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一般芳洲两样情 之 大时代 拉美病 甘蔗园小看守

送交者: 绘里2004/02/24 7:54:28 [独立评论]


1790年,巴士底狱的轰塌声从遥远的巴黎传来,立即成了数千甘蔗园里共同的话题。海地人在为法国大革命的消息激动的同时,也发现凡尔赛老爷们如今无暇顾及这个美洲的小销金窟。海地乃至整个拉美的独立,就这样从1790年某一个宁静的秋夜开始,而且是以一种空前绝后壮烈的方式:刹那间,冲天大火在几千个种植园里同时燃起,熊熊烈焰惊破了法兰西贵族们的金阙残梦,也一举惊破了“岛那边”多米尼加人贫苦平淡的日子。

卢维杜尔、圣马丁、玻利瓦尔、纳尔逊,拿破仑、杰斐逊……海地的火光照亮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一段许多历史巨灵风云际会的岁月:卢维杜尔的海地首义带起了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在南美摧枯拉朽的“解放运动”,西班牙人顾此失彼捉襟见肘;拿破仑假意同情海地独立,后来却派弟弟出战海地,以谈判名义,将卢维杜尔绑上军舰,带回巴黎折磨至死;杰斐逊运筹帷幄,看准拿破仑大军在欧陆和海地两头作战的窘境,在这个北美独立战争的盟友背后突然插刀,粉碎了拿破仑用路易斯安娜向海地提供粮食的如意算盘;拿破仑的弟弟最终死于黄热病,在海地的法军几乎全军覆没;纳尔逊指挥英国舰队大败法国和西班牙海军,最后断绝了拿破仑的蔗糖梦。于是,独立的海地就这样诞生了,这是拉美第一个共和国,也是全世界第一个黑人共和国,并且是当时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时人这样描述独立时候的海地:“他们发现自己站在一座金山前面,发愁怎么才能把它花销完。”

在惊天动地的海地独立战争当中,西边的多米尼加人只是一个默默的配角。他们自己没有发动起义,是横扫全岛的卢维杜尔起义军赶跑了西班牙殖民者。海地宣布独立的时候,版图里面当然也包括了讲西班牙语的岛西地区。然而,经过法国和西班牙一个世纪以来的分治,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海地和多米尼加早已经是两个不同民族。在种族主义还是天经地义的十九世纪初期,这样两个语言和肤色都不同的民族很难同处一国。1844年,多米尼加共和国宣布独立,揭开了太子港和圣多明戈之间旷日持久的“双城记”。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差别:海地的独立,是海地人用血与火向欧洲殖民者换来的,中间还有卢维杜尔被背信弃义的法国人诱捕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而多米尼加的独立,却是从强邻海地那里争取到的。这种独立路径上的差别是否影响到两国此后的不同发展道路?很可能,因为海地自独立以来一直对欧洲采取相对封闭甚至敌视的态度,而多米尼加却对“外面的世界”一直比较开放。如果我们知道多米尼加在独立后还曾经被海地大军入侵占领过,也许不难理解多米尼加人的这种开放态度:她需要外来的援助才能防住身边的强邻。

在人类文明史上,“开放体系”始终是衡量一个文明生命力的重要尺度;一个文明拒绝学习其他社会长处之时,往往就是倒计时开始之日。考古学家在分析中世纪格陵兰岛维京人的教堂废墟时,发现他们几个世纪以来都拒绝学习岛上“异教徒们”的雪橇和梭镖技术;相反,爱斯基摩人倒是从敌意的维京人那里学到了制造螺丝螺帽的技巧。维京文明最终湮灭在格陵兰皑皑雪原之中,只留下爱斯基摩人仍然出没在岛上。这表明即使是如日中天的欧洲文明,一旦开始自我封闭,也只能是死路一条。

不过,在我们这篇双城记当中,多米尼加的开放并不直接带来她的繁荣。多米尼加的土生白人人种、西班牙语官方语言及其与欧洲相对良好的关系固然使她多吸收了一些外来投资,但这点投资远远不足以使多米尼加走出困境,赶上超过站在金山上的海地人。多米尼加人的开放态度如果说有什么真正的重要后果,也许倒是这种文化影响了他们那个二十世纪数得着的独裁者:拉法耶尔 特鲁希略。相比同时代的海地独裁者杜瓦利埃,特鲁希略更喜欢到欧洲社交圈里去显摆财富和权力,后面我们将看到:这一点似乎对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在讲述特鲁西略和杜瓦利埃这两个暴君之前,有一点需要说明:在二十世纪中叶此二人一先一后登台之际,海地的金山已经被一百多年来的“拉美病”(军人问政,政教不分,轻视教育,热带农业单一经济,等等)消耗得差不多了。正如拉美解放者玻利瓦尔后来指出的那样:“宪法形同废纸,选举是格斗,自由即无政府状态”。所以,摆在这两个独裁者面前的海地与多米尼加,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处在同一个起跑点上。



某些中文文献一提起特鲁希略,张嘴就是“美帝扶植的多米尼加大地主”,仿佛不如此不足以体现其反动阶级本质。其实追本溯原,特鲁希略同志完全是无产者出身。少年时代,好勇斗狠、 膀阔腰圆的贫家小子特鲁希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给人当甘蔗园看守为生。16岁时,特鲁希略试图改善自己的地位,开始进城学做电报员。这时候,美国海军陆战队根据多米尼加和美国签署的一系列协定,于1915年欧战激烈之时进入多米尼加。为了对付此起彼伏的反美游击战,美军着手组建多米尼加国民警卫队。1918年,年轻的特鲁希略应征入伍,在崇山峻岭间追杀多米尼加游击队员。他的残忍和果断很得美军赏识,军衔迅速爬升。到1924年美军撤出多米尼加时,特鲁希略已经是国民警卫队总司令了。1930年,在一场号称夺得95%选票的“选举”当中,特鲁希略将军“击败”在任总统瓦奎斯,开始了历时三十多年特鲁希略家族统治。

论起狠毒程度,也许二十世纪的暴君们难分高下;但无论按什么标准,特鲁希略那种赤裸裸的无耻都足以让希特勒、斯大林和毛泽东瞠乎其后:他把首都圣多明戈改名叫特鲁希略市,市中心的霓虹灯闪烁着“上帝和特鲁希略”;他把80%的国土据为己有,几乎所有的景区都被他划为私家园林;他把80%的GDP变成自己的私人公司,在每一个经济肥缺和最小的公务职位上都安插上自己的家族亲友;他坚持要占有每一个部长的妻子,据说是让她们明白“谁才是真正的主人”;穷兵黩武,不顾多米尼加小国寡民的现实,建起了一支拉美第三庞大的军队(仅次于巴西和阿根廷);为了从多米尼加妇女身上获取财富,特鲁希略家族大规模兴办妓院,妓女占到妇女人口10%……

特鲁希略非常明白,煽动反海地情绪能够给自己赢得足够的民族主义支持。上任不久,他就指示军情部门下手,一次性杀光了多米尼加境内的两万名海地人。此外,在美军训练下长大的他知道让山姆大叔高兴的手段,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反共急先锋,把西班牙法西斯分子佛朗哥作为自己模仿的榜样。关于特鲁希略,美国国务卿赫尔说过一句载入史册的话:“那小子没准真是狗娘养的,但确实是我们的狗养出来的。(Hull: " He may be a son-of-a-bitch, but he is our son-of-a-bitch.")

(待续——写到这里,海地反对派已经兵临太子港城下,新一轮死循环是否就此开始?)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