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谈谈浮星槎的长文《隆兴和议》

送交者: 愚人2004/01/21 23:35:13 [治生闲话]


Iguana兄嘱我阅浮星槎的长文(见楼下),我因时间有限,只能大致看了一下,
不敢称评,只能谈点粗浅的认识,望Iguana兄和坛上诸君指正。

初看了一下,觉得作者花的工夫不少,在材料的汇集上也下了一番气力。

作者所想谈的要点是南宋的和战问题,这个问题自从宋以后,在史学界已经
讨论得烂熟,压倒多数的意见是主战,这个观点继承到现在,仍然是多数。
作者显然是持此观点的。如果作为现代人探讨这一问题,似应考虑得更全面,
比方经济、政治制度(作者谈到一些)、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兵制等等,
但遗憾的是,作者写作这些长文时,还是囿于“忠奸论”的立场。比方关于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和?是不是仅仅为了偏安、怕死,或者怕打下了中原以
后,钦宗接回来,他赵构的位置是否还坐得下去?

赵冀的《二十二史札记》关于两宋的和议问题说得比较切中,他认为南宋在
中原沸乱以后,宋政府元气损害得太大,北伐中原不是那么干吼几句口号能
够解决的。所谓北伐,恢复河山,不是简单指把敌人的军队打败了,还涉及
到在敌人曾经占领的地方从新建立自己的基层政权。事实上,金人南渡之初,
北方也不是到处都是金人,大部分地方是盗匪和地方自治组织,金人撤退以
后,接受少数地区的南宋政府始终没法建立起基层政权,所以这些地区旋得
旋失。金人不怕建立不起基层政权,至少在早期未汉化时如此,他的游牧军
队不是很需要依赖高度农业化政权所需要的基层政权组织,而南宋正好相反。

其次,为什么南方政权没法建立起刚恢复以后中原地区的基层政权,这个道
理很简单,需要焦裕录似的干部,而南方环境比较舒服,凑不起那么多干部,
这就是为什么,东晋北伐取得的成绩比南宋大得多,因为东晋时的江南才开
始开发,比南宋时南北差异更大。所以东晋时候有个姓刘的官就给桓温北伐
泼冷水。说大家都不想回去,不仅皇帝官们不想回去,就是老百姓只要有口
饭吃,也不愿回去,即使东晋时关于北伐都有这些活思想,那就更不用说南
宋了,只不过这些活思想上不了抬面。反过来,北方南下干部容易凑起得多。
道理还有一些,鉴于篇幅,不赘。

作者对李显忠似乎寄与很大的希望,我觉得李算不上什么将才,宋史对显忠
回护有之。李显忠破宿州时,欲私抢到的金帛,不拿来镐军,士兵心怀怨望,
和邵宏渊搞得很僵,所以才埋下了后来邵不施以援手,卒至大败。当然,这
也仅仅是个人因素分析,战争成败在不是压倒对比时,统帅个人素质,天时
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讨论李显忠究竟该不该赢,意义不是很大,即使李显
忠那回就算赢了,最终能不能直捣黄龙府还很难说,而且也不能全由生长与
深宫的孝宗的素质来决定。这样说吧,南宋最可能北伐部分成功大约在刘崎
顺昌、岳飞郾城之捷时,其他时候力量不足。

南宋军队虽然作为一只进攻严重不足的军事力量,但它的防御还是很出色的,
一点都不逊于唐、明,所以如果不讲大道理,冷静下来分析,应该是和为主,
兼以攻为守,把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硬撑过去,等待其内乱,再谈恢复。北方
游牧政权要么汉化,但汉化后会因迅速腐败而衰落,如金、辽,要么如蒙古,
坚持不或很少汉化,结果制度不能适宜农耕高级社会,最后还是完蛋。硬碰
硬在礼仪已经很成熟,又无先进的热武器时,差不多总是要败于北人之手,
所以赵冀注意到南宋领军的对是北人,如岳飞、李显忠等。你叫那些“搜州
宁”白白净净的书生去领什么军?吃得什么苦?我过去有个同学小柳,和我
一起出差,连馒头都不吃,偏认定要大米饭,更不用说窝窝头了,小柳浙江
湖州人也。你叫他们到中原打什么仗?更不用说派这些兵去漠北了,除非在
元末战乱中崛起的淮泗兵,在蒙古已经腐化的情况下,才横扫蒙古一部分。
汉人就应为吃得精,北伐过程里粮草成了大问题,而北方骑兵就没这么讲究,
可以想象一下,从统计角度看,谁更有战斗力?

最后,我谈点作者取材的问题,作者取材的周密《齐东野语》较多,但应分
清史料的坚实,因《齐东野语》中有一些材料经不起推敲,如其中的《赠云
贡云》。作者取材了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其特点是材料详实,但层次不
清,容易把写作的人引入异途。李心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用得很好。
其次,关于宋金和议问题,可以参考徐荣梓的《三朝北盟会编》,材料坚实,
《续资治通鉴》几乎一字不易的引用,但组织得太乱,前面说了,容易把人
引入歧途。我多少觉得作者是专门拣正史上不载的材料来写,而对真伪的鉴
定工作做得不多,不多的原因大约是因为先有一股情绪在写作(可以从行文
的语气里看出来)。可以借《宋史续资治通鉴》,现台湾有,北京图书馆有
影印本,这本材料很有意义。

当然,元人草草编撰的《宋史》本来就繁冗,而且南宋端平以后大量缺乏传。
许多大学者都曾想整理,但都没有最后成就。

总的将来,作者的文字不错的,能向读者阐明一种精神,这对目前缺乏历史
修养的青年人来说,是很难能可贵的。

(原载《红墙论坛》2003/7)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