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清初豪门:礼亲王代善和英亲王阿济格的两家惨剧

送交者: 草虾2004/01/25 4:51:41 [矛盾江湖]


清初豪门:礼亲王代善和英亲王阿济格的两家惨剧

[1]清朝的前八后四共十二家铁帽子王
乾隆四十三年,高宗为了褒扬八家入关有功的王爵,恢复礼、郑、睿、豫、肃、庄六亲王,克勤、顺承两郡王的原封号,并决定其子孙可以"世袭罔替",俗称"八家铁帽子王"。
八大铁帽子王分别是:
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长子(代善之孙杰书袭爵后改号康亲王,就是韦小宝的把兄)
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三弟舒尔哈齐之子
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
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
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
庄亲王硕塞、皇太极第五子
克勤郡王岳托、礼亲王代善长子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礼亲王代善第三子萨哈林之第二子
清中后期,乾隆封康熙十三子怡贤亲王允祥,同治封恭亲王奕訢,光绪封醇亲王奕言寰 和庆亲王奕劻 ,亦为"世袭罔替"。所以清朝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
清初的英亲王阿济格、努尔哈赤十二子,以谋反罪被处死后,子孙不能世袭王爵,所以不是铁帽子王。
由此看来,电视剧[雍正王朝]真能胡说,八王进关那段,将铁帽子王爷的说法提前了五十年。雍正做了十四年之后再过乾隆四十三年,才有八大铁帽子王的封号。
[2]礼亲王的惨剧
礼亲王代善本是努尔哈赤长子,让位给四弟皇太极有功,在清初的地位极为尊贵。虽然他自己无心称帝,却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之争中却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所以他一门之中有三个铁帽子王,甚为了得。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突然驾崩。满洲的贵族王公迅速地分成两党,参与争夺新的皇帝宝座:一方以睿亲王多尔衮为首领,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弟弟,主要军事势力为正白、镶白旗,成员有多尔衮的同母兄弟英王阿济格及豫王多铎等人;另一方的首领则是肃亲王豪格,他是皇太极的长子,掌握正黄、镶黄两旗的军事实力,同党诸王有索尼、鳌拜等人,在人心所向及军事实力方面占压倒优势。还有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及资历很深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他们都是没有争位之心的中间势力。索尼等人提出要立豪格为新皇帝,发誓死生一处。豪格托人拜访尚在摇摆的济尔哈朗,说:“两旗大臣决定立我为君,需要你发话支持!”济尔哈朗当即表示:“我也是这个意思,但要与九王(多尔衮)商议。”代善老谋深算,默不作声。阿济格则向多尔衮下跪说:“你应该马上登临皇帝大位。”足智多谋的多尔衮长于审时度势,没有立即应允。
  皇太极死后的第四天,多尔衮召集诸王大臣在沈阳的崇政殿议立新君。当天黎明,皇太极当年统帅的两旗大臣在大清门盟誓,派精锐护军包围宫殿,如遇情势变化,准备立即动手。宫内气氛紧张,多尔衮向黄旗大臣索尼征询嗣君人选,索尼非常干脆地说:“先帝有皇子在,必须立其中的一个,其他我就不知道了!”礼亲王代善突然举荐豪格说:“先帝的长子,理当继承大统。”济尔哈朗赞成代善的提议。
豪格一介勇夫,想起他父亲皇太极登基时的往事,表演我辞众劝的把戏,于是一葫芦画瓢谦让推辞说:“我福小德薄,不能担此重任。”多尔衮随机应变,马上抢过话题说:“诸位王爷说得都有道理,但虎口王(豪格)情愿退出,没有继承大统的心愿。”阿济格、多铎一看时机已到,马上进言:“请睿亲王登临帝位。”代善一看情势不好,接着说:“睿王要是答应接任帝位,那是我们国家的大福,要不就该拥立皇子。”代善话中的重心是要拥立皇子,但两白旗的王爷一见代善不再坚持拥立豪格,马上提出附和:“肃王当位,我们这班人就没法活了!”多铎也乘机提出:“立我也行,要不请礼亲王承继大统。”多尔衮还是希望自己掌权,否定了多铎自立的建议。这时代善说:“我已是白发苍苍,哪有这番心思。”说着退出议事厅。
在这关键时刻,皇太极生前的心腹将领们,佩剑闯进议事大厅,向着多尔衮嚷道:“我们这班人,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要是不让先帝之子承继大业,我们宁愿跟着先帝一起走!”以命相拼,剑拔弩张,随时有血流成河的可能。多尔衮权衡得失,采取稳定局势、分步揽权的策略:排斥豪格,自掌实权,找个陪衬。他向诸位王爷宣布说:“立先帝的第九子(福临)为嗣君,我与右真王(济尔哈朗)分掌兵力,左右辅政,(福临)年长之后,当即归政。”福临为孝庄皇后所生,当时只有六岁。这虽是个折中方案,但多尔衮实际掌握朝政大权,而双方再也没有理由兴起大浪。于是立福临做皇帝已成定议。
但是,代善的次子硕托(贝子)、孙子阿达礼(郡王),这时看出多尔衮想当皇帝的举动,自己想找个参天靠山,就到睿王府拜访多尔衮。多尔衮假装拒绝,暗地里仍在窥视代善的风向。硕托带着侄子阿达礼去见父亲代善,提出请睿王“正大位”。代善听后十分生气,骂声“畜生自招灾祸”,立即将自己的两个骨肉交给多尔衮,要求以叛逆论处。
多尔衮一见自立皇帝已不可能,不如乘此让反对派吃个定心丸。在事发的当天,立即将这两个多事的王爷送往法司,以“扰政乱国”的罪名双双缢杀,连阿达礼的母亲及硕托的妻子也被绞死。杀戮拥护者,细细琢磨其中的奥妙,大有幕后文章。从代善来说,表明他对皇太极的忠诚,也披露他反对多尔衮自立为帝的心扉。从多尔衮的角度思索,既可以理解为用人家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即牺牲心腹小卒能保住自己辅政的位置,也可以看成是对礼亲王代善的穿心箭矢,因为他在关键时刻支持豪格,没有拥护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

[3]英亲王的惨剧

努尔哈赤的宠妃纳喇氏阿巴亥生育了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十五子豫亲王多铎。阿济格于天命十年以功封贝勒,崇德元年以功晋武英郡王,顺治元年晋英亲王。

顺治七年十一月,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医治不得要领,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享年只有39岁。多尔衮弥留之际,他的同胞兄长阿济格当时在他身边,两人有过密谈。多尔衮刚一断气,阿济格立即派自己统帅的三百骑兵飞驰北京,颇像发动军事政变的动作。大学士刚林身为多尔衮的心腹,洞悉此中底细,立即上马飞奔进京,布置关闭城门,通知诸王做好防变准备。

顺治帝听从王爷们的建议,先将三百飞骑收容在押,诔杀殆尽。再等多尔衮的灵柩进京时,立即将护送的阿济格收捕幽禁。追尊多尔衮为义皇帝,庙号成宗,举行葬礼依照皇帝的规格,埋葬在北京东直门外(今新中街三条3号附近)。

顺治八年阿济格在监狱中企图举火,被赐令自尽,子孙降为庶人,寻以其次子傅勒赫无罪仍入宗室。

阿济格之死就是顺治帝开始剪除多尔衮的嫡派势力。盘整数年之后,犹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从此开始清算多尔衮,掘墓鞭尸,锉骨扬灰。

乾隆四十三年将阿济格的后人各支入宗室。其历代封袭如下:

阿济格,太祖第十二子。崇德元年晋武英郡王,顺治元年晋英亲王,八年处死。

和度,阿济格第一子。初封辅国公,顺治元年晋贝子,三年卒。
傅勒赫,阿济格第二子。顺治二年封镇国公,八年以父罢黜宗室为庶人,十七年卒。十八年复入宗室。康熙元年追封镇国公。
楼亲,阿济格第五子。原封亲王,以罪削爵赐自尽。

绰克都,傅勒赫第三子。康熙四年封辅国公,三十七年革退。

普照,绰克都第八子。康熙三十七年袭辅国公,五十二年革退。雍正元年以功复爵,二年卒。
经照,绰克都第九子。康熙五十二年袭辅国公,雍正十年革退。

璐达,普照子。雍正十年袭辅国公,乾隆六年卒,谥号恭简。
九成,经照子。乾隆十一年袭辅国公,二十六年革退。

麟魁,璐达第一子。乾隆六年袭辅国公,十年革退。
谦德,九成第四子。乾隆二十六年袭三等镇国将军,三十二年卒。

《啸亭杂录》中说:“武英亲王府在东华门,今为光禄寺衙门。”此地原为明代光禄寺,英亲王阿济格于顺治初年人关后以此为府。顺治八年被处死,其地又为清光禄寺衙门。英亲王府址60年代尚有遗存,今皆无。在今北京市第27中学,北京市东城区智德前巷11号。


[4]题外话:
看到有些网友谈论‘我大清英亲王’,其图羡富贵之心跃然网上。且不说你们把野蛮的满清殖民政权称为我大清乃是何等的无耻,如今单说你们,只知道人家祖上曾经阔过的,却不知人家多少代人的血光泪影?估计这样的名利之徒不会去查英亲王的家谱吧?所以翻出这些史料,特别是礼亲王代善和英亲王阿济格的家族悲剧,给与你们的忠告:

为专制势力效忠的无耻之徒,能有几个好下场?
须要退步抽身早!

出身于专制体系本是没有办法的经历,但是不要以为自己是专制的产物就要助纣为虐。不信且回味上文,礼亲王是皇太极的大哥,英亲王是皇太极的爱子,他们都免不了像蚂蚁一样被专制势力捏死,何况小爬虫们呢?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