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云姐好:)怎么在这儿您变家庭主妇了?转一包东洋辣椒粉给楼下的中国辣椒捧场

送交者: tiwen2004/01/11 21:15:27 [治生闲话]


七味唐辛子(上)

有一種日本特有的香辛料叫做「七味唐辛子(Shichimitougarashi)」;「唐辛子」者,辣椒也,所以一般七味唐辛子就被翻為「七味辣椒粉」。它在當初是以辣椒為主的七種香辛調和而成,因而得名。

辣椒是西洋人傳到亞洲來的;從台灣話稱辣椒為「番仔薑」或許可略知一二。辣椒是全世界使用得最廣泛的香辛料之一,其原產地是中、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島;據考證,在九千年前當地的人民就已經拿辣椒來做為藥用,以服用的方式來治療下痢和痙攣。把辣椒傳播到世界各地是始於哥倫布;1493年他在新大陸偶然發現了比來自亞洲地區的胡椒更辣,而且種類、色彩更豐富的辣椒,於是他就把辣椒帶回歐洲,並就此流傳到世界各地。辣椒被哥倫布帶回歐洲大約半個世紀(十六世紀中葉)內就已經傳到亞洲,此時是中國的明朝(所以可知四川、湖南吃辣椒的歷史其實頂多不到五百年)。辣椒是由西班牙人傳到日本的,但可能是先傳到中國再傳到日本,所以被稱為「唐辛子」的吧?

江戶時代寬永二年(1625年),一個叫做中島德右衛門(或稱「辛子屋德右衛門」)的人在江戶的藥研堀開了一家「藥研堀唐辛子本舖(以下簡稱為藥研堀本舖)」,開始調配販賣七味唐辛子。藥研堀位於現在東京的兩國地區,而「藥研」就是研磨漢方藥材,從地名可以很容易了解到,這一帶是醫師、藥店的集中地。當時想到「是否能把漢藥運用於一般的食生活上呢?」而被研發出來的就是七味唐辛子。那時候藥研堀本舖的七味唐辛子配方是:生的紅辣椒、煮熟的紅辣椒、山椒粉、黑芝麻、芥子、麻實、陳皮這七種「藥味(註.1)」。這七種材料中很多是對於感冒很有療效的,當時江戶的百姓大概是拿七味唐辛子加在熱熱的蕎麥麵上食用,利用有促進新陳代謝作用的辣椒來發汗驅寒以預防感冒,而且還有促進食慾和健胃的效果。在還不了解科學的道理的那個時代,七味唐辛子的出現這算是一種「醫食同源」的生活智慧吧。在開始普及之後,還出現了賣七味唐辛子的小販;他們肩負著有小抽屜的木箱在大街小巷走動,木箱裡面裝著已經磨好的各種材料,客人要買時再當場調配。

經歷了300多年,藥研堀本舖如今仍在東京的淺草守護傳統持續經營著。另外,也是從江戶時代就開始經營的七味唐辛子老舖還有兩家:長野縣善光寺前的「八幡屋礒五郎」和京都清水寺前的「七味家本舖」。八幡屋礒五郎創業於280多年前江戶時代的元文年間,至今仍是此地的名產。七味家本舖的創立則是350多年前的明曆年間(1655~1659年),原本是店名「河內屋」的茶屋,提供辣椒湯給進香客和修行者驅寒,後來乾脆製作七味唐辛子來販賣;七味家本舖至今一直是清水寺前眾多土產店中,人氣最旺的店家之一。

如果各位剛剛有注意到的話,藥研堀本舖的七味唐辛子雖然號稱有七味,但是兩種辣椒嚴格來說是只能算一味,所以其實是六味。事實上七味唐辛子也只是個習慣稱呼,每家業者的配方都不盡相同,也未必剛好七味。像八幡屋礒五郎的七種配方是紅辣椒、生薑、陳皮、山椒、黑芝麻、青紫蘇、麻實,而七味家本舖使用的是紅辣椒、山椒(註.2)、白芝麻、黑芝麻、青紫蘇、青海苔和麻實(如果兩種芝麻算一味,就也是只有六味)。從江戶到京都,由東向西七味唐辛子的配方漸漸從重視辛辣到變成重視香味;然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呢?

其實這隱含了日本關東、關西地區在食文化上的不同,或都可說是「蕎麥麵 (,音"soba",註.3)」和「烏龍麵(,音"udon",註.4)」文化上的不同。在江戶時代當時最庶民化的食物,關東是蕎麥麵,而關西是烏龍麵;蕎麥麵的沾汁(tsuyu)是濃厚的醬油口味,而使用於烏龍麵的湯汁則是重視昆布、柴魚風味的淡淡醬油味。要能搭配關東人喜愛的濃厚醬油口味,當然要藥研堀本舖那樣的辛辣配方才行;相對的,七味家的七味唐辛子使用了較多香味良好的香料,和注重香味的關西口味非常契合。所以結論是關東的重口味和關西的淡口味上的差異,導致了七味唐辛子配方上的不同。另外,雖然七味唐辛子這個名稱已經普及日本全國,但是在關東也有人稱為「七色唐辛子」。現在台灣的日本料理桌上也常擺有七味唐辛子,不過看起來都是用了大量辣椒的關東風產品。(右圖左邊是七味家的七味唐辛子,右邊是進口到台灣市售的產品,可以看出有很大的不同。)

註:
1. 在日文中把可以增進風味、刺激食慾的蔬菜和香辛料稱為「藥味(yakumi)」。
2. 七味家用的山椒是很高品質的,有自家的園子在種山椒,而且號稱「山椒長不好的話,就不掛暖簾(意即沒有好山椒的話,就不做生意)」,連「料理東西軍」節目也曾特地介紹、選用過他們的山椒;在他們的七味唐辛子中,也使用了高比例的山椒,所以呈現偏綠的色澤,也帶有濃郁的山椒香氣,是關西七味唐辛子的代表。
3. 在日本蕎麥麵的主要吃法,是把蕎麥麵條下鍋煮熟後撈起來,沾柴魚醬油食用。
4. 的中文翻譯「烏龍麵」是源自日語被台灣人走音誤讀,結果就這麼延用至今。而且在台灣即使是日本料理店賣的烏龍麵也幾乎都不道地(說好聽一點是本土化),既不用昆布、柴魚熬高湯,也不添加醬油,和日本賣的烏龍麵口味相去甚遠。

七味唐辛子(下)

前面提到七味唐辛子是以藥的出發點衍生出來的,以現代科學的角度去看它的話,其中的成份其實蘊藏了令人驚訝的許多營養素和療效。以下介紹一些七味唐辛子的配方中可能會出現的成份:


赤唐辛子
如前所述就是紅辣椒;它當然是七味唐辛子最重要的主角。辣椒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學名Capsicum annuum L.,原產於中南美洲;可使用的部分是果實。使用於調配七味唐辛子的辣椒是叫做「鷹之爪」的高級品種,據說是日本最辣的辣椒品種;相對於七味唐辛子而言,單單辣椒粉則稱為「一味唐辛子」或「一味」。
辣椒廣泛用於治療胃痛、消化不良、水腫、牙痛、痛風、感冒等疾病,而且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等豐富營養成份。紅辣椒含有一種叫做「辣椒素(Capsaicin;也稱為辣椒鹼)」的物質,是一種天然的生物鹼,為辣椒辛辣刺激作用的來源;它由於可以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會促進體內脂肪的燃燒,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讓辣椒成為減肥方面的人氣商品;此外,近年來辣椒素在癌症預防效果上的研究也相當受矚目。


山椒
芸香科(柑橘類都是芸香料)的一種植物,學名Zanthoxylum piperitum DC.,原生於中國(中國的花椒是相近的品種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min.)、日本等地;從繩文時代就已經被使用,據說是日本最早的香辛料。果實有辛辣味,葉子也有香味(日本料理常用山椒葉增添香味和裝飾,稱為「木之芽」);樹幹、樹皮也都有用處。
山椒果實在秋天成熟,裡面有黑色的種子;包裹著種子的外皮有特殊的強烈香氣,如果放到口中咬咬看,舌頭會麻麻的,那是因為它含有sanshool這種物質。只取果實外皮研磨成粉就是「粉山椒」,除了用於調配七味唐辛子之外,也常單獨使用於灑在蒲燒鰻上增加香味。它有溫中散寒、殺蟲(如蛔蟲)、治嘔吐腹瀉、健胃整腸、增進食慾、去濕、鎮痛等功效。


胡麻
中文也是胡麻,也就是芝麻;它是胡麻科植物胡麻的種子,學名Sesamum indicum L.,原產於印尼、熱帶非洲等地,早在三千多年前西亞兩河文明和埃及(英語的芝麻源於埃及語的"Sesemt")就有生產,據說是漢朝的張騫從西域帶回中國,所以叫做「胡麻」,宋代稱為「脂麻」,再演變成現在叫「芝麻」;大約是日本的奈良時代(八世紀)傳到日本。
以種子的顏色來區分有黑、白、黃、金芝麻四類,市面上最常見的是黑芝麻和白芝麻。芝麻的營養成份有一半以上為脂肪,其脂肪酸組成比例很好,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約佔45%、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約40%、飽和脂肪酸只佔10%,其中最主要的脂肪酸是亞麻油酸,這是一種人體不可或缺的必需脂肪酸,缺乏的話會讓體內一些荷爾蒙無法正常地製造;其他成份還有蛋白質、醣類、纖維,以及豐富的維生素B群、E和鎂、鉀、鋅及多種微量礦物質。
中醫典籍說芝麻有潤燥滑腸、滋養肝腎、烏髮﹑通便﹑解毒等功效;民間流行產後婦女要吃麻油雞的道理和麻油的亞麻油酸有關,它可以幫助產後婦女收縮子宮、排除惡露,還有麻油雞的高熱量、高蛋白質可幫助產後婦女調養身體。日本自古流傳著「胡豆昆(註1.)」的長壽食物的說法,其中「胡」就是胡麻;芝麻有豐富的維他命E,以及近來經過科學實驗發現芝麻中的「芝麻素(Sesamin)」,被認為具有抗氧化、保肝(排除酒精及化學物質)、控制血壓等功能。
黑芝麻和白芝麻都被用於七味唐辛子中,那麼它們在營養上有差別嗎?答案是黑芝麻鈣和鐵的含量遠高於白芝麻(每百克黑芝麻含鈣1456毫克、鐵24.5毫克;每百克白芝麻僅含鈣81毫克、鐵8.4毫克),也含有較多的粗纖維。


芥子
芥子是十字花科植物的芥菜(Brassica alba L. Boiss.或Brassica juncea L. Czern. et Coss)的成熟乾燥種子,前者一般稱為白芥子、後者稱為黃芥子。在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採收全株,曬乾後打下種子;生用或炒後用。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已有栽培,作為醫藥、榨油之用。歐洲和亞洲大約至少兩千年前就栽培和使用這種植物,中世紀的歐洲人常將芥子混入麵粉中製作麵包。
《本草綱目》記載芥子的功效是:「利氣豁痰,除寒暖中,散腫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腳氣,筋骨腰節諸痛。」芥子作為香料使用或作醬料供食用,可增進食慾、預防中毒。芥子含有大量油脂成份,在古時候有 "oil seed" 之稱,榨取出來的芥子油是重要的植物油之一;另外芥子含有以鈣(1700 mg /100 g)為主的豐富礦物質。


麻實
就是大麻的種子--沒錯就是大麻煙的大麻,學名Cannabis sativa L.。大麻為一年生桑科植物,生長於溫帶或熱帶氣候,數千年起就廣泛地被種植於亞洲和歐洲各地,在中國種大麻的歷史可能有四千多年,日本是從奈良時代開始栽培。大麻莖幹表皮的纖維就是麻布的原料,甚至麻繩、麻袋,乃至於造紙之用。麻實含有高蛋白以及不飽和脂肪,在古代中國是很重要的食糧,名列於五穀(註.2)之中。
麻實的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含量100克中高達將近30克,是芝麻的1.5倍;油脂含量則是100克中約28克。在中藥方面則被稱為「火麻仁」,其功效是潤腸通便,且又兼有滋養補虛的作用。麻實的油脂也用於油畫顏料或釉彩的原料。
不過大麻的葉和雌花含有一種THC ( Tetrahydrocannabinol ) 的成分,是一種具有迷幻效果的化學物質,能夠影響人類的神經系統,使人產生快感及奇妙的幻想,所以在世界上許多地方(包括台灣),大麻植物被定位為非法藥品、甚至是毒品。不過也有科學報導指出大麻對於一些疾病,如癌症化療傷害、青光眼、偏頭痛、關節炎、風濕症、癲癇、經痛及憂鬱症等多種病症具有顯著的療效。所謂毒與藥其實常常只是一體的兩面。


陳皮
漢藥中的陳皮其實就是曬乾的柑橘皮,且既然叫做「陳皮」,所以是經過陳年的比較好,陳年十幾年以上的陳皮據說很珍貴。用於七味唐辛子的柑橘皮是來自一種叫做「溫州蜜柑」的日本品種,不過也有一些廠家以「柚子(註.3)」皮替代陳皮。
《本草綱目》記載:「療嘔噦反胃,時吐清水,痰痞咳瘧,大便閉塞,婦人乳癰。入食料,解魚腥毒。」中醫用以治療胸腹漲滿、脾胃虛弱、不思飲食、消化不良、噁心嘔吐、咳嗽痰多、大便泄瀉、支氣管炎、上呼吸道炎等諸多症狀,亦解蟹毒。由於氣味芳香能健脾開胃,有些中國菜也會以陳皮入菜。
柑橘皮中含有檸檬油精(limonene)、生物黃酮(bioflavonoid)、果膠(pectin)等成份。有醫學研究指出黃酮是抗氧化物質,已知可以用來有效地預防乳癌,對於降血壓與利尿也頗具療效,並有抗蟲抗菌的功效,檸檬油精也有類似的功效;果膠則對於降膽固醇有好的效果。


生姜
「生姜」就是生薑。薑為薑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一般可供利用的是膨大成塊狀的地下根莖。原產於熱帶亞洲,三千多年前就有栽種薑的記錄,自古中國人和印度人都廣泛地使用它,現在是亞洲許多地方飲食生活不可少的要角;論語記載著孔子說:「不撤薑食」,可見孔子吃飯也少不了薑呢!
薑在醫學和飲食上的功用很廣。薑具有特殊的辣味及香味,用於烹調上可以去腥羶味、增進風味、提升食慾;像新鮮海魚只用薑絲煮湯就美味得不得了。除用在供調味外,新鮮、曬乾、炒製、醃漬、蜜製成薑糖等,都可食用。生薑含有蛋白質、糖、脂肪,以及豐富的薑辣素、天門冬素、揮發油、鐵、鹽、谷胺酸、絲胺酸、甘胺酸、維生素A、維生素C和澱粉等營養成份。
薑的辣味來自薑辣素,老薑的含量比嫩薑多,所以「薑是老的辣」。薑辣素對心臟及血管有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使身體產生溫熱的感覺,同時使汗毛孔張開、排出汗液,帶走多餘的熱量,並且將毒素排出體外。因此民間常用薑來驅寒(日本也是),治療受風寒引起的傷風感冒。此外薑也可以預防暈車、暈船,治中魚蟹毒、嘔吐腹瀉,健胃助消化,還有應用於許多民間偏方。


青紫蘇
紫蘇是唇形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學名Perilla frutescens Britton,原產地中國。之所以會叫做「紫蘇」的由來,據說蘇即舒也,因為可以舒暢行氣,加上葉子呈現紫色,故名為紫蘇。不過實際上紫蘇有紅紫蘇、青紫蘇等多樣品種,用於七味唐辛子的是青紫蘇。
紫蘇從葉子、莖,到種子都有藥效。紫蘇含有揮發油、紫蘇醛(其香氣的來源)、鐵質和各種豐富的維生素。紫蘇具有擴張皮膚血管、刺激汗腺分泌的發汗退熱作用,治感冒、風寒、咳嗽等症;其次它可治脾胃氣滯的噁心、嘔吐、妊娠嘔吐;然後它會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進胃腸的蠕動,故有健胃整腸,增進食慾之功效;再者,紫蘇有殺菌防腐作用,可治食用魚蟹所致腹痛、嘔吐或上吐下瀉,與魚蟹一起煮則可預防中毒或過敏。
在日本的飲食中常可見到紫蘇。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紫蘇梅吧,那是利用紅紫蘇賦予了紫蘇梅美麗的顏色和芳香的氣味。另外由於紫蘇可解魚蟹毒,加上濃郁的特殊香味可去腥增添風味,常用於生鮮涼拌料理中(如鰹tataki、涼拌竹筴魚等),或做為生魚片的配料。常搭配生薑使用。


青海苔
一般我們所謂海苔其實有數種,其中一種是青海苔。青海苔是綠藻中石蓴科 (Ulvaceae)的海藻,生長在岩岸、河口淺灘石頭上,採收季節是冬季到春初;而我們平常看到紙張狀、用於包壽司卷的海苔是屬於紅藻類。青海苔常是乾燥之後磨成粉末狀食用,像什錦燒(okonomiyaki)上面灑的就是青海苔。
海苔沒什麼熱量和脂肪,而其β胡蘿蔔素的含量極高,據說1公克海苔的β胡蘿蔔素含量和一個青椒一樣多。其他還有維生素A、B、C,以及碘、鈣、鉀、纖維素、葉綠素、蛋白質等豐富營養成份。食用海藻類攝取碘,來維護甲狀腺功能是我們一般眾所周知的,而近年來備受矚目的則是β胡蘿蔔素。許多研究指出β胡蘿蔔素可防止細胞的癌變,以及增強免疫功能,防止癌症復發;它是天然的免疫系統強化劑,可以增強身體的抗癌力量。

看了七味唐辛子的成份介紹之後,我們可以看出七味唐辛子的成份大都具有可以促進食慾、健胃整腸的功效,除此之外居然還含有那麼多的營養成份和各種療效,讓人讚嘆它還真是不簡單呢!

時至今日,七味唐辛子已成為日本人的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調味料之一。吃蕎麥麵和烏龍麵時當然少不了它,此外拉麵、溫泉蛋、烤雞肉串、火鍋類料理、燉煮類料理、醬菜、味噌湯、蘿蔔泥沾料等食物,視個人喜好都可以加。

從幾年前開始,有個因素讓七味唐辛子在日本的人氣又更上一層樓。日本有學者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辣椒所含的辣椒素會刺激人體的腎上腺,提高體內的脂肪代謝速度,快速地消耗熱量;在追蹤研究中又發現辣椒素可增加氧消耗、血中葡萄糖和胰島素含量,並且同時可以使肝糖、三酸甘油酯迅速降低;此外又有研究發現辣椒素可以促進脂肪分解而降低血脂肪量。於是日本就此掀起一陣「辣椒減肥法」的風潮(現在好像也有蔓延到台灣的趨勢),使用辣椒製作的食品大為流行,成為女性們的減肥聖品。

其中七味或一味唐辛子更是許多年輕女性隨身必備的。曾經看過報導這個現象
電視節目,許多日本年輕女性在吃東西的時候,會先灑上許多辣椒粉再吃。吃飯、吃麵時加辣椒粉是正常,上麥當勞吃漢堡也是先灑辣椒粉再吃;這不算什麼,連冰淇淋、蛋糕之類的甜點,也是二話不說、毫不猶豫、霹靂叭啦地灑得鮮紅一片的辣椒粉,然後談笑自若地吃下那一堆辣椒粉調味的甜點!這真是貨真價實的「辣妹」。如果只是單純的辣椒可能比較難以大量食用,所以據說七味唐辛子要比一味唐辛子更受辣妹們的歡迎;尤其很多高中女生必定隨身攜帶一罐七味唐辛子出門,甚至是用鍊子把辣椒粉罐子掛在脖子上。有沒有減肥成功我是不太清楚,不過倒是有很多人吃壞了腸胃,甚至嚴重到造成味覺障礙。

另外說個和七味唐辛子有關的事。日本有位漫畫家安達充,他有一部非常有趣的作品叫做「虹色唐辛子(Nijiirotougarashi,台灣翻譯為虹色辣椒)」。彩虹有七色,虹色唐辛子也就是七色唐辛子。裡面主要角色的七個兄弟(包含一個女生)依序是:長男名叫胡麻,次男是麻次郎,三男芥子,四男七味,長女菜種,五男陳皮,六男山椒。從作者有趣的安排,可以看出他們是以七味唐辛子的成份來取名的,雖然缺少了辣椒,卻有人名為七味,所以主角是誰已不言而喻;這七人中還有一個人的名字並不是七味的成份,也暗喻了他其實並非七兄弟之一(各位知道是誰了吧)。雖然不知道安達充的出身地是何處,不過從上面的蛛絲馬跡看來,我猜想他應該是關東地區的人吧?


1. 「胡豆昆」就是胡麻、大豆和昆布。
2. 依《周禮》所述,五穀是「麻、黍、稷、麥、菽(大豆)」。若是《楚辭》中則是「稻、稷、黍、菽、麻」。可以看出華北和華南的主食自古就有些不一樣。
3. 日本所謂的柚子是一種酸橙,不是我們中秋節吃的柚子。


七味唐辛子(續) - 黑七味

我前一陣子有關七味唐辛子的文章,獲得了一些朋友們的回響;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朋友Ann甚至很好心地寄了一包京都的「黑七味」給我。黑七味出自京都的一家老舖「原了郭(Hararyoukaku)」,店面就位在祇園的四條通路上,其創業時間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的元祿十六年(1703年),迄今剛好整整300年。當初創業的第一代老闆叫原儀左衛門道喜(姓「原」),是有名的「忠臣藏」赤穗四十七浪士之一的原右衛門的兒子;後來他出家後,號「了郭」,就是初代原了郭,傳到現在已經是第十三代了。

其實原了郭從創業以來的招牌商品是「香煎(kousen)」;所謂的香煎是類似中國的麵茶的食品,把穀類為主的各種材料炒香之後磨成粉就是香煎,食用法也是類似麵茶那樣以滾水沖泡來吃。初代原了郭曾拜一位當時著名的漢方醫師山東洋為師,學到了香煎的調製方法,並開設了這家店。香煎最常見的原料是米、麥,不過材料的變化性很大;像原了郭的招牌商品「御香煎」是放了茴香、陳皮等數種中藥材,從創業以來就廣受好評,甚至被皇室選為御用的店家。他們代代相傳的家訓是「把香味視為最重要的事來製作」,迄今仍然純人工細心地製作,並陸續還開發出「青紫蘇香煎」、「紫蘇酸梅香煎」、「霰香煎」等多種口味。

黑七味是第十代原了郭研發出來的產品,香味與辣味並重,現在也是原了郭的招牌商品之一。我查到了黑七味的成份有:紅辣椒、山椒、黑芝麻、白芝麻、芥子、麻實和青海苔。上個週末趁閒在家時,煮了「狐烏龍麵(註)」來試這包黑七味。黑七味看起來的確是黑黝黝的,而且不是乾燥的粉狀而是有點濕潤感,我推測是芝麻磨碎後油脂外露所致;一拆封一股濃郁的黑麻油香馬上撲鼻而來,再仔細聞山椒的香氣也清楚可辨。抓一小撮放在舌尖試味道--Wow!真是辣!不過那不是一般辣椒的辣,更正確地說是麻辣,我想是山椒的效果吧;舌頭接觸到黑七味的地方馬上麻辣一片,而且麻辣的感覺在舌頭上可以持續兩、三分鐘,不過入口的同時黑芝麻和山棷的濃厚香味也馬上擴散開來。

加了黑七味的烏龍麵我竟然覺得有些許的麻油雞的香味。它稱為黑七味,正是黑芝麻在色香味結構上擔任了靈魂角色,而山椒也是不可忽視的要角,黑芝麻的濃烈香味正需要山椒強勁的麻辣力道來匹配,達成嗅覺和味覺上的均衡表現。一樣是京都的七味粉知名老店,原了郭的黑七味和七味家的七味粉比起來,材料上多了芥子而少了青紫蘇;七味家的七味粉偏綠色(請參見下圖右側),呈現濃厚山椒香氣,口感溫和但不怎麼辣,而原了郭的黑七味是黑褐色(請參見下圖左側),兼有馥郁的黑芝麻和山椒香氣,口感是像中國的花椒那樣的強勁麻辣。雖說同樣是京都的七味粉,這兩者俱是上品,且各具特色,可說是很有趣的對比。

不過若是要搭配關西風清淡口味的料理,那我會選用七味家的產品,讓淡雅香味相得益彰;若是味道比較濃重的料理的話,用原了郭的黑七味正好去膩增香。這純粹是個人感覺,有機會各位自己試試看吧。感謝Ann的盛情,帶給我一場有趣的味覺探索之旅。


註:
1. 「忠臣藏」的故事發生於江戶時代的元祿年間。一位名叫淺野長矩的大名諸侯被江戶幕府指定為招待朝廷使者的負責人,卻在使者到達的當天,因為忍受不了另一位負責指導他的吉良義央故意惡整他,拔刀砍傷了吉良,時為元祿十四年(1701年)三月十四日;結果大將軍德川綱吉大怒,當天就叫淺野長矩切腹謝罪,後來還把他的領地赤穗藩沒收;可是吉良義央卻都沒被問罪。失去主家的淺野家臣成為浪人,其中有一些人想為主公報這不共戴天之仇,結果由筆頭家老(家臣首席)大石內藏助為首的47人,在元祿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凌晨攻入吉良府第中,並把吉良義央斬首去祭其主公。翌年二月四日46人被幕府判決切腹(有一人不在切腹之列)。後來這段故事被改編成歌舞伎「忠臣藏」,而廣受人民喜愛,迄今仍時常以各種形式的戲劇被上演。
2. 柴魚醬油高湯的烏龍麵上放一塊油炸豆腐,就是「狐烏龍麵」,日文原文唸作"kitsuneudon"。日本民間傳說狐喜歡吃油炸豆腐,因此得名。


阿德札記
http://home.kimo.com.tw/leejunder/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