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关于中元节与结夏安居

送交者: 青牛2004/01/14 23:52:32 [治生闲话]


读了名不符实的 愚人 大作中国传统节日一览,关于 中元节,有点意见。

中元节最初是从印度佛教 的 结夏安居 演变而来。

所谓的 结夏安居:

王景琳〈结夏安居〉(摘录自《中国古代僧尼生活》)

  夏安居从夏季的第一个月开始,时间为九旬,这是根据印度历法而定的。印度历法将一年分为三季,如果用中国古代历法换算,自十二月十六日到四月十五日是春季,四月十六日到八月十五日是夏季,八月十六日到十二月十五日为冬季。安居期在印度是九十天,正好相当于中国农历的夏季三个月。所以,汉化寺院的夏安居期也就定在夏季三个月,从四月十六日到七月十五日的这一段时间了。

  佛教规定夏季为安居期,与佛教的教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印度夏季有三个月的雨期,这一段时间正是万物萌发生长的时期。为了避免僧尼外出时会在无意之中伤害了草木小虫,犯了「杀生」大戒,违背了佛教大慈大悲的根本精神,所以,佛教规定僧尼在雨期必须居于精舍,不得外出,这样,既可防止伤生破戒,又可使僧尼有一个专心讲经修道的机会。

  安居生活虽然极为单调、闭塞、寂寞,但进入安居时举行的仪式却很隆重。四月十五日,也就是夏安居的前一天,寺里一早就挂出了「安居」的牌示。这一天,整个寺院都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知客知会维那及各寮堂负责人,忙着开列僧众名号、戒腊,并登记造册。知事则忙于清点人数。法堂(或斋堂)里香灯师正在为所有的僧众铺设蒲团。法堂正中上首,早已摆好一张方桌,上面供着释迦牟尼的小像一尊,或者供着写有「安居会上,中天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的牌位。佛像左边,准备了住持之座。前廊下桌子上,则摆上了韦驮天像。堂中央的小桌上,摆着筹盘、空盘。另外,在佛像、韦驮像、住持座前也都放置了一枚大筹,等着行佛时用。为了不致在第二天安居仪式上出现混乱,十五日这一天寺内还要专门请住持招集僧众讲习礼仪,使大家熟悉安居仪式的各项程序。

  四月十六日一早,安居期开始。安居仪式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到大殿拜佛。早粥后,随着三声大钟长鸣,僧众便齐集大殿烧香、拜佛。先由维那领着众人唱道:「释迦如来,结夏安居」,众僧随声而和。维那拈香,拜佛之后归位,僧众则齐声唱颂〈安居文〉:「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今依某某寺僧伽蓝大界内,夏三月结制安居。」连唱三遍,再齐诵〈大悲咒〉三遍,然后绕佛,绕佛归位念偈咒,向佛祖表心迹:「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略}

  安居期内,寺院中不但要每日按时诵经念佛号,还有讲经、讲律、讲论的习俗。一般情况下,经、律、论都由住持主讲,有时则由住持委托他人代讲。讲课地点设在法堂。

  寺院在安居期还多设有安居规约。安居规约要比平素寺规更细,如在讲课期间,僧人破了根本大戒、喝酒、与人争吵、诋毁讲法、诋毁法师或同学,都要被赶出寺院;倘有僧人不与众人共同上堂、三次不到或偷看其他书籍、打瞌睡、不用心听讲等等,都要被赶出讲堂或受罚。

  这样的安居生活经过三个月九十天,到七月十五日结束,这就是所谓「解夏」。「解夏」也像「结夏」一样,举行一番类似的仪式,要由住持向全寺僧众正式宣布「安居结束」。

  〔参考资料〕 《敕修百丈清规》卷七〈节腊章〉;《禅苑清规》卷三〈监院〉、卷五〈僧堂内煎点〉。
{抄书完毕}
=====================================

在古印度佛世,经过三个月的 安居,结夏那天,经常有很多佛弟子都有了成就,给佛陀印证。
所以,那天有一别称,叫 佛欢喜日。正如 愚人兄所言,七月十五,原本是个 认真,严肃的日子。来到中国,结合了儒家孝道,后来又加上民间传说迷信,终于演变成 封建迷信愚昧 的面貌。到了近代,还加上 铺张浪费污染 :(

从西方来的好东西,怎么到了中国,加上了 特色,总是要走调变味呢?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