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2004.2.21 【新闻与评论】曾仁全、陈奎德、 晨海、凌锋、云衡、章诒和等

送交者: 民主通讯2004/02/21 10:14:45 [独立评论]



【新闻与评论】曾仁全、陈奎德、 晨海、凌锋、云衡、章诒和等


──────────────────────────────
《民主通讯》2004.2.21

订阅处:
dforum-subscribe@yahoogroups.com
(接到回应时,请务必回信证实订阅。回信时无需另外写字。)

投稿处:
dforum-owner@yahoogroups.com
──────────────────────────────


一、呐喊呼吁
  ◆寄语入驻“艾滋村”的河南干部 …………… 《南方周末》
  ◆浙江宁海村民依法选举村主任.
   全副武装警察前来冲击会场 …………… 《中国劳工通讯》

二、认识问题
  ◆杜案是检验胡温执政理念试金石 ………… (广州)曾仁全
  ◆中国人,成为公民! ……………… (美国新泽西)陈奎德
  ◆让中国钻了五十多年的怪圈
   ──六评《中国农民调查》  ………………………… 晨海

三、民主理论
  ◆正在享受高潮的爱国人士 ……………… (美国纽约)凌锋
  ◆陈水扁的话道出了问题实质
   ──云衡文件(之114) ……………………  (中国)云衡
   ◇不管什么时候,台湾都是中国的 ……… (香港)Ke tao
   ◇国土可以分割吗?问问土地的主人! (美国纽约)洪哲胜
   ◇土地是可以分割的 …………………… (中国)书剑斋主

四、读史论今
  ◆阶级社会方阵图 …………………………… (中国)宋保卓

五、他山之石
  ◆台湾大选二次电视辩论.扁连再交锋 ………… 《大纪元》
  ◆陈水扁:台湾是亚洲中心.连战:推动国家建设 … 中央社
  ◆扁:宪改是推动民主改革.连:宪改修宪两回事 … 中央社
  ◆宣称给子孙和平的明天 ……………… (美国纽约)林保华
  ◆台湾民主文化的提升 ………………… (美国纽约)林保华

六、文艺春秋
  ◆但洗铅华不洗愁
   ——写者、编者谈《往事并不如烟》 …… 章诒和、王培元


──────────────────────────────

寄语入驻“艾滋村”的河南干部

《南方周末》


按照报道,昨日,你们应当启程了。你们,来自河南省卫生厅、财政
厅等省直厅局的76名干部,将进驻河南省的艾滋病疫情高发村,为时
一年。我们注意到,这是继不久前对外界公布“敏感数字”──全省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11,844人──之后,河南省政府关于艾滋病防治
的新举措。

在这个时候,我们想对你们说几句话。我们认为,河南省的这一系列
动作,可以说是国家意志驱动的良好结果,而你们则是这一使命的贯
彻者、实现者。你们背起行囊,离开熟悉的城市,离开亲人和同事,
深入到闻之令人色变的村庄,与受艾滋病侵害的人们比邻而居,帮助
他们切实解决困难。

我们不知道你们的心中是否怀有恐惧,不知道你们的脚步是否带有一
些迟疑。但无论如何,对你们勇敢迈出这样的一步,我们完全有理由
对河南的决策、对76名驻村的你们以及38个工作小组的所有成员,报
以最热烈的掌声,并且满怀期待!

你们应该记得,去年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国务院总理温家
宝佩戴象征关爱艾?滋病患者的红丝带,到北京地坛医院看望艾滋病
人,和艾滋病人紧紧握手,送去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他们的关怀。此
举堪称中国艾滋病防治的里程碑。

你们应该记得,在那之后的半个月,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脚步踏入了
河南上蔡县文楼村──也将是你们中的某些人士即将踏上的土地──
用了3天的时间走访艾滋病家庭,召开艾滋病患者座谈会,实地考察
当地防治工作的情况,还请来了多年来致力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高耀
洁医生。

你们肯定和我们一样,甚至应当更强烈地感受到,两位国家领导人向
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而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中国政府对于艾滋病防治
这一日趋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以负责任和更加开放的态度来对
待,而且还提出了明确的行动指标:“四免一关怀”(即向艾滋病感
染者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物、免费匿名检测、免费实行母婴
阻断,对艾滋病患者的孤儿实行免费上学,使孤寡老人得到照顾关
怀)。

因此,我们认为,在这一大背景下,河南省公布“敏感数字”、派官
员进驻“艾滋病村”,正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正是对
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重视的行动体现。

本来,派“驻村干部”,应该算是一种十分富有中国特色的方式,在
这里,我们觉得将有实际的效果:

首先,你们被要求与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比邻而居,势必比呆在城市
的办公室里让群众感觉亲切和信任,而对艾滋病感染者家庭的困境感
同身受,无疑会增强你们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心和动力。

其次,你们的任务十分明确──不仅包括协助当地建立和完善对艾滋
病感染者的救治、救助机制,督促当地完成“四免一关怀”,还要按
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督促每个艾滋病疫情高发村建设村庄基本公共
设施,包括修一条柏油路、打一眼深水井、建一所学校、建一所标准
化卫生室、建一所孤儿孤老养育院──可供查验。

第三,报道虽未明言此次行动提供了多少医疗资源、财政拨款,但你
们76人所来自的部门既属“卫生”、“财政”之类,就给人一种踏实
之感。

总之,这是河南省迄今为止针对艾滋病蔓延问题所进行的最为务实、
最为积极、最富于责任感的行动。河南一些村庄曾因卖血而导致艾滋
病问题,有关部门一度有所讳言,你们这次肩负省里的使命,毅然进
村,无疑会洗刷其消极影响;而相关村庄、相关病患者、相关家庭,
必将从你们那里得到更为实质的人道救助。

艾滋病不光是河南省的问题,也不光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世界性的挑
战。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共同行动。根据去年12月卫生部公布的
《中国艾滋病联合评估报告》,中国的艾滋病疫情上升趋势明显,并
且从具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另外,艾滋病也有由卫生
问题转变成社会问题的趋势,如艾滋针传言、艾滋孤儿生活教育问题
可能导致的犯罪隐患、部分艾滋病高发区出现的生产力倒退情况等
等。可以说,不着力解决艾滋病防治问题,我们将付出极其沉重的代
价。而河南的举动,堪称防治艾滋病的极有价值的创新之举。而此创
新之举更有待于你们76人──不光是你们76人,还有那38个工作小组
的所有成员──来予以落实。

你们的责任是重大的,你们的脚步是神圣的,你们工作将牵引河南的
视线,牵引中国的视线,牵引世界的视线,当然,这里边还有我们的
视线。

我们,《南方周末》,一直在以我们的方式来关注中国的艾滋病问
题,你们脚步所达的文楼村,我们的记者几年前就已经去过,著名的
防治艾滋工作者高耀洁,我们也曾经与她一起为“艾滋孤儿”的命运
焦急……此刻,我们关注你们,我们将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感,对河
南决策的落实,对你们76名驻村干部,进行关注,关注你们实际的作
为以及效果,关注你们同艾滋病感染者家庭的生活和互动。在未来的
一年里,我们将定期派出记者定点、定人,与你们在一起。你们是“
驻村干部”,那我们就是“驻村记者”了。

我们期待,你们交出的将是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提供者:纳兰红日;manchuriansun@hotmail.com;2004.2.21〕


──────────────────────────────

浙江宁海村民依法选举村主任.
全副武装警察前来冲击会场

《中国劳工通讯》


2月20日晚上6点30分,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大祝村200多名村民聚集
到村大会堂,依法选举新的村委会主任。可是,半个小时后长街镇政
府却派出100多名政府官员和全副武装的警察前来冲击选举会场,砸
烂投票箱,并赶走了在现场观摩选举的新华社宁波分社社长和为村民
门做法律顾问的宁波大学法学教授俞德鹏。面对政府的武力干预,大
祝村村民为了顾全大局没有作出任何激烈反应,而是临时决定推迟选
举,从而避免了一场有可能发生的流血冲突。

据了解,大祝村200多名村民(占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的近80%)于
2003年2月11日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
定,向村委会和镇政府提出召开村民大会罢免村委会主任的书面请
求,但却被镇政府否决。镇政法书记的理由是:第一,此事影响太大
传出去不好听;第二,本届主任任期已过一半,再熬一熬就到下届重
选了;第三,现任主任并没有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村民们对此答复
并不满意,便又以书面形式分别于今年1月11日,1月31日和2月13日
3次向长街镇政府提出书面请求,但镇政府非但没有依法协助村民召
开村民大会,反而派出官员到村里动员威胁村民不要参与选举。2月
13日晚上,村民们决定依法自行召开村民大会,会上顺利罢免了他们
认为不称职的原村委会主任,并立即通过选举成立了村民选举委员
会,开始著手筹备选举工作。2月17日,乡政府派出官员到村里向村
民代表们宣布,表示不承认罢免结果。于是,村民们便决定于20日召
开村民大会选举新的村委会主任。

20日下午2点,长街镇政府一名官员在接受《中国劳工通讯》询问时
表示,镇政府还不知道村民们20日是否会举行选举,但无论如何,政
府都不会允许进行这次选举。我们问:不允许的法律依据是什么?镇
政府官员回答:不知道。宁海县民政局一名官员也向我们表示,村民
大会如果不是由政府安排就是不合法的。长街镇派出所表示,这件事
如果给长街镇带来不稳定的话,派出所便会出面制止,而如果选举现
场平静的话,警察只会在派出所待命。

下午4点30分,我们接通了正在布置会场的选举委员会成员于和根的
电话。他介绍说,位于村大会堂的选举会场已经布置好,选举定于晚
上6点30分正式开始。他表示,选举委员会已经依法于2月18日再次向
镇政府以书面形式提出请求,要求镇政府前来协助大祝村村民召开选
举大会,这份请求同时也传真给了县民政局。但是,镇政府对村民的
回应却是,派了一名姓殷的官员到村里,宣布村民自发举行选举属于
非法,并威胁选举委员会成员和候选人做好准备承担一切后果。于和
根说,选举委员会已经做好准备镇政府有可能会来会场捣乱。因此,
他们在会前反复向村民宣传,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政府多么无理,
村民都绝不能还手。大家还商量好,一旦政府来捣乱便立即中止选
举,总之决不能发生冲突,以免授人以柄。于和根表示,为了保证选
举中不发生违反法律程序的情况,他们还专门请来了宁波大学法学教
授俞德鹏指导选举。

200多名村民联名推举的候选人祝良野的妻子向我们表示,她原来也
曾劝过丈夫不要搞这些事情,但这些天听到那么多村民表达对村中事
务的不满,便改变了看法,支持丈夫为村民某利益。她表示,只要丈
夫的所作所为合法她就支持。

下午4点40分,离选举还有不到两个小时,候选人祝良野对中国劳工
通讯表示,19日县里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作出的决定是,一,要坚
决摧毁大会的召开;二,要阻止媒体采访。祝良野说,为了减少麻
烦,他将不会做竞选演说。祝良野还介绍说,在一些关注这一事件的
人的协助下,他们找到了宁波市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协副主席,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范谊教授。范教授对大祝村村民的选举行动非
常关注和支持。在得知宁海县政府的决定之后,范教授紧急打电话给
市政协主席和市政府秘书长,希望共同阻止宁海县和长街镇政府的不
理智做法。此外,范教授还直接打电话给宁海县委书记,向他表明这
样做的后果。范教授表示,会将此案带到3月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会
议。晚上6点30分,选举即将开始,我们再次找到候选人祝良野,他
对国家的法制仍然充满信心。他说,他就不信这些地方官员的行为可
以越过国家的法律。

随后,我们接通了宁海县民政局负责基层政权建设的苏科长的电话。
苏科长说,政府不承认2月13日的罢免结果,而且今天的选举也不符
合法律程序。他表示,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选举应该在村
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他认为,大祝村村民们自己召集开会组织选举
违反了法律程序。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没
有任何规定,村民选举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

晚上8点45分,选举委员会成员于和根在电话里告诉《中国劳工通
讯》,县政府派出官员和全副武装的警察共100多人,于7点钟左右冲
击了村民选举会场。手持盾牌警棍头戴钢盔的警察们先赶走在现场观
摩选举的新华社宁波分设社长和村民请来做法律指导的宁波大学法学
教授俞德鹏。两人被赶走之后,镇政府官员随即便闯进会场砸烂了投
票箱。于和根说,村民们面对这种局面非常守纪律,大家眼看著政府
在自己面前的所作所为,却并没有与警察发生任何冲突。最后选举委
员会宣布选举延期举行。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新闻界朋友密切关注这一事态的进一步
发展,以保障这些遵纪守法的农民能行使他们的正当权利。

(2004年2月21日)


──────────────────────────────

杜案是检验胡温执政理念试金石

曾仁全


是“新政”还是“旧政”?是融入国际文明主流秩序还是倒行逆施?
是循序渐进的实行政治开明还是继续独裁专制?下一步对杜导斌案的
处理,将是对胡温执政理念最有说服力的检验了。

2月4日,湖北孝感市检察院以“证据不足,退回当地警方重新调
查”,国内外异议人士和知识分子无不欢呼雀跃,2月16日,新华社
播发一篇报导,报导指出,杜导斌“自2001年以来,先后撰写28篇文
章在互联网上张贴,采取造谣诽谤的方式煽动颠覆中国的国家政权、
推翻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据当地公安机关侦查,杜导斌还与境外一
些机构、组织、个人相勾联,接受其资助,并根据境外一些机构、组
织、个人的要求,在境内网站为其张贴和炒作煽动危害中国国家安全
的文章。”“其行为已触犯了中国的《刑法》第105条第2款之规定,
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这则报导无疑对信心百倍地等着杜案
出现转机的人们当头一棒。向来,新华社的报导就是为官方领导人定
调子的前奏。

胡温执政已近1年,国内民众和国内外政治精英们普遍看好他们施政
方略,认为他们是务实、高效、开明的新一代领导人,希望他们能够
循序渐进的拔乱反正、正视历史,推进民主政治。

一个能够听到不同声音、敢于容纳和面对不同观点的政治领袖才具宏
才大略,才能推动一个社会的前进,几十年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
中国政体的领导人做绝了游戏,说尽了谎言,同时,迫害、打击、镇
压了张志新、王若望、魏京生等无数的敢于说真话的异已,其颟顸的
专制政治虽然固若金汤地稳定,其代价是造成社会文明的倒退和民众
的苦不堪言。中国已被世界、被时代远远地抛弃在后面了,一个不争
的事实是:西方国家创造今天的文明成果就在于它的制度的包容性,
就在于它尊重人类最基本的言论自由和舆论自由等权利,就在于容纳
反动派的存在。

杜导斌错在甚么地方?错就错在他不自量力地说了一些真话,错就错
在他28篇文章尖锐地指出了这个制度的弊端在甚么地方。错就错在他
不知天高地厚地揭露了官僚体制的腐败和领导人身上的顽疾。当然,
这些言词听了是不顺耳的,几千年来,死不认错的统治者难道做错的
事还不够吗?难道说胡温领导层还要继续错下去吗。

制度腐败和司法黑暗笼罩中国太久、太久了,谎言和暴力害的中国人
已经够惨的了,说杜导斌是“采取造谣诽谤的方式煽动颠覆中国的国
家政权、推翻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那不很可笑吗?美国等西方国
家的领导人中,哪一届没有遇到民众上街抗议示威?哪一天没有听到
电台、电视台报纸上攻击政府的声音?哪一天看不到报纸杂志上对总
统等官员的指责和批评?哪一届没有遇到反对党“造谣诽谤”?但
是,只有政策上失策和丑闻被迫下台的外,没有哪一届的政权被“颠
覆”,现在,全国各地无数的下岗工人堵塞交通要道、堵塞县政府、
市政府都没怕“颠覆”,而一个拿笔杆子的人能够“颠覆”吗?胡主
席和温总理都是全国人民代表按合法的程序选举的合法领导人,其政
权体制和领导集体不是都代表人民吗?怎么怕一个“发发牢骚”的小
公务员杜导斌“煽动”后“颠覆”?他能号召哪一个参加“颠覆”?
再说,杜导斌“还与境外一些机构、组织、个人相勾联,接受其资
助”,那更是无稽之谈了,既然杜导斌要“接受境外机构、组织、个
人的资助”,他只有隐蔽地做,偷偷地享用那些资金,生怕别人知道
了惹事生非,怎么还会做爬格子(写文章)的苦行当?怎么还会出来
指手划脚地攻击这个制度?

杜导斌可是一条硬汉子,他有一身的傲骨,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忧
国忧民的情感,字里行间是对制度腐败、对官场的黑暗疾恶如仇的愤
怒。如果连这样的人久关不放直至判罪坐牢,那么,胡主席和温总理
领导的中国政权是在前进还是在倒退?杜导斌何去何从,下一步就看
胡温领导层的政治理念了,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将拭目以待。

(2004年2月19日于广州)

〔转载自《大纪元》2004.2.21 13:54;
http://www.epochtimes.com/gb/ncnews.htm;提供者:曾仁全〕


──────────────────────────────

中国人,成为公民!

陈奎德


让我们先来看看今日中国的如下三个典型场景:

【场景一】

2004年2月9日上午10点50分,北京市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里的
对话。

该法院王法官对前来起诉国务院的刘杰说:“告国务院的不能立案,
国务院不能告。”

刘杰:“……我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依照法律起诉国务
院,诉权是我的权利。”

王法官:“我知道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

刘杰:“要是告国务院不能告,我的诉权就被剥夺了嘛。国务院是最
高一级政府机关,要是国务院不能告,那国家是法大还是权大呀?那
怎么能依法治国?那法律面前就不能人人平等了。……我就是告国务
院行政不作为,申请它作为,撤消企业设立的私设公堂,我代表农垦
人民来依法维权了。它私设公堂我们能受得了吗?”

此事起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逊克农场26队的女工刘杰开办家庭农场。
但是,由于农场领导置国家的法律于不顾,擅自撕毁承包合约,动用
农垦系统的公、检、法机关,枉法裁判,以法律的名义把刘杰一家价
值几百万的财产抢劫一空。

于是,刘杰起而上诉,希望凭借宪法和有关法律讨还公道。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象以往受冤屈的中国人,她不去上访中
共中央或国务院的信访办,就是说,它不是诉诸行政当局,而是诉诸
司法系统,诉诸法院。

【场景二】

2003年3月7日,在杭州市上城区区委马路对面,原杭州机械工业学校
退休教师刘进成身穿写字的白大褂,上书:“维护宪法,人人有责!
公民住宅不受侵犯!住房所有权不许剥夺!”“强逼签约强制拆迁,
严重违宪!容忍违反宪法,腐败疯狂害民!坚决维护宪法,人民才能
幸福!”刘先生公开宣传宪法的行动,后被杭州市上城区行政拘留10
天。

此事缘起于杭州吴山路有几位被拆迁户,看到“南方周末”刊登的刘
进成“质疑市拆迁条例违反宪法”的文章,来与他商量。刘进成认
为,应该用宪法维护他们合法房屋和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益,并且答应
为他们作代理,用宪法进行辩护。在刘进成看来:“宪法13条规定: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现在很多拆迁都是依据地方的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而这些管理条理很
多条款是不公正的。”

他说:“总得有些人站出来,并且的确已经有那么多人站出来了,你
看看,跟郑恩宠律师牢狱之灾比,我这点压力算什么呢?如果我们不
拿起宪法,不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我们自己的权利,那么社会将陷入
另一种暴力循环,这种历史代价我们难道付得还不够多吗?”

刘进成契而不舍地以身体做广告版,不屈不挠伸张宪法权利,成为杭
州市一道特别景观。

【场景三】

上海网民愚文从2003年从11月1日开始,揣2、30份《游行、集会、示
威申请书》,天天去上海市公安局申请反腐败游行。每次公安局都置
宪法和法律于不顾,拒绝接待接受,愚文的政治权利公然被非法剥
夺,无法进入法定程序,于是他每天站在上海市公安局大门口,胸前
挂牌,大书“递交游行申请,要求有人接待”,日日如此,风雨不
断,一直坚持了两个多月。

此举在光天化日之下昭示了中国白纸黑字宪法权利的虚无,表达了一
个公民对自己权利的体悟、执著和坚持。虽然孤独抗争,虽然受人冷
嘲。但其谨严对待法律、认真戳破谎言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也令
上海市公安局头痛不已。

【申论】

人们或许问,这些事例意味着什么呢?

我以为,他们意味着中国人自我认同、自我定义的重大变化之端倪。

就人们的社会及政治秩序中的角色而言,其自我定义、自我认同虽然
常常未明确说出,但其存在是确实的,而且相当顽固,影响到人类行
为的方方面面。

目前中国人的这一自我认同的变迁,简要地说,就是从“臣民”走向
“公民”。

过去,中国人在政治系统中的角色自我认同,就其行为方式和心理状
态而言,多年以来,不能不说是一种“臣民”的认同。20世纪以来,
除了民国初年和“5.4”时期在少数精英思想界对“公民意识”的鼓
吹在舆论表层漂浮过一阵之外,在中国社会的主干,观察基本的社会
心态和政治生活的实际运行方式,“臣民意识”仍然根深蒂固,尤以
1949年之后变本加厉,浸浸然“皇风浩荡,臣民伏诛”,成为深层意
识形态,国人的公民意识甚至比世纪初退化了。其基本心态是,自己
的一切(利益与权力)都是领袖与党给予的,对领袖充满崇拜,对党
只唱赞歌,不敢批评,更不敢监督。讳言自身的权利,等级意识深入
骨髓,从根本上说,臣民意识是一种奴才意识。其心理对社会的投射
永远是金字塔形的。中国的准皇权体制和官本位制之所以畅行多年,
与中国社会的精神土壤——臣民文化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人们注意到,最近几年,上述状况有了一些改观,特别是2003年,随
着权利意识的高涨,现代式的“中国公民”已经呼之欲出了。上面的
3个例证仅仅是其中的冰山一角。正如海内外众多观察家所注意到的
一样,中国的臣民转型成为公民的重要一步,是从维护自己的权利开
始的。2003年的中国政治文化所以具有重要性,正是与在公民维权方
面的引人注目的进展有关。

所谓公民,第一要义是“自由人”。“他”是一切基本权利基本自由
的凝聚体,不容任何力量或机构侵犯。这就是所谓“私”的领域,
“个人自由”的领域:如生命权、财产权、言论权、隐私权……等
等,在一个现代政治秩序中,必须通过法律获得严格划分,获得全力
保护。

所谓公民,第二要义是“政治人”,即“他”极涉足于“公”的领
域,积极于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积极争取自己的利益和影响力在政
治系统中的最大化。

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公民文化”不同,也与许多国人对“公民”一
词的“望文生义”相反,我以为,在公民的涵义中,第一条是根本
的。判断一个健康的公民文化是否出现,要看社会中的个体是否拥有
一个不受任何外力侵犯的“私”的领域,在该领域中,他是否拥有独
立自主的权利,同时,也看他是否遵纪守法,不进入他人的“私”
域,不危害其他人的权益。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他就是一位公
民。这是公民文化出现的必要条件。。

第二条是所谓“政治人”实际上即是指“民主人”的涵义。即社会成
员能否积极经由民主程序进入政治过程,参与或分享政治权力。这一
点当然也非常重要。但它仅是现代公民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原因在于,作为现代社会成员,他也有不参与公共政治生活的权利,
他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独特信仰甚至离群索居的权利,只要他
未曾侵犯到他人的权利领域,只要守法,只要纳税,就应是正当的。
而且,在此意义上,他也仍然是一位公民。

“公民”这一称谓,在历史上恐怕没有任何时期比法国大革命时期叫
得更响亮,流行更广泛和更加意识形态化了。但是人们注意到,正是
在这一时期,法国人的公民权利受到了相当大的侵害。

原因何在?盖因把公民的第二要义——政治人涵义、多数民主制的涵
义——放到了高于一切笼罩一切的地位。用卢梭的话说,需要强迫人
们“自由”。即,把多数人的政治信仰强加于全社会每一个成员,用
革命暴力强制施行。于是,在革命高潮时期,变成了”多数人的暴
政“。

这里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宪政传统。粗略地说,在这方面,英国人
是幸运的,在走向现代政治秩序的历史流程中,他们是先有宪政,后
有民主。法国人则相反,先有民主,后有宪政。法国曲折的政治历
史,很大程度要归咎于他们的这一演变顺序。

所谓宪政传统,就是维护个人权利个人自由的传统,就是限制政府权
力的传统。

在这一意义上,中国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出现的维权浪潮,具有相当
正面的涵义。我们注意到,它的一些基本特点有助于渐进演化历史条
件的出现。譬如:强调法治,更多地采取一步一个脚印的维护自己权
利的方式;强调司法独立,给法院以愈益升高的尊严;逐步弱化中共
传统的议行合一、行政主导的政治模式,向司法界让渡更多的独立权
限,弱化过去那种一切归于最高行政当局裁决的模式;人们越来越多
地诉诸司法部门裁决。将逐步使宪法实体化,可操作化,最终达成宪
法审查机制。这些特征,在新一年中,将会获得它更强劲的势头,这
是人们翘望于2004年的。

在另一方面,则是必须促成公民文化的出现以及公民社会的兴起。虽
然,过去若干年来,“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的概念受到一
些人的质疑乃至嘲讽,但从目前中国情势看来,它仍旧有强大生命
力,这个前东欧国家和苏联老百姓对抗极权政权的锐利思想武器也不
可避免地会在中国安家落户,并为中国现代社会的重构逢山开路,遇
水搭桥。中国社会生活发展的逻辑使人们日益清楚了,在社会重建问
题上,中国并不例外,她仍旧绕不过建设公民社会这一重要的历史阶
段。

不必讳言,在中国文化中确实有阻碍公民文化出现的一些因素,对此
论述的书籍文章已经日益浩繁,在此无法加以申论。在这里笔者只想
强调指出的,是一个“聪明人的悖论”。中国人常常是过于聪明。在
打开国门的今天,很多人并非不知道在尊重民权的公民社会中,自己
的权益将获得保障,因而大家都向往这一社会秩序。问题是,现在中
国尚不是这种社会,要争取在中国出现这一社会政治秩序,出面为之
奋斗者必定要付出很大代价。聪明人的算盘自然是,让他人去争取,
成功后我自然也就沾光获益了。于是,人人都倾向于“搭便车”。但
问题在于,倘若人人都如此精明盘算,则最终人人都无便车可搭。于
是,聪明人组成的社会就永远无法变成聪明社会(公民社会、宪政民
主)。这是聪明国人的政治悖论。也是当下中国的政治困境。

好在如今中国社会已经不全由聪明人构成了,上述三个事例显示,不
那么聪明的中国人正在破土而出,络绎于途,蔚成队伍。而且,这类
事件的示范效应正在日益扩大之中。臣民的队伍正在萎缩,公民的队
伍正在扩张。这正是我们期待于历史的。

记得李慎之先生说过、也身体力行开始策划过他的生前最大愿望:编
撰一本中国的《公民教科书》。我们注意到,有心人已经接过他的棒
子,正在向中国的新一代奉献出这本至关重要的教科书。

早在几十年前,胡适先生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现在有人对你们
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
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
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胡
适文存》)第四集,卷四,《介绍我自已的思想》,P.612)

是什么人才能建造得起自由平等的现代国家呢?中国公民。而且,只
能是中国公民。

中国人,请站起来,成为公民。

〔作者为《观察》主编。〕

〔转载自《观察》2004.2.20 10:42;
http://guancha.org〕


──────────────────────────────

让中国钻了五十多年的怪圈
──六评《中国农民调查》

晨海


《中国农民调查》作者虽历经3年的调查,又与从中央到地方的当代
农民问题专家、有识之士深入探讨,却仍然对一个普遍的农村现象大
惑不解:多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减轻农民负担”的红头文
件一个接一个,“措词严历、态度坚决”,却依然至今解决不了各地
普遍存在的农民负担问题,反而让农民负担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对此、该书作者一连迭声地反问:这是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显然,对此问题的探讨,是犯了大忌的、超过了中共的“舆论导向”
的底线。

于是作者只好作了一个自嘲的回答:“中国农民的负担问题,显然走
进了一个怪圈。”

我发现,国内探讨中国问题的有识之士,均常采用“怪圈”一词!

怪圈两字,成了中国问题、中国学问的最经典的名言。

是的,中国的怪圈实在太多了,大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小到小学生作
业负担问题,均走进一个怪圈!

先从小事说起,国内报刊上常看到这样的标题:“中小学生减负,何
时能走出怪圈”?

讲的是,现代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而中国学生却长期陷入作业负
担过重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于是有识之士与学生家长大声呼吁减
轻学生负担。有媒体控诉说:请救救孩子!

于是,国内教育部也三申五令、连年下发“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红
头文件。奇怪得很,中小学生的作业却越来越多:如以前仅是高三年
的学生为了高考而钻题海,近年来却发展到连小学生、初中生也在加
班加点赶作业。中国中学生的近视率已占70%以上,高攀世界第1。

随着教育部的“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红头文件不断重复地下发,各
地的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却愈加沉重。

对此,谁也无法绐予解释,只能又一次自嘲地说:中国的教育走进了
一个怪圈。

关系到民生问题的大事,如城里的住房楼价、医疗费等,也是随着党
中央的“关心群众生活”、“为民办实事”等红头文件的连年下发,
而逐年暴涨。如北京城里的楼价已高达每平方1万元以上,只能让北
京百姓望楼兴叹;又如很多人有病因负担不起医疗费而不敢上医院等
例子,均证实中国的民生问题也走进一个怪圈。

其他如《中国农民调查》涉及到的“政府机构与官员精简问题”,也
是50年来一直走进一个怪圈:

  “80年代是中国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分流工作力度最大的时期,
  但它又恰恰正是县乡机构和人员增长最快的时期。”

  “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大精简──大膨胀,
  这似乎不可思议,却又是铁的事实,不能不叫人感到莫名悲
  哀。”

让全中国人民感到莫名悲哀的怪圈,还有很多典型:

例如,中共报刊总是歌颂毛猴王是中国人民的救星,可是又正是它,
在1958年发动“公社化”和“大跃进”,造成了全国农民的大批“非
正常死亡”(注:饿死),据《中国农民调查》披露:“仅安徽省一
个凤阳县死亡60,245人,占到农村总人口的17.7%;其中大庙公社夏
黄庄,死亡人数竟高达68.6%家中死绝的全县有240户;因死因跑而空
了的村庄,占到了27个。”(此段话被《当代》删了,另见人民文学
出版社的全文本笫141页。)

请注意:有地方“死亡人数竟高达68.6%”!即超过一半的人口竟死
于饥饿!

试问苍天:以中华之地大物博、中华民族之勤劳耐苦,怎会没饭吃?
怎会饿死人?中国人民怎会饿死?死得如此悲惨?

而毛猴王如此罪大恶极,又怎成了“人民的救星”?

颂歌唱得最高级,什么“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猴王”;原来
猴王的本性是抢夺猴子们的口中食。毛猴王的罪恶又是中国历史上最
空前的!

这是一个中共领袖的怪圈!

又例如,中共报刊总是赞美近20年来,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辉煌
胜利的时期。可是又正是在这段时期里,是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最大
规模,贪官污吏人数和贪污受贿最大规模;房价、医疗费、学费暴涨
最多的时期。也是城市工人下岗失业最多、农民负担象滚雪球一样的
时期。也是社会治安恶化、刑事犯罪最大规模的时期。

这是一个中共改革的怪圈!

看来,中共盛产怪圈。此怪圈,可用一句通俗的话给予注解,就是:
好话说尽、坏事干绝。

这也许是毛共一贯提倡的:“两手抓”:一手抓宣传写文件,一手欺
压百姓抓权钱。

是的,中共各部门的分工很明确:宣传好话、发文件的归宣传部或宠
幸文人,升官发财、搜刮民脂的归组织部或死臭官僚。宣传部只要宣
传好,组织部只要升官快。

宣传仅是纸上谈兵,千万不要当真,千万不要当一回事。

《中国农民调查》写道,一位有正义感的农民责问当地的“综治办主
任”:“你没有法律手续怎么可以随便抓人?”该主任暴跳如雷:
“我就是法律本科!”

而当地的人大主任又教训农民:“不要认死理,不要啃死猪头,法治
是外国的事,中国就是人治!”

中国就是人治!如此白描了中国官场的真相:把党中央、国务院的红
头文件当成死猪头,谁也不认真。只有书生气十足的人,才会去认红
头文件──死理。

很多人误会:鳄鱼也是因为痛苦而流眼泪?

我看过野生动物的科学考察报告:关于鳄鱼的眼泪,其实与情感根本
无涉。

这就是中共怪圈的谜底。这是我为《中国农民调查》所作的第6个注
解,其余注解待续。


──────────────────────────────

正在享受高潮的爱国人士

凌锋


香港政制发展专责小组北上领取圣旨,并由中共喉舌传达出来后,香
港掀起一阵一阵痉挛性的爱国高潮。善于享受被强奸乐趣的一位医
生,在冒牌领呔大王之后,发表了一个“似非而是”的言论。他说:
“其实人性好似动物一样,如果你要一只狗跳,才有饼乾食,他便会
愈跳愈高。如果……现在吠两下你就给它饼乾食的话,那只狗他日就
不懂得跳,海豚都一样。所以香港以前有拼搏精神、有创业精神,现
在发觉没了,为什么呢?无他,给别人喂狗饼喂坏了。”

能说这样话的人。如果不是自己养过狗,就是自己做过狗,至少前世
做过狗。为甚么又说这是“似非而是”呢?

第一,人性就是动物性。这完全符合中共的人权理论。江泽民发明的
“人权就是生存权”,正是这个意思。所以香港人只要吃饱北京所喂
的狗饼,就可以呼呼大睡,什么都不需要理。

第二,奇怪的是这位医生又批评北京喂狗饼的做法,认为它使香港失
去拼搏精神和创业精神。把祖国对香港人民的关怀比喻是“喂狗
饼”,身为人大代表用如此粗俗字眼批判北京对香港的基本政策,也
是罕见。

这是相互矛盾的“似非而是”,这位医生的言论就是常常出现这种分
裂症状,不久前自命爱国而不愿为死而爱国,以及处理平机会问题上
发表多次相互矛盾对立的言论,看来有必要请个精神科医生?

然而,上述两个“似非而是”,在数学上的“负负得正”在这里变成
“是是得非”。根本原因在于这位医生只知向北望,从而误判香港的
港情,而发表错误的诊断。他批评特区政府过于顺从民意就是错误的
诊断,并且会误导北京和香港特区政府。

其实去年“7.1”大游行,正是表示超过50万的香港市民用脚投票,
表示自己不是动物而要争取政治权利。而在祖国用“尸爬”和自由行
(董建华自称是他为香港争取来的)当作狗饼喂食香港人时,香港人
不仅还可以跳跃而在元旦出来10万人游行,还可以用狗所没有的两只
手投票选择符合自己心意的治港港人。

香港人之所以要手脚并用表达自己的心愿,正是因为特区政府不是顺
从民意,而是违反民意,拒绝政治改革,在处理香港的经济、教育以
及社会上许多事务都频频失误所致。当然,也希望北京当局能够体察
香港市民的苦心。不幸,至今为止,北京对香港民意仍然隔着一层,
被这些庸医所误诊的民意所误导。

如今香港情陷爱国高潮之中,虽然专责小组负责人曾荫权奉劝香港人
不要纠缠下去,然而北京那位叫做“安民”的官员,在“爱国”之外
又加上必须加料“爱党”,这个党就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
产党”,这个“伟哥”一下去,只怕爱国人士更要叫得更欢呢。


──────────────────────────────

陈水扁的话道出了问题实质
──云衡文件(之114)

云衡


2月19日台湾陈水扁总统表示,台湾没有必要宣布独立,台湾早已是
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了,无论我们叫台湾还是叫中华民国都是一
样的。

我曾经指出,台湾问题只是老一辈造的一个孽,其实不是坏事,至少
在20世纪中国中世纪大复辟的年代里,台、港、澳为保护中华文化,
挽救民族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毛共后的中国大陆经济恢复
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的统一、台湾独立、一国两制、一边一国等说法目前都是现实的
政治炒作,没有实质意义,只不过每个人都抱有各自不同的用心罢
了,我们进步人士一定要看清问题的本质,千万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
惑。中国的耻辱并不在于政治分裂,而在于精神分裂、文化分裂和情
感分裂。那些把台、港、澳同胞当作“外国人”对待、将台、港、澳
商人当作“外商”、将台、港、澳资金当作“外资”、将台、港、澳
媒体拒诸大陆之外、还称是维护“国家主权”的人,才是真正的卖国
贼,历史必将会把他们钉在耻辱柱上!

中国现在正处于“新三国时代”,所不同的是现在是“五国”并存,
即大陆、台湾、香港、澳门、蒙古,承认现实才是老实态度。之所以
将蒙古列入其中,并不是我们现在需要将蒙古收复,而是要将问题的
本质反映得更加透彻。五国时期何时结束,完全要看历史将如何发
展,并不能由个人意志或政治口号来决定。不管中国未来会出现什么
变化,即使是出现了十国时代也不可怕。我们中国人的心要紧紧地联
系在一起,只有这样,中国才不会灭亡,中国才可能有强大的一天,
我们才会为争当中国人而感到无限自豪!

(2004.2.20)

------------------------------------------------------------

不管什么时候,台湾都是中国的

Ke tao


平常你放的些东西我都可理不理的,今天你要把事情说清楚,不管什
么时候,台湾都是中国的,不可分割的,你这个无耻的卖国贼说出这
种不负责任的话,只会引起大多数中国的愤恨,拜托说话之前用你不
好用的脑子想想再说出来,不要象那个什么James Zhu一样,说话好
象写剧本一样。

(E-mail: ke.tao@axisoft.com.hk)

------------------------------------------------------------

国土可以分割吗?问问土地的主人!

洪哲胜


Dear Ke Tao:

我想,你的观念是错误的。

中国这块地方可以同时存在6个国家,为什么一定要让一个暴秦来统
一另外的5个国家?即使大金侵占了大宋的半壁江山,为什么要南宋
与大金统一,让“偏安”于南方的汉人,也一尝大金的暴政?

如果领土不可分割,那么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何由产生?

如果领土不可分割,难道要东帝汶人民在殖民的葡萄牙人退走之后一
定要继续受到另外一个外来统治(印尼)的蹂躏?

反对外来强权暴力的强行分割一个国家,是合理的。但是,一个国家
内部的部分人民要分家,那是他们的权利,因为,土地属于人民,而
所有的人民都有自决权,去追求他们认为最好的福祉,包括独立建国
啊!

如果你不想独立建国,那是你的权利,别人应该尊重你的权利。如果
别人要独立建国,那是他们的权利,你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权利。这其
间的分歧,只能以人民自决的方式,“民主”、“和平”地给予解
决。你的那一句“XX都是中国的,不可分割的”是苍白无力的!上
帝没有这样规定。要不要分割,得问土地的主人──人民啊!

洪哲胜上
2004.2.21

------------------------------------------------------------

土地是可以分割的

书剑斋主


我认为洪先生说的对。

世界上没有空洞的中国,也没有空洞的台湾。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
台湾是台湾人的台湾。

任何一个国家是其上的人民建立的,现代的观念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
人,人民对国家有自主权。国家本身是历史的产物,他的发展变化由
其上的人民决定。这种国家的发展变化就包括合并、分裂、重组。

历史事实也说明,中国这个国家有分有合,土地被分割,很正常。只
不过以前是被强权分割或统一,现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自己分家或
合并,就这么简单。

说国家不可分割,一点不符合历史事实,而且从逻辑上说不通。

如果说国家不可分割,从逻辑上必然导致地球人要生活在一个国家
里。也就是说当年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日本侵华是正确的,因为他
们就是为了统一世界,当然也包括统一中国。

如果你说国家不可分割,我可以说你是卖国贼!因为你支持日本侵
华。

其实唯一正确的方式是人民自决,既符合现实的世界政治潮流,也符
合逻辑。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是最合逻辑也最适合处理人与人关系
的。

国家关系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集合。不要把国家看得过高,国家是为
了人民更美好的生活而建立起来的。人是功利的,如果国家不能带来
更好的生活,人民会放弃国家,或离开或消灭重建。

这个道理很简单,人太多不舒服就分家,房子不好就推倒重建,统一
的大市场有好处就合并。

如果将来有更好的方式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国家就会消亡。

但是民族,我们的后代还会在,如果人类没有死光的话。

我希望他们能自由的生活,民族之间也能自由平等博爱共处。愿上帝
保佑人类!


──────────────────────────────

阶级社会方阵图

宋保卓


   ┌──────┬────┬────┬────┐
   │阶级社会  │思想方法│国家形态│评价等级│
   ├──────┼────┼────┼────┤
   │奴隶社会  │一分法 │独裁制 │坏   │
   ├──────┼────┼────┼────┤
   │封建社会  │二分法 │专治制 │庸   │
   ├──────┼────┼────┼────┤
   │资本主义社会│三分法 │共和制 │中   │
   ├──────┼────┼────┼────┤
   │社会主义社会│四分法 │民主制 │好   │
   └──────┴────┴────┴────┘


说明:

(一)前三种社会已经存在,或者成为历史。
(二)社会主义目前并不存在,只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方向。
(三)阶级社会、思想方法、国家形态、评价等级这四项是一个统一
   体,不可分割。
(四)评价等级是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来的。
(五)一般来说,政治家重视潮流,思想家重视规律。然而,潮流和
   规律是不一样的。
(六)规律可以指导潮流、改变潮流,甚至力挽狂澜,使潮流倒流;
   但潮流再汹涌,也不可能使规律作出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让步。
(七)只重视潮流而不重视规律的政治家是短视的;只重视规律而不
   重视潮流的思想家仍然是思想家;思想家指导政治家是符合客
   观规律的;政治家指导思想家则只能把思想家转变成御用文
   人。
(八)既重视潮流又重视规律的政治家可望对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
   献。
(九)《阶级社会方阵图》是对五千年阶级社会的高度概括、总结与
   展望。简单明了,便于掌握。
(十)因此,特将此图献给那些既重视潮流又重视规律的政治家和实
   践家们!
(十一)“掌握规律,指导潮流!”──应当成为劳动人民和一切革
   命者的永恒的口号。

(2004.2.2120:43)


──────────────────────────────

台湾大选二次电视辩论.扁连再交锋

《大纪元》


〔《大纪元》记者赵晓慧台北报导〕台湾总统大选进入选前第28天,
第2场电视辩论会于今天举行。在“辩多于论”、“实问虚答”的社
会批评下,扁、连两人都收敛了人身攻击及意识型态之争,但连战却
加猛火力,陈水扁则是内敛而辩,并针对两岸政策、国防、经济、两
性平等、族群融合等提出自己的政策牛肉。

§§更换五位提问人及议题

第2场总统大选电视辩论会,由“澄社”、《中国时报》、《自由时
报》、《联合报》、《台湾日报》、“公共电视”主办,“中华民国
电视新闻联谊会”、《今周刊》、《新新闻》及《财讯月刊》协办。

电视实况转播则由公共电视主导,并与“HiChannel”网路直播。此
外,共有11家电视台、6家广播电台同步播出。海外媒体则由旧金山
华人电视台(KTSF)、美国之音等5家媒体联播。

今天基本上延续14日首场的原则,地点在公共电视台、采四阶段的辩
论、由公视董事长吴丰山主持,不同的是五位提问人改以学者专家为
主,议题也锁定为国际经贸、两岸关系、政治、族群、妇女政策。

5位提问人分别是: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添枝、淡江大学中国大陆
研究所教授张五岳、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郑端耀、妇女
新知基金会董事长黄长玲、东华大学民族发展所所长孙大川。

§§连火力加猛,扁内敛而辩

在“辩多于论”、“实问虚答”的社会批评下,扁、连两人都收敛了
人身攻击及意识型态之争,多所强调自己的政策牛肉。

相较上次的温文儒雅,连战这次一开场便火力全开,抨击陈水扁因政
绩不佳而转移焦点,对他“抹黑”、“抹红”,又批陈水扁是意识型
态治国,导致经济下滑,不顾国际舆论强制推动防御性公投,两岸的
三通也停摆,并制造社会对立等。

连战还以台语表示,自己是第10代的台湾人,当选后将促进族群和
解,重建互信的外交关系,解决失业率、贫富差距及政府负债等问
题。

14日讽刺连战殴妻的陈水扁,一周以来受到舆论的反弹,这次他绝口
不提连战的隐私,内敛而辩,但仍强调自己“勇于改革”的人格特
质,对应连战的缺乏主见、害怕困难。

他抨击国民党交出政权这4年来并无改变,黑金、不法党产、反民
主、反改革依旧,只有一个改变,就是“开除李登辉、结合宋楚
瑜”,选民若让连战当选,无疑是“买了新的电视,结果又把旧的、
黑金的映像管装回去。”

§§两岸政策扁连各表

在两岸问题上,首先发言的连战表示,“国统纲领”与“国统会”制
定已经十三年,但大环境却有很大改变,是否需要调整,朝野如何凝
聚新的共识,执政后将会举行跨党派会议进行讨论。

连战也重申,两岸必须和平对等、互相尊重,假如说一定要强调“一
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这也是国民党1988年至1995年的两岸协商
原则。

他还批评陈水扁14日断章取义他的“搁置主权争议说”,误导选民造
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连战并澄清,从未公开主张两岸成立邦联,而所
谓“92共识”其实是“一中各表”,不是陈水扁所曲解的“一国两
制”。

陈水扁则反驳,连战14日先强调“搁置主权”,最后才讲明主权有争
议,他也抨击连战两岸政策摇摆。

陈水扁重申,台湾的国家主权没有争议,必须要坚持也不能搁置。
2000年520就职演说的“四不一没有”承诺不变,连任后将推动2006
年公投及2008年正式实施新的宪法版本,是“民主及宪政改革的时间
表”不是“台独时间表”。

他说,320公投中的第2个题目,不是他与民进党的意志,而是2,300
万台湾人民的意志,相信中共不敢等闲视之,这也是他让两岸关系正
常化、恢复协商及签署和平协议的信心基础。

§§公投:扁坚持,连拒绝投票

在辩论会当中,陈水扁自始自终都坚持“3.20”举办公投的意志,
连战则表示,这违反了公投法第17条的规定,所以没有正当性及迫切
性,而陈水扁提出公投的时机只是胜选的考虑。

对于违法的公投,连战强调自己当然不会去投票,他并呼吁陈水扁悬
崖勒马,不要强迫人民去投票,让台湾的民主政治蒙上最大的污点。

§§台湾经济前景

对于经济问题,两人均表示要促进产业升级。

连战表示,要将“Made in Taiwan”改成“Value added in
Taiwan”或“Value added by Taiwan”,增加附加价值,延续台湾
成为亚太营运中心的目标,并发展知识经济的服务业,及金融、文化
创意、观光的服务业。辅导中小企业及传统产业自创品牌,以中国为
腹地,开拓新的境界。对于农业,则要修订农业政策,并发展生产科
技及休闲农业。

陈水扁则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附庸及边陲,要将过去的“Made in
Taiwan”升级为“Design in Taiwan”,从代工基地走向高附加价
值、创新及研发的营运总部。他反批连战主张“管理在台湾、制造在
大陆”,将导致台湾600万劳工丧失工作权,他还强调,台湾不是进
军中国的跳板而是亚洲的中心。

§§国防:扁“有效反制”,连“以战致和”

在国防政策上,陈水扁认为目前“防卫固守、有效吓阻”的战略中,
光是有效吓阻并不够,希望调整为“有效反制”,这并不希望与中国
进行军备竞赛,只是强化自我防卫能力,而台海问题应该和平解决,
至于“3.20”公投,则是台湾自我防卫意志的表现。

连战反批陈水扁的国防政策,其实是“决战境外”,瘫痪中国沿海地
区的军事设备,他认为这将增加两岸军备竞赛,并改变安全态势。连
战则主张“有限战争”、“以战致和”,以台湾海峡的天险打赢第一
击,接着在充分的时间内进行两岸协商,化干戈为玉帛。

连战在提问时请教陈水扁,当前战争型态已经从传统进入高科技化,
是否赞成兵役从两年改为三个月、将征兵制改为募兵制?

陈水扁则回应时,今年1月1日起已将役期缩短缩短了2个月,但毕竟
台湾还是需要有军队,如果不能全面实施志愿役,把役期改为3个月
则非常危险。

§§猛端政策牛肉

除了两岸政策、国防、公投等议题之外,扁、连两人均针对抢救失业
率、促进两性平权及族群融合等议题提出政策牛肉。

在两性平等的政策上,连战承诺选后成立“两性平等委员会”,保证
党的提名工作妇女名额不能少过1/3,加强执行家庭暴力及性侵害,
外籍新娘则给予教育及修正“保证人制度”。

陈水扁则是强调,“两性工作平等法”已在任内完成立法,未来将延
续民进党女性阁员保障1/4的党政策。他也讽刺连战,没有象自己将
副总统提名为女性:“关于这一点,你差多了。”

关于讨论以久的“原住民自治区”扁、连两人均表支持。陈水扁说,
在新宪法当中,将会设置原住民专章,将台湾政府及原住民之间明定
为“国中有国”、“准国与国关系”。连战则说,内阁中的“原住民
委员会”将深入各级政府,归还族群土地,保障公职名额,并编列
500亿综合发展基金等。

连战还请教陈水扁,是否愿意在选前通过台湾第一部“族群平等
法”?陈水扁没有正面回应,但他强调,目前总统府及行政院的人权
小组,都在拟议“人权基本法”,各族群一律平等,所有的语言也一
律平等。

为了抢救台湾的失业率,陈水扁有信心今年下降到4.5%、明年降到
4%,经济成长率提高到5%,如果“新十大建设”立法院在今年4月通
过,可以提高到5.5%。连战则表示,1千亿的投资可创造4万个就业机
会,并扩大4年2兆的公共投资,所以可望在2年之内解决失业问题。

§§扁为妻子炒股票道歉

陈水扁夫人吴淑珍日前因炒股票而饱受国民党穷追猛打,陈水扁今天
便表示,吴淑珍绝对没有任何内线交易或不法,但也绝对不宜,光就
这一点,他愿意向社会道歉。但他也反批连战,为何在财产申报之
前,在前一天隐匿及掩饰财产。

陈水扁并承诺,不必等到5月20日就职,3月20日投票后,就会将他及
家人的财产交付信托。

§§扁:4年内与胡锦涛握手和解

陈水扁在8分钟的结论中,首先向民众宣告,坚持国家的主权,台湾
绝非中国的附庸,国号叫中华民国,现状若要变更,都要经由人民公
投同意。

第二,在外交上,台湾已于2002年成为WTO第144个会员国,希望
在未来的两年之内,可以顺利加入WHO。

在两岸关系上,已在筹组一个和平稳定互动架构推动小组,在3月20
日之后便可立即运作,在5月20日之前,可望产生第一位常驻北京的
代表,而他最大的期待便是,在未来4年之内与胡锦涛握手和解。

陈水扁还说,未来要采三权分立的总统制,设置二级政府,完成国会
席次减半及单一选区两票制,这些都是为了增加政府效能,与统独没
有必然的关系。

第五是进行各项的改革,包括政府的改造,并完成国会、教育、改
革、金融及社会改革,特别是扫除黑金,追讨政党不当取得的财产,
并完成相关法案的立法。

§§连:台湾不能再输了

连战在最后结辩时则表示,陈水扁以7分钟说明未来展望,“听起来
心惊肉跳”,这些在陈水扁4年内都未做到,“要大家再给他机会,
但谁给人民机会呢?”

他说,台湾的经济江河日下,国民所得大幅缩水,三级贫民达100多
万人,为何这些政府却不重视?连战强调,台湾不能再输了,“选2
号万年富贵”。

但是对于陈水扁在结论邀请连战,再进行第3场和第4场国政辩论,连
战并没有正面回应。

〔转载自《大纪元》2004.2.21 18:51;
http://www.epochtimes.com/gb/ncnews.htm〕


──────────────────────────────

陈水扁:台湾是亚洲中心连战:推动国家建设

中央社


〔中央社记者王家俊台北21日电〕国亲联盟总统候选人连战今天在国
政辩论中希望延伸、扩大过去亚太营运中心的理念。对此,民进党总
统候选人陈水扁回应说,台湾不是进军中国的跳板,失去自主性,就
是丧失台湾的竞争机会,台湾是亚洲的中心。

2004总统大选电视辩论由澄社、《中国时报》、《自由时报》、《联
合报》、《台湾日报》、《公视》主办,继14日首场辩论,第2场辩
论会下午2时在公视摄影棚举行,仍由公视董事长吴丰山主持,5位提
问人为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添枝、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张
五岳、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郑端耀、妇女新知基金会董
事长黄长玲以及国立东华大学民族发展所所长孙大川担任提问人,针
对国际经贸、两岸关系、政治、族群及妇女政策议题进行提问。

陈添枝问:连先生,台湾产业面临巨大变革,传统产业外移,高科技
产业面临瓶颈,您承诺当选总统,要把台湾经济成长率提高到百分之
5以上,国亲所提的产业政策白皮书只有提到自由化、国际化、改善
投资环境等听起来老旧、笼统的概念,请您对台湾未来10年的产业发
展描述一个愿景,您有何具体政策达成这个愿景,以及您对于两岸产
业的竞合有何看法。

连战主答:我们整个国家产业的愿景,方向是非常明确,就是以前是
以制造业来推动国家的建设,但是主、客观的环境已经改变,现在要
从Made in Taiwan改成Value added in Taiwan或Value added by
Taiwan,这就是我们要走的一条路,一定要增加附加价值,这是不可
或缺的方向。

第二、过去推动亚太营运中心,因为1995年的发展,有所谓戒急用
忍,让这项理念受到阻碍,但是亚太营运中心,以台湾为门户、枢
纽,是不可以放弃的方向,以这个理念出发,台湾才可能成为亚洲或
国际的资产管理中心、运筹中心、投资、设计、研发的中心,也就是
亚太营运中心的扩大跟延伸。

第三,台湾除了工业、制造业外,服务业也充满发展机会,我认为基
于知识经济的服务业,必须加以推动,金融、文化创意、观光的服务
业,都是今后可以推动,帮助就业的方向。关于中小企业、传统产
业,也应该全力辅导,可以自创品牌,以大陆为腹地,开拓新的境
界,跟本土相连结的产业,应该增加本土特性,开发物流网路。

最后,我们的农业政策,应该以生产科技与发展为主的农业,发展优
势农业,照顾农民生活,推动休闲农业,改善环境。

陈水扁回应:我们应该有台湾的自主性,台湾不是中国附庸,也不是
中国边陲,我特别强调,应该从过去劳力密集的代工基地,走向高附
加价值、创新、研发的营运总部。

但是有一点我对连先生非常不以为然的,就是连先生主张管理在台
湾、制造在大陆,如果是这样,台湾难道不要留住制造业吗?那六百
万个劳工朋友的工作权怎么办?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失去台湾的自
主性,就是丧失我们台湾的竞争机会,台湾不是进军中国的跳板,台
湾是亚洲的中心。

〔转载自《大纪元》2004.2.21 15:55;
http://www.epochtimes.com/gb/ncnews.htm〕


──────────────────────────────

陈水扁:台湾是亚洲中心
连战:推动国家建设

中央社


〔中央社记者王家俊台北21日电〕国亲联盟总统候选人连战今天在国
政辩论中希望延伸、扩大过去亚太营运中心的理念。对此,民进党总
统候选人陈水扁回应说,台湾不是进军中国的跳板,失去自主性,就
是丧失台湾的竞争机会,台湾是亚洲的中心。

2004总统大选电视辩论由澄社、《中国时报》、《自由时报》、《联
合报》、《台湾日报》、《公视》主办,继14日首场辩论,第2场辩
论会下午2时在公视摄影棚举行,仍由公视董事长吴丰山主持,5位提
问人为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添枝、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张
五岳、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郑端耀、妇女新知基金会董
事长黄长玲以及国立东华大学民族发展所所长孙大川担任提问人,针
对国际经贸、两岸关系、政治、族群及妇女政策议题进行提问。

陈添枝问:连先生,台湾产业面临巨大变革,传统产业外移,高科技
产业面临瓶颈,您承诺当选总统,要把台湾经济成长率提高到百分之
5以上,国亲所提的产业政策白皮书只有提到自由化、国际化、改善
投资环境等听起来老旧、笼统的概念,请您对台湾未来10年的产业发
展描述一个愿景,您有何具体政策达成这个愿景,以及您对于两岸产
业的竞合有何看法。

连战主答:我们整个国家产业的愿景,方向是非常明确,就是以前是
以制造业来推动国家的建设,但是主、客观的环境已经改变,现在要
从Made in Taiwan改成Value added in Taiwan或Value added by
Taiwan,这就是我们要走的一条路,一定要增加附加价值,这是不可
或缺的方向。

第二、过去推动亚太营运中心,因为1995年的发展,有所谓戒急用
忍,让这项理念受到阻碍,但是亚太营运中心,以台湾为门户、枢
纽,是不可以放弃的方向,以这个理念出发,台湾才可能成为亚洲或
国际的资产管理中心、运筹中心、投资、设计、研发的中心,也就是
亚太营运中心的扩大跟延伸。

第三,台湾除了工业、制造业外,服务业也充满发展机会,我认为基
于知识经济的服务业,必须加以推动,金融、文化创意、观光的服务
业,都是今后可以推动,帮助就业的方向。关于中小企业、传统产
业,也应该全力辅导,可以自创品牌,以大陆为腹地,开拓新的境
界,跟本土相连结的产业,应该增加本土特性,开发物流网路。

最后,我们的农业政策,应该以生产科技与发展为主的农业,发展优
势农业,照顾农民生活,推动休闲农业,改善环境。

陈水扁回应:我们应该有台湾的自主性,台湾不是中国附庸,也不是
中国边陲,我特别强调,应该从过去劳力密集的代工基地,走向高附
加价值、创新、研发的营运总部。

但是有一点我对连先生非常不以为然的,就是连先生主张管理在台
湾、制造在大陆,如果是这样,台湾难道不要留住制造业吗?那六百
万个劳工朋友的工作权怎么办?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失去台湾的自
主性,就是丧失我们台湾的竞争机会,台湾不是进军中国的跳板,台
湾是亚洲的中心。

〔转载自《大纪元》2004.2.21 15:55;
http://www.epochtimes.com/gb/ncnews.htm〕


──────────────────────────────

扁:宪改是推动民主改革
连:宪改修宪两回事

中央社


〔中央社记者许雅静台北21日电〕总统大选第2场电视辩论今天在公
视举行,民进党总统候选人陈水扁强调,未来将在不改变现状基础
上,推动宪改改造工程,于2006年催生新宪,在2008年实施,这只是
推动民主改革,不是台独时间表。国亲总统候选人连战表示,陈水扁
从制宪变成宪改,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2004总统大选电视辩论由澄社、《中国时报》、《自由时报》、《联
合报》、《台湾日报》、《公视》主办,继14日的首场辩论后,第2
场辩论会下午2时在公视摄影棚举行。仍由公视董事长吴丰山主持,
5位提问人为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添枝、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
教授张五岳、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郑端耀、妇女新知基
金会董事长黄长玲以及国立东华大学民族发展所所长孙大川。

张五岳问:您是否会信守四不一没有的承诺,还是象有人所说的,在
2006年催生新宪,于2008年实现台独建国?目前两岸关系非常薄弱,
两岸关系若无考虑北京回应,大部分恐将无济于事,在北京不放弃一
中原则下,您有何具体办法自认短期内能重建两岸互信机制,且派遣
代表长驻北京?

陈水扁主答:“四不一没有”是2000年“5.20”就职演说,个人对
全国同胞及全球所作的信诺,4年来没有改变,阿扁连任后,这是连
续执政的政府,不可能2000年“5.20”讲一套,2004年“5.20”又
说另外不同的一套。我们也非常清楚,要在不改变现状的基础上,进
行相关宪政改造工程,希望在2006年能透过人民公投决定宪改最后版
本,希望在2008年阿扁卸任后才正式实施,完全没有一党一己之私的
考量。

2006年的公投以及2008年正式实施新的宪法版本,这是民主改革、宪
政改革的时间表与重要里程碑,这绝对不是污蔑、扭曲、误导为这是
所谓的台独时间表,在野政党常常喜欢给人贴标签、戴帽子,记得在
民国83年第1次选市长选举时,我的对手就曾经提出李登辉先生的台
独时间表,事实根本不是这回事,这次又重蹈覆辙,我们一点都不感
到意外,但是我们非常清楚,我们只推动民主改革,不是台独时间
表,这点是非常清楚的事。

我们也了解到,如何在一个和平原则下与对岸展开协商,积极推动两
岸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特别在这次“3.20”和平公投,其中的第
2个题目能获得多数民意的基础,中共所谓寄望于台湾人民,台湾人
民的真心、意愿是这样的,这已经不是阿扁个人问题,也不是民进党
政府的问题,而是2,300万人民大家共同的集体意志,这点中共绝对
不敢等闲视之,这也是未来我们有信心可以与对岸展开积极协商,签
署和平协议,让两岸关系正常化非常有信心的关键。

连战回应:陈先生提出的“四不一没有”,在过去这几年是一变再
变,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现在不晓得有没有,大家都搞不太
清楚,大家搞得很清楚的是,他要公投、要制宪、要正名、要有时间
表,这是非常明确的,所以两个方面正如张先生所提,是非常大的冲
突矛盾,当然他今天为了要选举,现在又改口,从制宪变成宪改,这
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因为宪改是要修改宪法,与制定一个新
宪法完全是两回事。

〔转载自《大纪元》2004.2.21 15:45;
http://www.epochtimes.com/gb/ncnews.htm〕


──────────────────────────────

称给子孙和平的明天

林保华


陈水扁总统终于提出公投的两个问题文本,但是台湾内部的争论仍然
不会停止。原因之一是台湾内部对中国没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责难是,台湾的公投是对中国的挑衅,因而把台湾
带到战争的边缘。这种看法其实大错特错。从1921年中共成立以来,
它的宗旨就是颠覆当时的中华民国。1949年国府退守台湾以来,中共
也没有放弃对中华民国赶尽杀绝的政策,之所以没有做到,不在于它
的善心,而是国内外形势使然。

有些人把“现状”描述得如此美妙也是别有用心的。现状只是暂时的
平衡,这些年来中国不论是加速发展军备,还是所谓“反独促统”的
分化活动,目的都是为了要破坏这个现状。因此把台湾为了发展民
主、捍卫和平的公投说成是对中国的挑衅,是敌我不分的不负责任说
法。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除了认识上的不同之外,更有利益上的原
因,有些人因为“凡扁必反”,为了丑化陈水扁而不惜去美化中共,
讨好中共,因为是陈水扁阻碍他们夺回政权,而中共倒是愿意帮他们
夺回政权。

当然,公投不是没有风险,正如争取民主也是有风险,但是不能因为
有风险就什么事情都不去做。伟大的政治人物就在于能够以最小的代
价换取最大的成果。在中国不断打压台湾,企图让台湾在国际空间日
益边缘化和销声匿迹的时候,公投无疑是反制中国的最佳手段之一。
因为它是民意的最好体现。中国的恼羞成怒,动员国际力量施压,也
正说明台湾做得很对。

未来中国的变化有多种可能:一是社会基本矛盾爆发导致崩溃;二是
经济上军事上更加强大,西方国家日益投鼠忌器;三是逐步实现民主
化。从目前看来,第三种可能最渺茫。因此台湾必然要做最坏的准备
而不可坐困愁城或坐以待毙。台湾这一代的领导人,面对困境极力要
把台湾带出去,正是他们对台湾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表现。当年
的“汉贼不两立”使台湾失去一些机会,因此更要把握未来的任何机
会让台湾站起来、走出去。不能让台湾的后代同中国老百姓那样生活
在草菅人命、没有人权、缺乏公义、道德沉沦的制度下。台湾为此要
做充分的准备,否则机会稍纵即逝,后悔莫及。把这一点向现在的年
轻人说清楚,一定可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为打造台湾和平
的明天而努力。


──────────────────────────────

台湾民主文化的提升

林保华


有幸在纽约也能同步欣赏台湾总统选举中候选人的第一场辩论。即使
牺牲了睡眠也值得。

这场国政辩论成功落幕,显示台湾的民主文化提升了一个层次。正如
辩论会主持人,公共电视董事长吴丰山在感谢两位候选人参与时所说
的:“两位先生的一小步,却是国家的一大步。”2000年所做不到
的,2004年做到了,这就是台湾的进步。

台湾的选举文化有相当部分是“抹黑文化”,只要是抹黑对方的,不
管真假,不管谁说的,都是宝贝。就如通缉犯陈由豪说总统府是“黑
金中心”,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就象捡到宝贝,马上鹦鹉学舌重复一
遍。总统府告他,他还理直气壮说这是“陈由豪说的”,不知道陈由
豪是他的恩师,还是头家?

当然,我们也不能期望台湾的民主政治可以一步登天。尽管两位候选
人彼此客客气气,那是名副其实的“先礼后兵”。固然唇枪舌剑是必
要的,但是身材矮也成为连战的攻击目标,表明恶质的选举文化,使
连战变得如此刻薄。

辩论还不够完美的地方是有些指责过于空泛,而在回答提问时用自己
擅长的内容而回避直接的问题。例如陈水扁回答连战关于台湾经济增
长率低于亚洲时,阿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以台湾高于亚洲其他三小
龙和高于日本、美国来回答,这都没有错,也很必要,但是如果也能
回答为何低于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例如基础不同,台湾处于转型期等
等,则不但更加完美,也给观众上一堂课。当然,时间可能不够。

台湾民主政治的提升,受打击最大的,就是对岸中共一党专政的独裁
政权。过去中国老把台湾的民主叫做“吵吵闹闹”,以立法会的肢体
动作向中国老百姓介绍这就是“民主”。且看这次总统选举中的辩论
会它要如何报导。查阅中共喉舌新华社这一天的台湾新闻是2月14日
21点17分发出的,题目是《情人节台湾调查:超六成办公室生恋
情》,避谈总统选举的辩论情况。看来,那些派驻台湾的中国记者写
的都是列属“国家机密”的“内参”了。如果老是写见不得人的“内
参”,是不是会沦落为“匪谍”呢?

中国不大愿意介绍台湾总统候选人的电视辩论,唯恐民众要求正在明
争暗斗的胡锦涛与江泽民也来个公开的电视辩论,他们将如何招架?
将来要求两岸领导人在电视辩论统独问题,又怎么办?


──────────────────────────────

但洗铅华不洗愁
——写者、编者谈《往事并不如烟》

章诒和、王培元


§§写缘与编缘

我写这几篇文章的动机,是为陷入绝境中的我,寻找一个继续生存的
理由和支撑,以拯救自己即将枯萎的心。还有一个远因——我在入狱
前,是接受了父亲撕心裂肺般的重托的。

王:在我的近20年的编辑生涯当中,还从来没有一本书,象这一部这
  样,整个编发书稿的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着魂灵的震悸、泫然的
  泪水,哀痛和幸福的情感交汇在一起,荡涤着我的身心,仿佛经
  受了一场精神洗礼。鲁迅说,从水管里流出的是水,从血管里流
  出的是血。我觉得,这部书,字字句句都是从血管里喷涌出来的
  。可以说,这是充满着血泪的、“撄人心”之作。

  世事沧桑,历史如烟如梦。几十年逝去了,史良、储安平、张伯
  驹、潘素、康同璧、罗仪凤、聂绀弩、周颖、罗隆基,当然还有
  作者的父亲章伯钧、母亲李健生,这些作者所熟悉的、已经走入
  历史的人物,作者至今依然无法忘怀,笔酣墨饱地把他们叙写出
  来,折射出整整一个时代的风光云影,读来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矣。

章:我写这几篇文章的动机,如《自序》中所言,是为陷入绝境中的
  我,寻找一个继续生存的理由和支撑,以拯救自己即将枯萎的
  心。还有一个远因——我在入狱前,是接受了父亲撕心裂肺般的
  重托的。具体情况,我以后会讲述,如果我的条件也容许我讲
  述。

§§命名与叙述

  鲁迅曾痛心于、悲愤于中国人的麻木、健忘。这种写作与命名本
  身,就已具有一种抵扼遗忘的意义和努力。

王:梅志写过一本叫《往事如烟》的书,黄秋耘也出过一本书,书名
  和这一部完全一样,一字不差。“往事”二字,何以使三位作者
  如此“钟情”?恐怕原因在于,在他们看来,曾经亲历的往事,
  那些熟悉的人物的歌笑悲哭、哀乐离合、生活命运,风烟散劲已
  然消失的无影无踪的历史,是刻骨铭心的、决不能忘却的。鲁迅
  曾痛心于、悲愤于中国人的麻木、健忘。这种写作与命名本身,
  就已具有一种抵扼遗忘的意义和努力。

  从历史记忆到历史书写,不仅需要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还需要
  历史叙述的独特方式。在章诒和的笔下,历史是真切的、形象
  的、活生生的人的历史,时代、社会是人物活动的不可或缺的场
  景和舞台。她刻画的历史人物,人人有血有肉,个个呼之欲出。
  正由于作者每每以她所擅长的以个性化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来
  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灵魂,这部书的很多地方,即使并未描
  写人物的外貌,却可使读者看了对话和细节,便好象目睹了谈话
  与行动着的那些人,可谓“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着力写细节,写颇具戏剧性的场景,甚至会让人读来有看小说之
  感。其实,这恰恰是司马迁开创的中国史传文的优秀传统。然
  而,作者对这一优秀传统的继承,又决不仅仅是叙事方式、写作
  技巧层面的。《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正象郭预衡先生所说,鲁迅之所谓“绝唱”,主要是就扬雄
  《法言.重黎》所称的“实录”而言的(《中国散文史》第1卷
  295页)。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指出:“自刘向扬
  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物,辨而不华,
  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善,故谓之实录。”
  《往事并不如烟》(以下简称《往事》)虽不是《史记》那样的
  体制完备的正史,但是“不虚美”、“不隐善”的“实录”精
  神,却是一脉相承的。刘知几说过,“史之不正,代有其书”
  (《史通.曲笔》);又说,“世途之多艰”,“实录之难遇”
  (《史通.直书》),诚哉斯言。叙写历史者,敢于秉笔直书,
  敢于“实录”,殊为难得,极其可贵。章诒和致力于此,她对自
  己的描写对象,不为尊者讳,亦不为亲者讳,并未因为他们是父
  母的友人、是自己的亲人,就回避其性格、为人等方面的弱点,
  如“坦荡荡之君子”与“常戚戚之小人”集于一身的罗隆基的刻
  画,便是如此。

§§回忆:“唯一”的生活

  内心生活为何物?那就是回忆,也只有回忆。特别是狱中10年,
  我是靠不停地翻检记忆,获得灵魂的呼吸,抚慰飘摇无着的心。
  20世纪80年代,我重返社会,即开始了对回忆的记录。

章:关于记忆,我只想说明这样一个情况:1957年以后的我,过着没
  有同窗友谊、没有社会交往、没有精神享受、没有异性爱情的日
  子。再以后便是被孤立、被管制、被打斗、被判刑,且丧父、丧
  母、丧夫……数十年间,我只有向内心寻求生活。内心生活为何
  物?那就是回忆,也只有回忆。特别是狱中10年,我是靠不停地
  翻检记忆,获得灵魂的呼吸,抚慰飘摇无着的心。20世纪80年
  代,我重返社会,即开始了对回忆的记录。从狱中故事到罗隆
  基、储安平、张伯驹的第一稿,均写于1980~1989年之间。某些
  草稿保存至今,纸都脆了。何况,那些纷纷离我而去的人,是那
  么的美丽,想忘都忘不了。而记忆是必须包括细节在内的,只知
  道个大概,还叫记忆吗?我现在还清楚记得35年前——宣判公审
  大会上悬挂的十条巨幅标语,判刑后第一天清晨从铁窗外看到的
  天空颜色,在劳改队过第一个春节时的菜单,等等。

王:当然,如作者在《自序》里所说,《往事》只是“对往事的片断
  回忆”,并不是“完整的回忆录”。这是作者本人的历史记忆,
  是她个人化的历史书写,是事过境迁之后,透过茫茫烟云,穿越
  历史时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重新打量、追忆和叙述。它
  不但使我想起以“实录”而为“绝唱”的《史记》作者司马迁
  《太史公自序》里“圣贤发愤著书”、“述往事,思来者”的说
  法;而且让我也想到了鲁迅的关于历史的若干议论,如:“历史
  (指官方之史——王注)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
  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
  ……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
  摆史官的架子”(《坟.忽然想到四》)。自然,《往事》一
  书,野史而已。它让你感到沉痛,感到悲怆,感到苍凉,心潮滚
  滚涌起,久久难平。而鲁迅在他著名的《病后杂谈之余——关于
  “舒愤懑”》一文中,就这样说过,“俞正燮看过野史,正是一
  个因此义愤填膺的人。”野史之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章:我是个绝对悲观主义者,想得最多的是关于死亡;最大的快乐是
  到天国与父母团聚。我这个人没有什么成就,也没有多大志向,
  深知自己几斤几两,既不懂外文,也不通古文。至于现代作家的
  种种手法,别说学,我连看都看不懂。再说到了这把年纪,学什
  么都晚了。我不是作家,也不想当作家。朋友看了我写的东西,
  称赞自己,那都是鼓励,怕我一个人活不下去。

王:说起回忆录,我还想到了两部我最喜欢的外国作家的著作,不能
  不提,一是俄罗斯作家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一是奥地利作
  家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两者都既真
  实地再现了作者亲历的往事,成为一个时代的有力见证,又栩栩
  如生地描绘了众多同时代文化名人的肖像和个性。类似于小说的
  精彩片断,在书中亦随处可见。看来,浓烈的文学色彩,不光是
  中国史传文学之特征,外国作家的此种佳作也有相似之处。这种
  文字,这种历史叙事方式,不但可以“启人思”,而且能够“增
  人感”(鲁迅语),自有其独特的优长。

  有看过《往事》的朋友说,作者的记忆力实在令人惊叹,几十年
  之前的事情,竟记得如此清楚!说来简直有些不可思议。龚自珍
  《己亥杂诗》有云:“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章
  诒和早慧,小时候就对大人们的事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年幼
  的她,过早地进入大人们的世界,感染父母及其友人的忧愤和焦
  思、痛苦与无奈。书中多次提到,家里来了客人,她也喜欢往客
  厅里凑。父亲有时训她,“小孩子不要听大人的谈话1于是,她
  就悄悄躲在客厅的玻璃隔扇后面,偷听偷看。她说:“对我来
  说,听他们聊天就跟读书听课一样。”书里多次出现的这个躲在
  玻璃隔扇后偷听的小姑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种特殊的
  人生阅历,对她几十年后撰写《往事》,都成了不可或缺的准备
  和积累,成为一种精神宝藏。

  章诒和的记忆力确实惊人。70年代末,她和母亲去拜访聂绀弩,
  还一清二楚地记得,三年困难时期,在莫斯科餐厅见到聂,他当
  时说的两段话。而有意思的是,章诒和又总是说自己记性不好。
  人的记忆,大约是有选择性的,有的事铭记心头,有的事则忘得
  干干净净。不知读者是否注意到,章诒和出狱回京后,第一个夜
  晚,与母亲、女儿,三代人共眠一榻。母亲讲述父亲之死的每一
  句话,她都“死死记住,记到我死”。我把作者的历史记忆和历
  史书写,视为对价值理想、对文化传统的无比珍爱,对传统人文
  精神的格外尊重。

§§关于“贵族精神”

  无论内容,还是文字,它都具有一种“贵族精神”。因为作者所
  写的人物,几乎都是现当代中国大名鼎鼎的知识分子、文化名
  人。他们的诉求与失败,他们的喜忧与哀伤,他们的人格与遭
  际,通过作者的史笔,绘声绘色、惟妙惟肖、酣畅淋漓地表现了
  出来,使全书从字里行间蒸腾起一种高层次、高格调的文化气
  息。

章:文化上的事情极复杂,自有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传统不是
  你想抢救,就能抢救的;作品不是你评为经典,就是经典。而
  且,动机和效果常常相悖。就拿我所熟悉的中国戏曲来说,“推
  陈出新”的方针多好,在官方诸多的文艺方针政策里,这个方针
  可能是最正确的。半个世纪过去了,谁也没想到“推陈出新”的
  最终结果,是凋敝、衰败和灭亡。举个简单例子,袁世海会四百
  出戏,如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会的戏也只有10几出。所以,
  在文化上,今人未必胜古人,现在的杰作未必超过了前人的著
  述。我正在阅读沉樱,她的散文简约纯朴,感情真挚,不眩惑于
  奇巧华丽,不刻意追求艺术特色。我能学到她的一半,便满足
  了。可能一半也学不到。文学艺术属于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有
  主流,有支流,也有逆流。在一段历史时期,主流盛行,支流枯
  竭,逆流消失。但无论什么样的文化流脉,它们所蕴涵的精神价
  值都会沉淀、积累下来。即使消失了的,其中有价值的那一部
  分,也终将被重新开掘出来。

王:一位友人认为,无论《往事》的内容,还是其文字,都具有一种
  “贵族精神”。我很赞同这个看法。为什么会有这种精神呢?因
  为作者所写的人物,几乎都是现当代中国大名鼎鼎的知识分子、
  文化名人。他们的诉求与失败,他们的喜忧与哀伤,他们的人格
  与遭际,通过作者的史笔,绘声绘色、惟妙惟肖、酣畅淋漓地表
  现了出来,使全书从字里行间蒸腾起一种高层次、高格调的文化
  气息。象持守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处世原则、侠骨柔肠的康同
  璧、沉迷于琴棋书画生活中的、散淡的张伯驹这样的文化名流,
  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的遗闻佚事,对于今日的读者来说,大都
  是闻所未闻的。他们表现出的贵族精神及其文化气息,在我们的
  文化和文字中,似乎是久违了。作者以凝重而又优雅的文笔,细
  腻而又润泽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地展示了上述人物鲜为人知的独
  特人生和卓异个性,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他们的人格尊严、高贵心
  灵、渊博学识和优雅风度,极大地满足了读者了解其人其事的强
  烈愿望和浓厚兴趣。

  譬如,作者把张伯驹对传统文化的痴迷、对旧戏曲的珍爱,以及
  他的精神的落伍与孤独,他的人生态度的泰然、淡然和超然,写
  得出神入化,读者也由此而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
  他的文人气节的人格尊严,犹如一曲中国传统文化的挽歌,如泣
  如诉,余声袅袅不绝。解读了张伯驹这个人物,恐怕也就理解了
  章伯钧说的一句话:“最优秀的,往往是最固执的。”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书写历史、回忆人物的时候,往往有一种
  多角度的大视野观照,有一种超越性的襟怀与气度,不光是写了
  人物与政治的纠葛冲突,而且更写了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运,
  透视出人与时代、性格与命运的繁复错杂的互动关系,让你既感
  到沉重,但又不压抑,意蕴丰富深厚,韵味绵长。

§§关于批评

  面对一篇文章,众说纷纭,才是合乎常规、符合常态的批评现
  象。我这个人的大半辈子是在被批判中过活,很习惯。

章:关于批评。我一向认为,各种批评的最大差别在于和意识形态发
  生的关联上。说意识形态和批评的关联,并非是讲批评代表着某
  个政治观点,而是指它是一定意识形态氛围下形成的,批评主体
  (即批评家)又是受到一定社会文化模式的支配。比如,一个北
  欧的文学批评家,看了《斯人寂寞》后的感想是:好汉无好妻。
  这让我哭笑不得,但这个“哭笑不得”又极能说明问题——即对
  作品的臧否褒贬无不是批评家自己经过思考作出的。但他们的意
  见,其实都是各自所属的文化背景下可能产生的种种意见当中的
  一种。所以,面对一篇文章,众说纷纭,才是合乎常规、符合常
  态的批评现象。我这个人的大半辈子是在被批判中过活,很习
  惯。

王:对于《往事》,印在封底的龚育之、严家炎、孙郁诸位先生的评
  语,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或整体宏观、或深入细致地进行了简
  练、精辟的评说,亦可谓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每位读者读了这
  部书,恐怕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吧。

章:一个作品写出来,作者就和它没什么关系了。写作的冲动、愿
  望、目的、成败、意义及其想要达到的效果,都靠作品本身来判
  定。所以,我反对作家自己跑出来大谈创作感受和经验,更觉得
  那些用别人的钱来研讨自己的举动和场面,更是庸俗,甚至卑
  劣。

(2003年12月12日~2004年1月22日,于北京东城)

〔原载《中华读书报》。转载自《观察》2004.2.12 02:43;
http://guancha.org〕


──────────────────────────────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