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旧文: 民族象征与民族心理

送交者: 寒江月2003/12/19 13:17:16 [矛盾江湖]


何为“民族象征”?先得说什么是“象征”及其心理作用。

简言之,“象征”是“从具象到抽象的桥梁”,即“以具体的事物导向抽象的概念,观念或情感 ”。“象征”中的那个“实物”只不过是一个“道具”,其用途是引起人们对抽象概念,观念的联想或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费那道事干吗?直说不就得了? 非也非也。“语言”乃“意识”层面的东西,只能达到理性的层面,离“无意识”的层面还远着呢。 而我们行为的动机可是“无意识”里的。“无意识”可不跟您将道理,那是一片黑乎乎的大海,深不可测,要想知道里面藏了些什么,得靠 “意象”(image)而非语言。各位梦周公时,大约“夸夸其谈”的时候不多吧? 大多数是一串串的“图像”,象一部无声电影。对这部无声电影的分析和破译就能帮助各位了解自个儿藏在“无意识”里的是什么东西,从而对自个儿的行为动机有所了解。

这个道理也可以从个人推理到整体,个人有个人的“无意识”,整体也有整体的“集体无意识”,而一个民族,当然也有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同理,通过对这个民族的“集体象征”的分析,自然也对 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有所了解,从而明白其集体行为的动机与原因。

咱就从几个基本“民族象征”说起。为了make sense, 捎带跟美国的“民族象征”比较一下,一比就看出不同来了。声明一点,按照我家“祖师”制定的原则,只“描述”,不“评价”,比较只反衬双方的不同,而不是证明好坏。

1。“母亲象征”(Mother symbol)
说起来,不知各位大拿有没有注意一个事实:49年前后,咱们的“民族象征”是不一样的。严格说来,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还没变(我说的“中华民族”指的是“人”,不是“国土”,“政党”,“政府”), 还是“龙”。不过,这条龙以前是皇权的象征,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特色,皇权即国家,因此“龙”也是国家的象征,瞧瞧故宫里到处都是龙就知道了。而且,那会儿“龙”可是皇帝专用品,平民百姓在家里装饰一条龙可是要掉脑袋的。

“龙”是男性象征,其中有强烈“男根崇拜”的痕迹,也就不必多说了。当“龙”作为一个整体象征时,“男性特色”是受到推崇的,与“男性特色”有关的“强梁文化”如粱山好汉也为社会心理所接受--虽然不为王权接受,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也算是个“共识”, “揭竿而起”,“扯旗造反”,“杀了皇帝老儿”还是可能的,要不中国历史也不会有那么多次的改朝换代了, 包括49年的那次,不也是一次“扯旗造反”吗。

49年之后,不知何时起,“国家象征”变成了“母亲象征”,后来,连“党”的象征也成了“母亲象征”,换句话说,“国”与“党”的象征重合了,与“皇帝”与”国家“的象征重合是一回事。由于“象征”是对“无意识”的改造,而“无意识”又控制了“意识”与行为,多数中国人分不清“国家”,“政党”,“人民”也就不奇怪了。最重要的是,这象征的内容从“男性”变成了“女性”。而与男性象征相关的文化心理和行为也就退居其后,“强梁文化”所代表的“反抗”也不再为社会心理所接受。

“母亲”是个挺多面化的象征,在世界神话史和宗教史上,“母亲”是个人类共同的象征(Archtypal symbol)。但“母亲”的象征并非完全是正面的,严格说来,“母亲”是个“复合象征”,有“关爱”,“生殖”,“保护”,“家园”等正面的含义,也有“控制”,“威严”,“刻毒”的含义。这可不是我杜撰,还记得“山海经”里是怎么描写咱们中国传统的“母亲神”(Mother goddess)“西王母”的吗?不仅形象不佳,从“西游记”里的描写来看,性情也不怎么样。较早的母亲神形象还有古代巴比伦的“创造神话”Enuma elish里的提亚玛(Tiamat), 她代表“咸水”--海水,她不仅生了神(god), 也生了魔(demon), 而且使两边激战--从此可见“母亲”这个象征所代表的两面性。

“母亲”所代表的“女性象征”成为当代中国的主要象征后,对民族心理有巨大的影响。首先,“国家”/“政党”与“国民”的关系成了“母子”关系,即“尊卑”关系。这种关系经过几十年的反复灌输,已经进入了国民意识。 它造成的结果,是国民个人对自身责任的放弃。事情不对头,让“母亲”去处理,自己不必出面有所作为。看看国内个大网站里的网民对贪官,社会黑暗面的评论,常见的是诸如“领导为什么还不管管”的议论,仿佛与己无关,就反映了这种心态。

而且,神话的“龙”变成了拟人的“母亲”之后,对“母亲”的任何反抗乃至不敬都容易触动人类深层心理中的“弑母/弑父禁忌”,而产生诸如“母亲打孩子,打是为了爱”的联想。“屠龙”是英雄行为,“弑母”可是个禁忌,而且在深受儒家道德规范影响的中国传统心理中是个天大的禁忌:“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嘛。然而,“弑母”或”弑父“又是世界神话的主题之一,它象征着个人对权威的突破,没有这个突破,个人心理不会长大,更不可能成熟。这是另一个话题,另文聊吧。

比较一下美国的国家象征。 美国佬把自己的国家不叫Motherland, 叫Homeland。这个国家象征反映的不同民族心理是:美国人把自己的国家等同于自己的家,而非“母亲的家”。在自己的家自己是主人,是要对自己的家负责的。“母亲的家”可不一样,各位如今回家探亲,会对父母的家说三道四?心理上有种“疏离感”:不是自己的家,我无权说三道四,由它去吧!对环境的破坏,道德的沦丧,虽有多种原因,这种“不是自己的家,不必操心”未尝不是深层心理动机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代中国人在心理上其实是无家可归的。

2。国旗象征

中国的五星国旗具有强烈象征意义。有趣的是,它的象征意义配合了“母子关系”的象征。官方如何解释我不知道,但我从小到大所知道的五星红旗的意义是:红色象征“烈士的鲜血”,大星象征“党”, 4小星象征“人民”。“小星围绕大星”象征“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这里的“尊卑”关系一目了然。其实,以我个人浅见,“小星”对“大星”的围绕,也有“保护”和“包容”的含义--咱们对它的确是挺"保护"和"包容"的.

老美的国旗挺简单,“条”代表“历史”,“星”代表“现状”。红,白,兰三色也各有象征意义,不过我一时想不起来,只记得“红”代表“忠诚”,也可能八杆子打不着。老美的国徽可复杂透了,有空时码一篇介绍他们的国徽,之繁复,也只有我们这些人试图去弄明白其象征意义,问问老美,敢说10个里有9。5个不知道。

3。国歌象征

罢罢罢,我豁出去了,拍死我也认了,说句大大的老实话吧:我不喜欢中国的国歌。为什么?“危机感”重于“自豪感”。此歌产生的年代,背景人人都知道,在当时的号召力是无以伦比的。但是,成为国歌后,每个人从小到大心理被不停地强化的是什么?“随时都有被灭亡”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在特定的条件下,很容易被夸大,从而走极端,形成“过激反应”。如果一个人每天被告知“生活在即将到来的危机中”,会形成何种心态?同理,一个民族时时认为旁人“亡我之心不死”,会形成何种民族心态?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经历过不知多少次“最危险的时候”了,每次这“危险”都来自外族,“苏修”或“美帝”,殊不知,堡垒从来都是从内部攻破,真正的“危险”始终是来自内部的。但长期的迁移默化,一般人对自己国家内部的问题比较容易接受,但“外人”说几句立刻就激发了深层的“外族威胁感”,这在本坛也不鲜见。

如果说“一条大河波浪宽”可以算是“非正式国歌”的话,我觉得倒比“义勇军进行曲”好,非它,此歌激发自豪感也, 不过, “扶正”做国歌的话不免有点“软绵绵”。

老美的正式国歌简直是“又长又臭”,不知道有几个人从头到尾记得。一样也是战斗歌曲,它表现了更多的“自豪感”。而老美的“非正式国歌”,America the Beautiful, 则是赞颂性的,一般说来不致造成心情紧张。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