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旧帖四帧:“民族自决权”及“台湾问题”上的若干务虚思路——兼回应“独立至上”论者

送交者: 高寒2004/06/16 1:12:55 [转型之路]


(一)

“民族问题”,既复杂又敏感,鉴于本人占有资料不多,缺乏深入研究,故一向对此发言谨慎。但它在中国民主转型过程中的尖锐性和迫切性,又使其时时萦绕脑际,挥之不去。对此,我曾与内蒙的朋友、西藏的朋友交流过,也曾与民运朋友(譬如就“民族自决权”与刘国凯先生)争论过。以下,就是我在这些交流与争论中逐步形成的若干不成熟、不完整的思路(其中第六条,我曾于2000年春在民运的一个会议上作过专题发言并引发争议,本坛洪哲胜先生可为证),现不揣简陋贴出,谨作引玉之砖。

一、对各兄弟民族,应当毫不含糊地承认其民族自决权。这个“民族自决权”之彻底的理论意义即为承认其独立建国权。

二、承认“民族自决权”,是中国民主运动所追求的人权、自由、民主、多元、法制之多重基本现代价值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决不能用“民主中国”去否定“民族自决”。

三、中国民主运动应当追求基本价值观与理想政治实践的有机统一。一个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中国,是中国民主运动之追求,“民主+统一”是中国民主运动之理想政治目标。但民主不等于统一,民主也不能自然和必然地带来统一。中国境内的民族矛盾和民族分裂危机,固然由于中共半个多世纪的专制统治所积累,但它却完全有可能因专制的崩解而恶性爆发。中国民主运动从现在起就应当高度重视专制解体后的国家分裂危机,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寻求消解危机之道。

四、如果中国民主建国(转型)后,最终导致中国的国家分裂,此应被视为中国民主运动的一个重大失败。而要避免这一失败,民运应当具有高智慧、高理性、高策略。

五、一个国家的形成,尤其象中国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之文明大国的形成,固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历史因由,但中国今天的或统一或分裂的真正根源,则应当在中国的现实中去寻找。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和民族危机,历史的因素与现实的因素相较,应当以现实的因素为主。

六、中国民运要正视今天中国的民族矛盾、民族危机,就不得不面对如下尖锐的问题:数十年来中共的专制统治是否给中国境内的各兄弟民族造成过大汉民族主义的民族侵害和民族压迫?对此,最有发言权的应是各兄弟民族而非我们汉人。尤其是对某种政策、某类行为的价值评判,我们应当多多倾听、并充分尊重数十年来在国内媒体绝发不出声来的各兄弟民族自己的感受和评判。对此,切忌将自己的价值观、是非观、历史观、英雄观强加于人。如果在日后言论自由、信息畅通的环境下,最终证实在中共统治时期,确实发生过大规模的严重的大汉民族主义侵害、压迫其他兄弟民族的事宜,且后果极为严重,那么,未来的民主中国领导人,应当考虑代表汉民族主动地向曾受其迫害的兄弟民族诚恳地赔礼道歉,并以此作为获得各族人民在民主中国的大家庭中共同探索民族和解之道的前提条件。

七、中国的民主运动,从广义上讲,应当是一个包括中国境内各兄弟民族争取自身民族自决权的运动。因此,中国民运(狭义)应当从现在起就充分地与各兄弟民族的自决运动进行交流、沟通。然而,要交流、要沟通,旗帜鲜明地承认其民族自决权则是最起码的基本前提。当然,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的“民主+统一”的理想之路,也正是我们建立这种交流和沟通的目的。

八、台独问题,不属于民族问题,自然也就不适用于民族自决权。但我们应充分意识到,台独势力也时常打出“民族自决”的旗帜,并试图在中国大陆的各兄弟民族自决运动中寻求支持者和同情者。

2002-8-26

******************


(二)

如果您帖子中的所谓中国建立起民主政府后,“台湾命运是否可以由台湾人民通过投票决定”的问题是指的有关台湾自决权的问题,那么我的答复如下:

第一,承认台湾有自决权;

第二、至于该权是否以台湾住民的公投形式来行使,可由双方谈判来具体决定。

第三、作为中国大陆的民主政府,不可能不考虑中国大陆的民意,否则,任何政治势力就都“政府”不成。

第四、坚决否决过去中共专制政权有关在台湾行使治权的中华民国政府隶属于在中国大陆行使治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主张;同时也坚决否决台独势力有关台湾不属于中国的主张。

第五、这就自然产生民主中国政府要正视中华民国政府的国际生存空间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一种“主权共享分治”的方式作为紧迫的过渡方案,这甚至可以成为解决联合国代表席位问题的思路,譬如:中国大陆为正代表,中国台湾为副代表。

第六、应当给两岸民主社会以充分交流和讨论的时间、空间,可以让两岸人民充分地讨论有关统独问题。除了一些最紧迫的问题外,则应当维持现状。这个“维持”可以用特定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来载明且具有法律效力。

第五、既然法律是以特定的国家强制力为前提、为后盾,那么,任何一方如若单方面地强行改变现状,试图造成既成事实迫使对方接受,那么,这也就等于授权对方可以行使其国家强制力来维护这法律约束力了,这在法律上就自然不排除用兵之可能。

第六、当然,倘若己方无力行使这种维护特定约束力的国家强制力,那就只好被迫接受由另一方强行造成的改变现状之既成事实了。须注意的是极端台独势力往往会在政治上纵横捭阖来造成大陆方的这种维护现状的困境。

第七、再重申一遍,台湾问题不等同于任何少数民族问题,不能将二者机械类比。有关民族问题,另议。

2002-8-10

*****************


(三)

对“自决权”问题应当作一番学术研究,这是一个层次;但现实政治处理毕竟是另一层次。尽管二者有联系,但毕竟不能互相替代。

就前者来说,需要广泛地收集各种有关“自决权”的资料,梳理其概念的发生、发展、演变、沿革,以及其在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上的意义;对历史上每一桩“自决权”个案进行剖析,并对诸多个案作比较研究,从而总结出正反方面的经验教训,然后在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予以说明。

对后者,则需要考虑上、中、下三策。现实政治是实力的较量,是利益的纵横捭阖,是在以实力和博弈为前提下的妥协的艺术。能求乎其上固然绝佳;但风险有多大,代价有多大?成功率有多大?自己的综合实力够不够?考虑不考虑失败后的退路在哪里?撤退的底线又在哪里?等等,在这里,只有傻瓜才只凭一个“自决权”的价值判断讨饭吃!须知,即使全世界都支持你的“自决权”,但不等于他们都会为台湾的利益而战!所以,与其说台独的成功是基于坚持“自决权”的价值理念,倒不如说看你在综合实力上是否能够战胜中共政权。在这里,军事实力、军事解决是回避不过去的。拉老美垫背,固不失为一策,但将赌注全部下在此,就不怕届时鸡飞蛋打?所以,我认为,台湾各界,应不分朝野,不分统独,都应当从促进大陆民主转型中去求自身的长远安全和利益,这可是比将宝押到老美处更现实更稳妥的方案。

当然,我的嘴皮子说破了,你们也是不会听的。届时只有当被中共逼到墙角,或许才会有所醒悟!

2003-9-24

*****************


(四)


几天前,我在《春夏自由论坛》上贴有一贴,很短,是批评陈水扁的,题为“我对
台独派代表人物陈水扁就职演说中关于两岸关系部分的几点初步感受”。内容如下:

1、对中共让步太多而对中国却基本没有让步。

2、满足于当台湾总统、渴求中共善待。

3、以为挑战中共就只有“台独”一途,在说台独大话与卑躬屈膝之间作两极跳跃。

4、没有伟大政治家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而只有庸俗政客的鼠目寸光和随机应变。

好吧,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究竟是我所说的台湾领导人的“远大抱负”会导致战争,还是李登辉、陈水扁们的偏安一隅的两岸政策将导致战争。

譬如,倘若陈水扁的就职演说中是以如下宣示谈及“一个中国”问题:

“我们坚定地认为:不仅处于台湾海峡东边之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且处于台湾海峡西边之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以台湾海峡中线为界被分为这样的两个部分,这是由于历史因由造成的,它已经存在了半个多世纪,并且至今还如此存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与治权,从未、也迄今未及于台彭金马;中华民国的主权与治权半个世纪以来也未曾及于大陆。这样的历史,这样的现实,决不会因为这个或那个党派出于一党之私的拒不承认而不存于世。因此,作为中华民国第十任总统,作为台湾的民选总统,我要在此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它从来不是、也至今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至于究竟谁代表中国,是一党专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着中国,还是多党民主的中华民国代表着中国,这正是今天我们与大陆当权者的分歧之所在。我们认为,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不属任何一党之私。主权在民、政府民选、开放党禁、开放言禁这些终属历史潮流,中国当然也无法游离于潮流之外。诚然,毋庸讳言,或许大陆的执政者对此会持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希望用谈判来解决两岸之间这一历史性的分歧。对此重大分歧,当年连毛泽东先生、邓小平先生都没能用战争予以解决,难道今天的江泽民先生竟然要发动新一轮内战来解决它么?

是的,中国应当统一。但今天的中国究竟应当统一于多党民主体制、还是应当统一于一党独裁专制?这可是个攸关十数亿中国人和全球华人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故其绝非仅由两岸政府私下拍板即可定夺。对此,我们寄希望于全中国人民,也充分尊重两岸全体中国人民的抉择。为此,我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慎重建议:向全体中国人公开我们之间的分歧,发动全民的参与来讨论包括中共的“一国两制”方案和我方的“一国两府”方案在内的所有重大议题。台湾欢迎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所有大陆政党来台建党,欢迎大陆的所有媒体在台发行;但作为对等条件,大陆当权者同时也得允许台湾各政党赴大陆组党和允许台湾媒体在大陆发行。”

请设想一下吧,如此一来,这中共的仗会怎么打?以什么理由向大陆老百姓去交代?并且倘若台湾当局真是采用的上述两岸政策,那么,今天处于被动的会是哪一方?

可见,对政治上的强弱,不应局限于直线性的思考,所谓“四两拨千斤”,所谓“围城打援”、“援魏救赵”、“声东击西”、“以攻为守”等等,等等,均无不是立足于对强与弱之辩证思考的。

2000、5、25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