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国际笔会与中国历史风云

送交者: 茉莉2004/01/07 6:0:44 [诺奖百年]





国际笔会与中国历史风云


茉莉


2003年11月,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召开网络通讯会员大会,成功地完成换届选举,选举出以文艺学博士刘晓波为代表的新一届理事会。这一事件表明,作为国际笔会的下属分会,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将遵循其总会的宗旨,在越来越多的中国自由作家陷狱的时候,以崭新的姿态,承担起捍卫言论自由和创作自由的重任。

由英国女作家道森·司各特于1921年在伦敦发起创立的国际笔会,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跨越五大洲、拥有一百多个分会、并享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类地位的非政府组织。八十余年来,国际笔会与中国作家组织的关系,呈现出时代和历史的风云变幻。


“中华民国笔会”为会籍而战


1930年11月,欧洲的天空笼罩着法西斯的乌云。在国际笔会的一些欧洲分会和作家面临纳粹威胁之时,中华民国笔会在上海成立。正如欧洲的笔会大都是由最著名的作家学者出任会长一样,中华民国笔会由前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出任会长。该笔会一直参加国际笔会的活动。但由于后来中国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该会的会务不得不停顿。

直到1950年,国民党政府迁台,中华民国笔会才在台北恢复组织,积极展开活动,历任会长有张道藩、罗家伦、林语堂等。三十年来,这个笔会由于有大批知名作家参与,无论在写作还是在翻译上,都有显著的成绩。但由于面临着中共的压力,他们后来被迫改名为“台北笔会中心”。

尽管中华民国笔会改了名字,中共仍然对他们在国际笔会里的会籍耿耿入怀,欲将他们逐出这个声名显赫的作家组织而后快。近年来,国际笔会每次年会时,中华民国笔会的会籍都被提出来讨论,那些来自台湾的作家代表被迫为他们的会籍而奋战。

在中华民国笔会不得不为自己的会籍而战之时,另一扎根台湾的笔会兴起。这个名叫“台湾笔会”的作家组织成立15年了,他们自称以“航向国际的美丽岛文学”为己任,力图与世界接轨。虽然这一组织自认代表台湾主流文化,并符合国际笔会所有的入会条件,但国际笔会拒绝这一组织入会。

文坛风波多。台湾的两个笔会因统独理念不同而互不卖账,香港的两个笔会也因港人和大陆人的原因分庭抗礼。五十年代初,在中共的作家组织尚未和国际笔会发生关系时,香港老作家黄天石等人组建了“中国笔会”,作为“国际笔会”的香港分支机构。后来,一个来自大陆的会员徐(讠于)断然退出这一组织,另组“香港笔会”,吸收那些以英文写作的中外作家参加。


“中国笔会中心”的尴尬


最早和国际笔会发生关系的“中共作家”,大约是蒙古族作家、翻译家萧乾了。1939年,箫乾赴英留学,作为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和剑桥大学的讲师和研究生,他加入了国际笔会伦敦中心。此后过了近半个世纪,共产党中国的作家才和国际笔会发生组织关系。

那是文革过后那一段“万废俱兴”的时期。在著名作家、翻译家叶君健等人的推动下,1980年4月,“中国笔会中心”在北京成立,会员有全国知名作家64人,选出巴金为会长,冯牧为秘书,并申请加入国际笔会。同年5月,叶君健等人参加在南斯拉夫举行的国际笔会年会。在这次会议上,中国笔会中心被接纳为国际笔会下属会员。由于中国幅员广阔,作家众多,除了有全国性的“中国笔会中心”外,作家们又于1980年底相继成立了“上海笔会中心”和“广州笔会中心”。在1981年国际笔会哥本哈根年会上,这些地方笔会被接纳为国际笔会分会会员。

叶君健等老一辈知名作家,在八十年代初期努力和国际笔会建立联系,希望给中国作家开辟一条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同时,那些受过西方文明熏陶、又经历过文革磨难的老作家,他们认同国际笔会的自由理念。叶君健曾在1983年写的一篇《访问美国笔会中心》的文章里,记叙他在纽约格林威治村访问美国笔会中心的所见所闻,对美国笔会保护本国作家的创作自由,并关注外国受迫害作家的工作,颇有赞赏之意。

最初,国际笔会接纳来自共产党中国的笔会时,没有其他任何笔会提出异议(只有两票弃权)。在中国八十年代初较为宽松的政治气氛中,国际笔会对中国作家入会充满了期待,他们特别重视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大国,加入国际笔会所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因此,当时的国际笔会对中国入会的欢迎和祝贺是真诚热烈的。

然而,共产党领导下的官方作家组织,和国际笔会保护作家人权的自由理念,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因此,国际笔会和中国笔会的蜜月期,注定不可能太长久。在八十年代初,中国笔会代表在参加国际笔会会议时,还可以堂尔皇之地发言,例如,当笔会讨论“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对文学的威胁”,当人们一致谴责苏联、古巴之类的共产党国家囚禁作家时,中国笔会代表可以回避这一类“资产阶级自由化”话题,而大谈“世界和平与创作的关系”以代替之。

但后来的情形,就发展到中国笔会的代表无法装聋作哑的地步了。国际笔会的宗旨是“为言论自由而奋斗,并积极保护作家免受极右的或极左的当局的压迫”,在中共当局公然向学生和市民举起屠刀,一批又一批的知识分子因言论和写作陷狱之时,国际笔会就不能不一次又一次地发出愤怒的谴责之声。面对抗议,参加国际笔会活动的中国代表,其官方身份就很是尴尬。

据说,中国笔会的代表在面对他国笔会提案“要求中国政府停止迫害作家”时,一律投反对票。尽管一些代表私下都表示,他们在内心里其实是支持这种提案的,但他们怕回去遭殃,因此只能按中共当局的口径投票。到后来,中共官方也明白了国际笔会的真正性质---一个具有战斗性的为作家自由权利抗争的国际团体,明白凭着自己恶劣的人权记录,在国际笔会只有经常被谴责的份。

此后,中国笔会后来就不再积极参加国际笔会的活动了,也多年不交会费,其会籍处于“休眠”状态。不承担国际笔会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但笔会这块招牌还是很有价值的,例如,王蒙等人就把“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的头衔放进自己的履历里。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异军突起


在中国笔会沉寂之际,由海内外作家联合组成的“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异军突起。2001年,流亡国外的一批中文作家创立了“中国独立作家笔会”,由流亡美国的著名作家刘宾雁和郑义担任
正副主席,《倾向》主编贝岭出任执行主任。这个笔会一产生便获得国际笔会的热情接纳。在伦敦举行的第67届国际笔会代表大会上,该笔会被以高票通过,成为国际笔会的下属分会。 为了表示对中国独立作家笔会的认同和支持,国际笔会中的一批著名作家和诺贝尔得主,自愿成为中国独立作家笔会的荣誉会员,

一个成员分散在海内外各国,没有资金、也没有人专职运作的组织,想要有所作为是很困难的。为了使笔会不至于自生自灭,为了不辜负国际笔会和受迫害作家的厚望,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决定进行换届选举。这次选举利用网络之便,成功地召开了通讯会员大会,选出由刘晓波、蔡楚、万之、孟浪、茉莉、余杰、廖亦武等人组成的理事会。

在这次换届选举进行过程中,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同步展开营救狱中作家杜导斌的积极行动,并通过国际笔会动员世界各国笔会加入声援,征集到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等一批国际著名作家的签名。这个新型的笔会将在中国知识分子争取言论自由的抗争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拭目以待。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