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

选而不举的困窘

送交者: 逸峰2004/03/25 16:13:1 [独立评论]


选而不举的困窘
~侧视三二零之后的台湾政治前景~

逸峰

台湾的三二零大选上演了一场特别难堪的煽情表演。寻求连任的陈水扁和它的搭档吕秀莲,在两颗土制枪弹的冲激和三十多万张“废票”的阴影笼罩下,以极为微弱的票数差距险胜连任。被击败的竞选对手,蓝营的连战和宋楚瑜,显然无法接受如此不明不白的败仗;他们要求“验票”与“彻查枪击案”的抗争行动,使得扑朔迷离的台湾政局显露出更为吊诡的景观。实际上,这次“选而不举”的困窘,已经充分地暴露出在当前被扭曲的民粹主义生态下,台湾的“民主政治”实验,只是一场玩弄权术的闹剧而已。

本人曾经在《枫华茶园》中针对台湾的三二零选举,发表了一些感慨,将陈水扁刻意把“公投”和“总统选举”捆绑在一起的手段,定性为“愚弄民情、误导舆论以讹谝选票的戏法”,同时也寄望台湾人民“不会欢迎执意拿国族前途当赌本的任何玩火政客”。

非常不幸,尽管“公投”的戏法果然让台湾人民识破,所谓“防护公投”的两条议题都未能获得必要的领票人数而遭否决;但玩弄公投戏法的豪赌政客却再次蹊跷地攫取到台湾地区政治领导人的权位,得以继续激化岛内族群矛盾、让海峡两岸的人民不得不再次经历另一个四年期的灾难。

本文脱稿之前,国亲联盟的街头“抗争”仍无取得合理化解的朕兆。纵使民进党愿意接受重新验票的呼吁,甚至司法当局能够在最短速的时间内侦破枪击案,当选人恐怕无法治愈这次大选所酿制的台湾民主政治实验上的创伤。而最令人耽忧的是: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是否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另一次玉石俱焚的内战?

纯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观察,今年的三二零大选是台湾光复五十多年来政治发展上的可悲倒退。

必须肯定,“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里程碑,它虽然算不上十全十美,但却确实地为人类社会提供一种比较公平、理性、祥和的“政治”模式。因此,比起历史上出现过、而目前仍旧延续着的那些家族垄断、个人独裁或一党专政…等等专制模式,都是较为文明可取的。从这一点去考虑,2000年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的全民直选,以及当时出现的政党轮换掌政的事实,都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政治的正面发展,也可算是台湾实验民主体制的丰硕成果。没想到今年的选举却被三大异常的因素严重破坏、而导致全面倒退。

一、非理性的民粹主义变本加厉地成为左右本届选举的主要内容。民进党的存在与发展一直是建立在台湾民间针对大陆政权(清庭的割让和国民党的二二八镇压)的悲恨,以及本省人当家作主的正当诉求基础上的。通过政客们不择手段的挑拨与误导,连“消灭外来政权”之类的口号,居然成为民粹主义思潮中最容易骗取选票的手段;陈水扁强奸民意的“公投”伎俩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意外的偶发事件成为支配选举结果的最后决定因素。两岸的统独问题争论早已麻痹了许多台湾人考核执政党政绩得失的念头;而大选前夕的台南枪击案,则方便地转移了台湾选民对待黑金问题的注意力,让不少犹豫不决的“中间”民众,轻易地把选票当为表示同情的善意礼品。

三、高比例的“废票”不只剥夺了一部分公民的选举权,而且还颠覆了投票机制的公正性。高达百分之二点五左右的“废票”远远地超离了台湾历届选举的常态。这不但是任何民主国家绝无仅有的“古怪”记录,更是低估选民智力的绝大蔑视。在输赢差距低于千分之二点二八的情况下,如此巨大的废票额,对比于如此微细的当选差额,其支配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先进的西方民主国家,当然也可能出现偶发事件影响选民倾向、废票审核出现争执、甚至掌权政客非法干扰选举运作的事故;实际上自诩为全球民主政治楷模的美国,2000年便发生过由最高法庭的一名法官最后裁定布什当选的丑剧。但是这毕竟都是罕见的例外,当然不是民主政治的常规。

陈水扁的侥幸连任,最让海内外华人感到不安的是在他的“去中国化”政策驱使下,台湾当局是否仍将不断地挑衅大陆的中共政权,千方百计地把两岸关系推向战争的边沿?老实说,如果单从李登辉、陈水扁之流的台独野心去衡量,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可是,如果从这次“选而不举”的现实效应上看,这一极其低微的“多数票”权柄反而是十分脆弱的。陈水扁的“防护公投”已经被台湾民众否决;他实际上弄巧成拙地丧失了一把翻云覆雨的可用道具,他肢解祖国的图谋将是徒劳的。

更有进者,台独的阳谋能否得逞,并不是完全要跟随某些台独份子的主观意志而呈现的。除了台湾本土的反独力量外,海峡对岸维护国土主权完整的对策和决心,以及国际多边势力的平衡、互动环境,特别是国际霸权的战略需求,都是更具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

应该指出的是:台独份子处心积虑要分裂中国的努力,目前达到的成果却是撕裂了台湾自身。陈水扁如果顽梗不化,被扭曲的政治文化如果不能获得纠正,台湾的经济发展势必继续边缘化,台湾本岛的民生福利前景却是不容乐观的。



加跟贴:
名字: 密码: 按这里注册

主题:

内容:


[ 回首页 ] [ 回论坛 ] [ 作者专页 ]