至,学界、女界、新闻界
    请她作报告,她在鲜花簇拥面前表现得很谦虚。后来,她把旅途日记整理成书《
    康藏轺征》,是书有孙科、林森、于右任题词或作序,高度地评价了曼卿的功绩。
    
    刘曼卿是当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使节,她是一个传奇的女子,她勇敢、机智,
    通晓汉藏和英、拉丁文。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又和康藏爱国人士一起发表支持中国人民抗日的宣言,奔走
    在西康民间鼓动抗日。1941年,不幸在英年因病逝世。
    
    曼卿的书主要由当时的新体文言文写就,用字准确,流畅,一个12岁才开始学习
    汉文的人,竟然能够在书中引用诸多中国历史典故,真愧杀了今天的中文系大学
    生。
    
    下面是该书第十九节:《巴安掌故》(巴安即今巴塘,在四川与西藏边界,越金
    沙江丹达岭与藏区相望,时在西康民军格桑泽仁部队的保卫下,终民军保卫巴安
    期间,藏军无法东侵康区南境)。此节记叙了清末川边大臣赵尔丰对康区改土归
    流的政策,对于研究赵及其改土归流活动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
    
    留巴安逾二十二日,见闻较详。巴安本称巴塘,在赵督时,为西康之首治,旧事
    新型,有足述者。
    
    巴安有鹦鹉嘴,为康人久要不忘之地。原清皇室凤全都护受命入藏,路出此间,
    流连不遽去,无端编练士兵,干涉地方行政,因之康人大起疑虑,由丁林寺喇嘛
    首倡,进围钦差行辕,幸当地正副土司以职责所在,出兵解救,得暂免于难。但
    限日离境不容逗留。凤全为避锋出走,故于次日率众出城,反旆回川。孰知喇嘛
    蓄怨未已,先一日在鹦鹉嘴,据险守隘,图谋袭击。凤至时,弹石齐飞,遂及于
    难,从者皆以身殉。后清廷闻讯,赫然震怒,即命赵尔丰、马维骐两将、率兵进
    剿,将丁林寺付之一炬,更乘势取消土司,实行改土归流。其他一切寺院,劫毁
    殆尽,亦云惨矣。今凤墓在成都北门外,与昭觉寺相望,或云系衣冠墓,因凤死
    后遗骸已不可复觅。康人因创伤痛剧,群归咎于丁林喇嘛,至今犹常指骂云。
    
    赵氏既威服全康,首即注意教育,设西康学务局于巴塘,聘四川教育界硕彦吴蜀
    尤先生主其事,就近设普通男女学校及喇嘛职业学校若干所,复在里塘、乡城、
    盐井(今西藏盐井县)、江卡(今西藏芒康县)、武成((今西藏贡觉县)、义
    敦(今属四川巴塘县)各地设立官话学校及小学、巴塘男校分高初两等、甲乙丙
    丁四班,女校同。并强迫青年喇嘛入职业校,教以土木工程,使养成技术人才,
    又设幼稚园以纳幼童。计学生人数,男子共四百余人,幼稚园二百余人,亦可谓
    极一时之盛矣。就学生徒除巴塘本地外,有由里塘、盐井等处升送者。凡在校一
    切消耗如饭食衣服等均由学校支给。待遇如此优渥,宜若踊跃从事,讵知一般士
    庶反皆踟躇不前,甚至有出资雇请贫人以为代替者。赵氏以为防范规避计,遂严
    查户籍,清点人口,有隐匿不报者,重惩勿赦,一面对于家中有子弟入学校者则
    予以免赋税之优待,又闻某次有一军人乘马撞乱学生行列,赵竟处该军人以重罚。
    余如看戏、看会学生均有优先权,而为家长者终不十分热心,足见创业始事之难。
    
    当时男女学生均着汉装,女子且留发辫着短衣长裙,男则戎装革履,因之西康青
    年遂渐与汉人同化。不幸赵氏事功初见端倪,而四川保路事起,全川扰动,赵氏
    在成都为尹昌衡所杀,此后康省建设事业,遂一败涂地,惜哉。
    
    (原载《红墙论坛》2004/2/9)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